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有关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思维导图,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6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编辑于2022-08-02 17:34:57 湖北省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 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
有关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思维导图,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6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思维导图。讲述了为什么要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怎么实现深度学习、怎么样推进深度学习,让大家领略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这样的学习会更适合你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 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
有关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思维导图,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6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思维导图。讲述了为什么要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怎么实现深度学习、怎么样推进深度学习,让大家领略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这样的学习会更适合你哦~
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前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修订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主要变化
关于课程方案
完善了培养目标
优化了课程设置
细化了实施要求
关于课程标准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指导性
加强了学段衔接
课程性质
科学的定义
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
科学的作用
为技术和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
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
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
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
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
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修与发展机会,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一些常见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础
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清晰和精准的科学课程目标
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
遵循“少而精”原则,聚焦学科核心概念,精选与每个核心概念相关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系列学习活动
做到适合年龄特征、突出重点、明确要求,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实践与思考
在学习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理解跨学科概念,并应用于真实情境
根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
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
学习活动从简单到综合
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规划适合不同学段的、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形成有序递进的课程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
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
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
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改进结果评价,重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个和关键能力的考察
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
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关注个体差异,改进学习过程
综合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强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内涵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科学观念
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
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变化的认识
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模型建构
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构建模型
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过程
推理论证
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
创新思维
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实践
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体现
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
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
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体现
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针对实际需要明确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并根据科学原理或限制条件进行筛选
实施计划,利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改迭代
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及实物模型验证或展示某些原理、现象和设想
自主学习体现
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
态度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科学态度体现
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
有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
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
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社会责任体现
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
总目标
尊重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
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掌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吹不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并能用于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能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
能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
能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
掌握观察、实验、测量、推理、解释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主要途径,理解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等要素,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理解技术与工程涉及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具有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结论,实事求是
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
善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包容不同的观点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遵守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
学段目标
见表格
课程内容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3-4年级
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描述某些材料的透光性、导电性,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5-6年级
观察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等,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1-2年级
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3-4年级
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说出冰、水、水蒸气在状态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道三者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或结冰的现象;了解一般状况下,水沸腾和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的重要因素
5-6年级
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
1-2年级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1.4常见的化合物
1.5物质由元素组成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7常见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3-4年级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静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1-2年级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3-4年级
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3物质变化的特征
3-4年级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5-6年级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2.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物质的运动与化学反应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年级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4年级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5-6年级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知道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其施加引力
3.2电磁相互作用
1-2年级
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3-4年级
知道磁铁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互相吸引
知道地球有磁场,指南针中的小磁针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流的一种方法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雷电、高压电、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3-4年级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描述光被阻挡时形成阻挡物体影子的现象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5-6年级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3-4年级
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描述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知道摄氏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常用温度标准单位
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5-6年级
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举例说出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6年级
了解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化石能等能源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2年级
举例说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3-4年级
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描述生物的特征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3-4年级
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5-6年级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6年级
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5.4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3-4年级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1-2年级
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3-4年级
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5-6年级
说出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3-4年级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5-6年级
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条件
说出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1-2年级
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3-4年级
描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描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5-6年级
知道植物可以利用阳光、空气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2年级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3-4年级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5-6年级
知道动物以其他生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
说出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吸收过程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5-6年级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3-4年级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5-6年级
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7.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生态平衡
7.3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机体健康
5-6年级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4人体生命安全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5-6年级
举例说出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8.1植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3-4年级
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举例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的实例
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8.3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5-6年级
认识青春期及其特征,关注青春期保健
8.4细菌、真菌、病毒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8.5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描述和比较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描述和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8.6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5-6年级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说出已灭绝的生物;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9.宇宙中的地球
9.1地球是一颗行星
3-4年级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1-2年级
观察并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初步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3-4年级
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
5-6年级
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1-2年级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5-6年级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2年级
知道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
3-4年级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片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
5-6年级
知道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说明月相的变化情况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5-6年级
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过观察或借助软件识别织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学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了解划分星座的意义
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5-6年级
了解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历史,知道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
10.地球系统
10.1天气和气候
1-2年级
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4年级
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5-6年级
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10.2水循环
3-4年级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5-6年级
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3岩石和土壤
1-2年级
知道土壤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场所
3-4年级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5-6年级
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学会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5-6年级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11.1自然资源
3-4年级
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5-6年级
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树立海洋国土意识
知道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垃圾分类为例,通过践行垃圾减量与分类回收,树立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
11.2自然灾害
5-6年级
结合实例,知道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等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2年级
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年级
有些废旧材料可以被分类和回收
5-6年级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关注野生动物和濒危植物的保护,拒绝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年级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3-4年级
区别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说出中国古代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典型案例
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拆装简单产品,了解产品的构造和特点
5-6年级
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工程通常由多个系统组成;知道中国主要的大科学工程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年级
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3-4年级
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技术(如交通技术、电力技术等)和工程(如高速铁路、发电站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5-6年级
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1-2年级
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3-4年级
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
5-6年级
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
1-2年级
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
3-4年级
描述简单的设计问题,包括材料、时间或成本等限制条件
5-6年级
定义简单工程问题,包括材料、时间或成本等限制条件,提出验收标准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1-2年级
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
3-4年级
借助表格、草图、实物模型、戏剧或故事等方式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
根据需求和限制条件,比较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合理性
5-6年级
利用示意图、影像、文字或实物等多种方式,阐明自己的创意,初步认识设计方案中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基于有说服力的论证,认同或质疑某些设计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1-2年级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4年级
利用常见工具,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5-6年级
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学业质量
内涵
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
科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系统设计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具体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
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概念,相互关联、整体考虑
同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进阶要求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理解教材设计,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改变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
把握核心概念进阶,强化学段教学内容安排的序列化和递进性,体现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
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学习进阶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合作的教学活动,渗透科学史教育,重视幼小衔接
重点关注
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与应用迁移
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加强对探究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与学方式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
精心组织,加强监控,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和实践过程
适时追问,及时点拨,激发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的思维活动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
评价原则
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以评价改进和优化教学
评价主体多元和方法多样
主要环节的评价
课堂评价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
作业评价
作业难度要体现适切性
作业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单元与期末评价
单元评价
评价问题的基础性
评价方式的实践性
评价容量的适切性
期末评价
设计完整的多维细目表
尽可能覆盖学期所学内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非纸笔测试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性质和目的
由省级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终结性评价
检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命题原则
导向性
科学性
规范性
命题规划
制定命题框架
确定测评形式
规划试卷结构
题目命制
明确题目的考察意图
通过分析试题的认知水平,预估试题的难度水平
考虑试题的情境和问题的设定
确定测评题目的评分标准
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原则
把握方向性
符合科学性
体现适切性
教材内容选择
覆盖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
突出核心概念的理解应用
兼顾基础性和时代性
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
合理选择科技史素材
教材内容编排和呈现
内容编排应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
活动设计要体现实践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栏目设计合理、精当,形式活泼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开发与利用原则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行多元主体开发
贴近教与学的实际
开发与利用建议
加强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利用与管理
注重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科学教学
注重积累与利用生成性资源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课程标准培训建议
培训方案要有规划性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培训方式要有实效性
教学研究建议
基于实际整体设计教研活动
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
采用多样化教研方式
校本教研建议
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聚焦实际问题开展研究
基于研究结果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