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寄主范围大,人、动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与人类关系密切。本图总结了相关知识。
编辑于2022-07-04 15:05:51肠杆菌科
总述
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形态与结构
中等大小,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全部不产生芽孢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湿润、光滑、灰白色的中等大小菌落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阳性,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氧化酶阴性
抗原结构
O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的最外层,具有种属特异性
H抗原
存在于鞭毛蛋白
荚膜抗原
具有型特异性
抵抗力
因无芽孢,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吉杀灭;胆盐、煌绿等染料对非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有抑制作用
变异
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最重要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革兰阴性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孢
培养和化学反应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化反应活泼。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发酵乳糖,IMViC试验结果为++--
抗原构造
有O、H、K三种抗原,是血清分型的基础
抵抗力
不强
致病性
致病物质
黏附素
是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上皮细胞上,避免因排尿使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用而被排除
特异性高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集聚黏附菌毛Ⅰ和Ⅲ;束形成菌毛;紧密黏附素;侵袭质粒抗原
外毒素
志贺毒素Ⅰ和Ⅱ
耐热肠毒素a和b
不耐热肠毒素Ⅰ和Ⅱ
溶血素A
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Ⅲ型分泌系统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和器官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化脓性感染
腹膜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败血症和新生儿脑膜炎
泌尿道感染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胃肠炎
大肠埃希菌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为外源性感染
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 ETEC
五岁以下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致病物质
肠毒素和定植因子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所致疾病很像菌痢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
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EAEC
婴儿和旅行者持续性水样腹泻,伴脱水,偶有血便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道外感染
除血液标本外,均需作涂片染色处理
肠道内感染
将粪便标本接种于鉴别培养基
卫生细菌学检查
细菌总数
指检测每1ml或每1g样品中所含细菌数
大肠菌群指数
每1000ml或g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防治原则
疫苗
抗生素
因耐药性普遍存在,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沙门菌属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菌。有菌毛,有周身鞭毛(除鸡沙门菌和雏鸭沙门菌等)。一般无荚膜,均无芽孢
生化反应与培养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SS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S型菌落
不发酵乳糖或蔗糖,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只有伤寒沙门菌不产气,其余皆是产酸产气。动力试验阳性
抗原构造
O、H、Vi抗原
Vi抗原存在于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
抵抗力
不强,但是某些化学物质如胆盐、煌绿的耐受性较其他肠道菌强
致病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
较强
侵袭力
肠毒素
个别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
所致疾病
肠热症
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阶段
细菌被摄入并通过胃后,细菌经M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部分细菌经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
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等器官
病菌在上述器官繁殖后,再次入血造成第二次菌血症
若无并发症,3~4周病情开始好转
症状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部分病例皮肤出现玫瑰疹
胃肠炎
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污染食品引起
发热、恶寒、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偶有黏液或脓性腹泻,严重者可伴有迅速脱水,导致休克、肾衰竭而死亡
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免疫性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的免疫性,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第一周外周血
第二周粪便
第三周尿液
三周均可取骨髓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诊断
胖达实验
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肠热症
原理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鞭毛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正常值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³1:80,H凝集效价³1:60,引起副伤寒沙门菌H凝集效价³1:80时,才有诊断价值
动态检查
意义
H、O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感染伤寒、副伤寒的可能性较大
H、O效价均低,患肠热症的可能性甚小
H效价高而O不高,可能系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效价高而H效价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其他
始终在正常范围内,可能是曾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或患者免疫力低下
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分离出病原菌
一般先检测可凝血清中有无Vi抗体
防治原则
疫苗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
早期使用氯霉素,目前使用环丙沙星
志贺菌属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革兰阴性菌,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培养与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在SS等选择培养基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动力试验阴性
抗原构造
O、K两种抗原
抵抗力
弱,对酸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内毒素
志贺菌都有强烈的内毒素
外毒素
A群志贺菌Ⅰ型和Ⅱ型能产生一种外毒素,成为志贺毒素
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
1~3天潜伏期后,突然发病。常有发热、腹痛和水样腹泻
水样腹泻转变为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后重、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若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急性中毒性痢疾
多见于小儿
全身中毒症状,临床以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为表现
志贺菌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免疫性
病后免疫力不牢靠,不能防止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分离培养与鉴定
毒力试验
Sereny试验
快速诊断法
免疫染色法;免疫荧光菌球法;协同凝聚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
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