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思维导图。导图包括社会性学习概述、幼儿社会性学习及指导、幼儿品德心理与教育、幼儿情绪智力与教育这四节的知识点梳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的概述思维导图。导图从学习的概念、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这四节展开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 幼儿教学心理思维导图。导图从幼儿教学心理概述、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幼儿园教学指导、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五节作了内容梳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思维导图。导图包括创造性的概述、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幼儿创造性学习及其特点、幼儿创造性教育这四节的内容梳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七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社会性学习概述
社会性学习的含义P199
社会性的含义
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行为
社会化的含义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家庭
第一条基线:教养方式及其监控机制
第二条基线:家庭氛围及其文化韵味
2.学校
3.同辈群体
4.大众传媒
第二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及指导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方式
观察学习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过程
1.注意阶段
2.保持阶段
3.再现阶段
4.动机阶段
角色扮演
同伴交往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随机性
长期性
实践性
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1、综合渗透性原则
2、随机教育性原则
3、实践参与性原则
4、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
1.专门性社会教育活动
2.渗透性社会教育活动
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法
1.观察学习法
2.强化评价法
3.体验思考法
4.语言传递法
5.角色扮演法
6.移情训练法P211
第三节 幼儿品德心理与教育
品德心理概述
品德心理的含义
1.品德与道德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道德发展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杜威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先驱
儿童道德发展三水平
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自律水平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对偶故事法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4-5岁以前
第二阶段:他律阶段 4、5岁-8、9岁之间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9-10岁以后,11岁以上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假设两难情境 编制“道德两难故事”
“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去向
第二阶段:工具的相对主义取向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
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
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道德情感发展理论
霍夫曼 儿童移情发展水平
第一阶段,普遍性移情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移情
第三阶段,对他人情感的移情
第四阶段,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
道德移情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功能
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道德认知教育
传授相应的道德知识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
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
幼儿道德行为教育
1.道德行为训练
2.道德动机的激发
3.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四节 幼儿情绪智力与教育
情绪智力的概述
情绪智力的含义
萨洛维 梅耶
情绪智力的重要性
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
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
幼儿情绪表达的发展
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
幼儿情绪智力的教育
幼儿情绪智力与家庭教育
幼儿园情绪智力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情绪智力教育模式
1.情境教学模式
2.赏识教育模式(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