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第四节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理论(三)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四)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本张思维导图讲的是马哲辩证唯物论--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具体内容包括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和时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本张思维导图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辩证唯物论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和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导论的知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等。后面的知识会陆续更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教资:教育目的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第一章-第四节-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教育的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和总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1、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五)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记忆口诀:社会人想全面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个人本位论
观点: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斯洛
记忆口诀:孟卢禄骑马
(二)社会本位论
观点: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记忆口诀:巴图涂寻死
(三)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三、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2010年,《中长期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1)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2)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4)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方向、动力、灵魂
基本任务: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观、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2、智育---认识基础
传授给学生科学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学习品质、精神)
根本任务:培养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3、体育---物质保证
学校体育
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
是一种教育活动,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
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
4、美育(审美教育)
概念: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
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誉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劳各方面发展的意义表现在:
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的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劳动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5、劳动技术教育
概念: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包括: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全面发展≠平均发展,个性特长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各育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不能替代;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