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这是一篇与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关的思维导图,其内容主要包括了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等理论知识
编辑于2022-06-17 10:51:32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l
论教育本质
在原始社会
在私有制社会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论教育功能
对于教育万能论
教育受制于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
对于教育救国论
是有前提的,需要通过中国社会改造才能实现教育救国
对于先教育后革命论
具有欺骗性,要特别注重革命问题,但也不表示否定教育
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l
why 对青年问题的分析
青年问题的含义:青年生活中所发生的困难或变态
青年问题的重要性:反映社会问题
青年问题产生的原因:身心的急剧变化和社会动荡剧变
how 全人生指导
含义
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改进
途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年必须学习;青年要革命;青年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
内容
健康生活;劳动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
评价
核心: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他们走向革命道路 最重要的原则:自动自律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
认为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用脱节
中华职业教育社 m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
1917年他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该教育社团是我国活动时间最长的人民教育并主办了教育与职业杂志,同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次年职教社创办中华职业学校。
大职业教育主义
1926年职教社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
职业教育需要社会化
职业教育要考虑人民大众的幸福问题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l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职业教育的作用:发展个性、谋生(中国社会现实作用)、服务社会、增进生产力
职业教育的地位
一贯的
整个的
正统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
办学宗旨社会化
培养目标社会化
办学组织社会化
办学方式社会化
科学化
物事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遵循科学原则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敬业
乐群
how 评价
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进行教育,先教识字,在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
以县为单位的教育实践
定县调查
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四大教育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大方式
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
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有组织的农民团体为教育对象
家庭式教育:将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
两化——化农民与农民化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农民化
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
化农民
乡村改造,教化农民
how 评价
局限性
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中国愚贫弱私的原因
积极性
具有中国特色,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立足于文化传统的乡村建设实验
中国问题的症结
愚贫弱私只是社会表面病象,中国的问题是文化的失调
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
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的关系
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中国社会改造的过程是教育的过程
乡村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乡农学校
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
组织原则
教学方式
教育内容
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尤重后者
各校特有的课程: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设置的课程
how 评价
局限性
无视中国社会当时客观存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
积极影响
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并立足于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入农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为祖国,为民众,为儿童探索教育的一生
生活教育实践
晓庄学校
山海工学团
小先生制
即知即传,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全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
育才学校
1939年,陶行知为了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孩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他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来确定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由生活决定 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推动生活进步
how 评价
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和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即学校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or以社会为学校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
how 评价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传统学校观和教育观。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
教学做合一——方法论
因为行是知之始
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how 评价: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破除以学科知识为原则的课程传统
how 评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论
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教育道路的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教育观念的改变方面颇有建树的理论,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
活教育实验
活教育思想体系
目的论
做一个人
做一个中国人
做一个现代中国人
承担起救国图强和科学民主启蒙的任务
陈鹤琴赋予他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含义: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组织形式:五指活动
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
how 评价:主张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
教学论
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特点
强调以做为基础
儿童的做带有盲目性,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
“活教育”教学的4个步骤
实验观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阅读思考
创作发表
批评研讨
how 评价: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地割裂的。体现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