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教资考试中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导图从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发展的动因、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作了知识点梳理。
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中多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旨在实现 教育目的 的社会公认的组织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教资的思维导图,每年考教资的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毫无准备去考,这种碰运气式的当然只能陪跑,教资考试每年的通过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你努力了,进入那百分之四十并不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顺序既不可逾越,也不可逆
教育必须根据身心发展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
阶段性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
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
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全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两个高峰
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最早由劳伦兹提出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从个体角度看
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数学能力强但绘画能力差
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
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身患重病的人,如果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旧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应体贴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人的发展的动因
单因素论
人的发展被某一种因素决定
遗传决定论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
高尔顿、霍尔、格赛尔
“生而知之”“性也者,与生俱也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环境决定论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华生、洛克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育万能论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否认遗传因素对人的成长应有的作用
爱尔维修
“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内发论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成熟论、遗传决定论
孟子 性善论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霍尔 复演说
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威尔逊
把基因复制看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
成熟势力说
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弗洛伊德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高尔顿
优生学的代表人物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荀子 性恶论
“化性而起伪”
洛克 白板说
人的心灵如白板 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华生
人的行为全是由环境造成的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斯金纳
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加以塑造 改变 控制 矫正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素质
人身心发展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其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只有当人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会出现某种行为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翻 六坐”
其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制约着教育培养人的重点和方向
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 教育 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Þ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
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
仅提供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只有通过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变为现实
环境
人生活于其中 赖以生存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性
尤其是社会环境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客观基础和特定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从总体上制约人的发展状态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成度和范围
社会关系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的发展内容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同时存在
环境的给定性是指由自然与社会、历史遗传与他人为儿童创设的生存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给定的
主体的选择性是指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倾向不同,对客观环境的反应也就不同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个体差异性
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体看作环境的消极适应者,夸大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思想是错误的
教育
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 系统 深刻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为学生发展做出社会要求的规范
能加速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能开发学生的特殊才能,发展学生个性
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学习的动机
当受教育者具备了积极的求教动机,环境和教育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教育的自身状况
物质条件 教师素质 管理水平 精神条件
家庭环境因素
适当的家庭经济条件 父母文化水平 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
社会发展状况
生产力发展水平 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 整体社会环境、文化传统
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
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人发展的内在因素和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
促进人的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主观能动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 劳动中付出的精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