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成《论教育》一书。
(2) 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人才能对人实施教育。教育必须是有目的、有标准、有计划的,要灵活的运用适当的方法。
(3) 教育的认识论:康德与卢梭一样,高度推崇理性、人的尊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但康德认为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教育要去恶扬善。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管束和指导,与卢梭的消极教育不同。
(4) 道德教育:康德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有道德的人。关于道德教育,康德认为既要注意让儿童自然又自由的成长,又要让他们自觉的接受理性的引导。他提出虽然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但要使儿童服从,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强制。
(5) 教育内容:在《论教育》中,将全部教育分为体育、管束、训育和道德陶冶。
5.1. 体育:强调有益的体育运动对儿童体力和感官的重要作用。
5.3. 训育:重要内容包括判断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主张游戏与功课并重。同时,他强调,女子也应具有教养和社会交往能力。
(6) 公共教育:除了婴儿教育由家长负责外,其余都是公共教育负责。主张专家治校,以保持教育的纯净,更好地带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