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制度思维导图
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中多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旨在实现 教育目的 的社会公认的组织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教资考试中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导图从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发展的动因、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作了知识点梳理。
这是一篇关于教资的思维导图,每年考教资的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毫无准备去考,这种碰运气式的当然只能陪跑,教资考试每年的通过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你努力了,进入那百分之四十并不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教育制度
概念
广义
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而建立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狭义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体现了国家国民教育的实质
影响因素(建立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学校的课程设置 修业年限 入学机会 规模与结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不同社会的学制反映了不同性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 并为统治阶级服务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确定入学年龄 学业年限 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 教学额内容 方法
必须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各国建立新学制
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又需要吸收其他国家学制改革的有益经验 根据国情加以改革
文化传统
人口状况
历史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人类早期教育
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属于形式化教育形态
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形
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
有层次结构 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习教育系统最早产生于欧洲
19世纪下半叶基本形成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朝末年"废科举 兴学堂"
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非制度化教育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
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
但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构建学习型社会
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
欧洲国家 英法联邦德国
把学校分为两个轨道
一轨为资产阶级子女
自上而下
大学、中学
有较强学术性
另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女
自下而上
小学、职业学校
为培养劳动者服务
两轨互不相通衔接 最初甚至不相对应
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最大的弊端
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
不利于教育普及
单轨制
美国形成
小学、中学到大学
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
有利于普及教育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效益低下 发展失衡 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分支制(中间型学制)
苏联建立
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
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
儿童接受了共同的基础教育之后再分流
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
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
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又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性
但课时多 课程复杂 教学计划必须和教科书必须统一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清朝末期"废科举兴学堂"开始了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制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清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虽正式颁布但没有实施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标志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 新学制的开端
突出特点
教育年限长
教育宗旨
忠君 尊孔 尚公 尚武 尚实
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首次将师范教育纳入并实施
规定男女不得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
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倡导男女平等 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
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 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改革学制方案
北洋政府颁布
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学制
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我国当前的学制
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层次结构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类别结构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继续教育 特殊教育
形态
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与基础教育的区别
基础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涵盖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基本特点
强制性
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点
依照法律规定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推行实施
普及性
全体适龄儿童 少年 除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延缓入学或休学的以外
都必须接受教育 并必须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免费性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全部或大部分的就学费用
公共性
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
应面向全体国民
不应成为某一阶级 政党 宗教派别的工具而被垄断
基础性
对学生进行的是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等的教育
是全民性的教育 不是英才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多种形式并存
六三制 五四制 九年一贯制 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学制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