导图社区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管理学第二章王健光版本,管理理论的演讲,早期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理论丛林,当代管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编辑于2022-06-10 17:02:45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二.早期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萌芽
1.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1.体现早期管理实践;埃及金字塔 巴比伦古城 中国长城 2.体现早期管理思想;汉谟拉比法典 圣经。旧约 出埃及记 周礼 墨子 孙子兵法
2.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
1.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 2.部件储存 3.装配线生产 4.部件标准化 5.会计控制 6.存货控制 7.成本控制 8.人事管理
这些方面体现当时政府对工厂的超高管理水平
3.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
提出管理原则是为了让君主能成功地管理一个国家,但同样适用于管理其他组织
1.群众认可
所有政府地持续存在都依赖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2.内聚力
要使国家持续存在,必须要有内聚力
3.领导方法
管理者类型有两种,一是自然或天生型,一种是通过后天获得的领导能力
4.生存意志
任何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自己存在下去
4.管理理论萌芽
1.社会背景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而工厂制度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管理的关注
2.有关管理问题的主要论点
1.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 2.关于管理的职能 3.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 4.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5.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 6.关于工资和激励
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体现的方面
三.古典管理理论
1.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1.出版《科学管理原理》;阐述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科学方法确实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 确定了“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2.科学管理关心的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劳动生产效率的手段
1.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
1.造成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经济人假设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这一假设决定了泰勒对工会的反对态度)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发挥最大效率的有效方法
基于上述假设,科学管理理论强调 1.效率至上。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方法 3.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 以上三点构成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2.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于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 3.与工人们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展开 4.管理者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的划分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都承揽过来
3.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1.作业研究原理,用于分析和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时间研究原理,用于制定标准作业时间和工资率
1.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作业管理
1.工作定额原理,建立在动作-工时研究的基础上,目的是为工人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2.标准化原理,制定并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科学的操作方法,包括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以及标准化的作业环境 3.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即培训出一流的工人,使其能力与作业相配合) 4.刺激性工资制度(通过研究和分析,指定一个作业的定额或标准)
组织管理
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 1.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2.实行职能工长制 3.实行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应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做,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实行例外原则的名词解释)
管理哲学
与其说管理科学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科学管理是一种改变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2.法约尔和韦伯: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1.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1经营和管理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2.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关于管理的五大要素或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在企业组织理论方面的重要观点包括1.组织应完成的管理任务与职责。2.金字塔形的等级系列。3.设置参谋机构
2.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
1.权威的类型与基础:超凡权力,传统权力,法定权力。 2.官僚行政组织的特征:劳动分工,职权等级,正是选拔,正式的规则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定向
3.官僚行政组织的优越性
1.合理性与效率性 2.管理具有行政权力的法律依据和手段3.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现
四。行为科学理论
1.早期倡导者
切斯特 巴德 其思想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
2.霍桑实验
问题
工作场所的照明对雇员的绩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结论
1.一个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的效率并非取决于个人生理的能力,而是经常由社会规范(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所限定的 2.物质奖励并非是使工作效率挑高的唯一刺激因素,工作人员的效率受工作群体的内部和外部人际关系的影响甚大 3.工作人员并非以个人作为反应的基础;相反,他是一个工作群体中的一员,他的行为受到群体的一切“习俗”(群体标准)的影响 4.人的行为并非完全有理性,而是带有相当的感情或情绪成分在内,感情或情绪往往对行为起到支配作用。
3.人际关系理论p54
马斯洛
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上一需要被满足,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被激活
赫茨伯格
麦格雷伐
威廉 大内
五。管理理论丛林
1.原因分析
1.语义上的混乱 2.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3.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 4.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 5.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相互了解
2.各学派基本观点
1.管理过程学派 2.人际关系学派 3.群体行为学派 4.经验(或案例)学派 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7.社会系统学派 8.决策理论学派 9.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 10.权变理论学派 11.经理角色学派
六。当代管理理论
1.托马斯 彼得斯的管理思想
彼得斯管理思想的内核
彼得斯的管理思想基本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受到“二重性”驱动,他既要作为集体的一员,又要突破自己;他既要成为获胜队伍中的一个可靠的成员,又要通过不平凡的努力而成为队伍中的明星。二是只要人们认为某项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伟大的,那么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为这项事业付出辛劳
彼得斯的管理八原则
成功地企业必须遵循八原则:看准就干,行动果断,以求发展,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促产,深入基层,专心搞本行,精兵简政,张弛互济
3。彼得的管理哲学
对人性的认识进行了归纳: 人们需要有意义的生活 人们需要受一定的控制 人们需要受到鼓励和表扬 人们的行动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态度和信念,而不是态度和信念形成行动和行为
2.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主要是三大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战略
3.企业再造理论
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4.企业文化理论
艾伦 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为五点 1.企业环境 2.价值观 3.英雄人物 4.典礼及仪式 5.文化网
企业文化的分类 1.硬汉文化 2.努力工作及尽情享乐文化 3.长期赌注文化 4.过程文化
体现出不同人的差异性
1.了解管理学发展史 2.了解早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3.掌握古典管理理论 4.理解行为科学理论 5.了解管理理论丛林 6.熟悉当代管理理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