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详细的总结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联接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学习与迁移,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哦~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习得性无助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关注点:情绪或者生理的不随意反应学习,如害怕,唾液分泌,有时也被称为反射,是自动反映
作用:训练人和动物对某种无意义或无关的刺激做出不随意反应
华生的行为主义
联接作用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即形成联结
尝试错误:学习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联结,获得联结的方式是尝试错误
试误学习: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人类的主要学习方式
泰戈尔:真理之川是从它的错误沟渠中流过
学习定律
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与其是否做好准备有密切联系
动机状态上的准备、知识结构上的准备
练习律
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学习才会发生,假若反应的结果是令人不满意的,反应的结果是减弱而不是增强。满意程度越高,联结越强;不舒服程度越高,越弱
对联结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
两大突出贡献: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人;实验法&教育心理学框架
最大的不足:动物和人的学习规律基本相同,学习是一种盲目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行为的结果决定一个人是否会重复导致改如果的行为
行为结果的类型与时间进程会加强或减弱成行为
强化理论
强化:在条件作用下,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频率增加或维持的一切刺激,产生强化的刺激叫做强化物
分类
正强化与负强化
呈现愉快刺激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撤销厌恶刺激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普雷马克效应:可以通过在完成不愉快的活动之后从事愉快的行为来促进行为
惩罚:用来减弱行为的不愉快结果
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
负惩罚:消除愉快刺激
强化程序:指采用强化原理从事条件作用原理时,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做各种不同的安排,从而观察个体正确反映出现的概率与强化实施之间的关系
行为的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形成的过程也叫行为塑造或行为矫正
小步子塑造:先把复杂的行为分解为若干比较简单的反应,由易到难,逐步强化
塑造:强化想要达到目标的每一个步骤,最终教会一项新的能力或者行为
消退;在特定情境下,某种以前被强化过的行为做出后,没有得到通常的强化,在类似情境下就就有较小可能做同样的事情
泛化和分化:在相似的情景下采取在某一情境中学会的行为;一种行为在某一场合得到强化而在另一种场合没有得到强化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班杜拉,人类的大部分学习不是行为结果塑造过程而是更有效的直接学习榜样
模仿:对他人行为的效仿
替代性经验: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
学习理论的三元理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两因素的结合或两个因素的单项作用
基本观点
学习观
传统社会主义:学习是可观察的行为的变化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可以产生不同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通过实际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性: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或结果,获得某些新反应,或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无尝试学习、社会学习、模仿学习或替代性学习):通过对榜样人物的星火和结果观察进行学习
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不一定·要依赖直接强化
具有认知性
不是机械式的反应
观察学习的特点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保持、再生、动机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
自我效能知觉:个体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评估
自我效能感:个体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体验
影响人行为的两种因素
结果期待:人对自己某一行为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