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之形态
内经讲义,病之形态里关于痹、萎、水肿、热病、咳、痛的病因病机以及预后治疗。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眼科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眼的解剖与生理,眼与脏腑经络的生理关系,眼科诊法。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药理学,整理了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镇静催眠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的内容,这是为期末考试复习准备的考试重点,可用于考前冲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病之形态
痹
病因
外因
风寒湿三邪杂合入体
内因:营卫失调、正气虚衰
情志、房事内伤五脏精气
饮食不节致伤肠胃
病机:
风寒湿侵袭
营卫不和
气血运行受阻 营卫凝涩
壅闭经络
气血不行
痹证
分类
五体痹
五脏痹及六腑痹
预后
感邪性质
⻛⽓胜者愈
发病部位
病在⽪肤间者,愈
病⽣筋⻣间者,缠绵不愈
病邪⼊脏者,预后差
病程⻓短
病初起,易愈
疼久,难愈
治疗
辨证取⽳: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
痛处局部取⽳:各随其过
痿
情志不遂
外感热邪
形劳太过、耗⽓劫阴
湿邪浸渍
房事过度、劫耗肾阴
脾胃损伤、阳明虚损
五脏⽓热
津液精⾎内耗
五体失养
痿证
⽪痿← 有所失亡,所求不得
脉痿←悲哀太甚
筋痿←思虑太过、所愿不遂、⼊房太甚
⾁痿←居处多湿,好饮⽔浆
⻣痿←远⾏劳倦
治痿者独取阳明
各补其荥⽽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各以其时受⽉
水肿
五脏阳以竭
病机
五脏功能失调或阳⽓衰竭,不能温化阴津,⽔邪充斥肌肤
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去宛陈莝
微动四极
温⾐
缪刺其处
开⻤⻔、洁净府
痛
寒气入经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
实
客于脉外,则⾎少
脉络收缩,气血运行不足, 脉外组织得不到气血濡养
不荣则痛
虚
痛证的喜按、拒按
痛⽽拒按
按之痛⽌
按之痛不⽌
疼痛的特点
持续性疼痛
牵引疼痛
客于背俞之脉
客于厥阴经脉
客于阴股
痛处搏动应⼿
得热痛⽌
痛证伴随的症状
积聚
昏厥
呕吐
泄泻
便秘
咳
病变部位
肺
形寒寒饮则伤肺(内外合邪)
外感风寒之邪
内伤寒冷饮食
肺之本脏失常
他脏受犯传邪于肺
气机上逆
五脏六腑咳
五脏咳
肺咳
咳⽽喘息有⾳,甚则唾⾎
⼼咳
咳则⼼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喉肿痹
肝咳
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
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
咳则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
六腑咳
胃咳
咳⽽呕,呕甚则⻓⾍出
胆咳
咳呕胆汁
⼤肠咳
咳⽽遗失
⼩肠咳
咳⽽失⽓,⽓与咳俱失
膀胱咳
咳⽽遗溺
三焦咳
咳⽽腹满,不欲⻝饮
针刺
刺其俞⽳
刺其合⽳
久咳⾯浮者
刺其经⽳
热病
伤于寒
外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邪正,相争,卫阳为邪气所郁
传遍规律及病证特点
太阳
(行腰背,上头项) 头项痛,腰脊强
阳明
(挟鼻络于目) 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少阳
(循胁络于耳) 胸胁痛而耳聋
太阴
(布胃中络于嗌) 腹满而咽干
(系舌本) 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
(循阴器) 烦满而囊缩
津液损伤
热虽甚不死:邪正相争,正能胜邪
两感于寒:邪盛正衰,预后不好
不两感于寒:⾃愈倾向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五脏不通:预后差
治之各通其脏脉
在三阳之表:发汗
在三阴之⾥: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