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经济学家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中历史 纲要下-世界古代史部分框架梳理,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括早期文明多元,古代帝国,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古时期的世界。
这是一篇关于思维导图:逻辑思维图示,主要内容有:树立科学思维观念、思维的含义和特征、领会科学思维具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是什么 what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的和归宿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什么 why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确立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原则
怎么做 how
为了: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依靠: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共享: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共富
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进入新时代,经济有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what&how
创新
个人如何创新
知识
情怀/精神
行动/实践
创新发展理念 解题抓手
三主体
国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企业(生产者)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经济发展
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升级
个人(消费者)
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水平
四环节
生产-生产者-企业
分配
交换
消费
创新/升级消费方式-新产业新效能
两只手
政府/国家
市场
竞争主体有活力-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两端
供给
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升级,价值链提升,供给链
需求
科技企业孵化器意义
协调
新型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高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新型城镇化:节约集约、城乡统筹、产业互动、和谐宜居,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城市辐射周边
绿色
共享
恩格尔系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食品支出/总支出-家庭生活水平
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0.3-0.2比较平均,)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地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式
国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国际: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提升综合国力),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解决 how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端)
三驾马车:消费(拉动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出口
增量(粗放型增长)
提高质量、效率、技术(集约型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经济增长动力
动力: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结构:主要依靠二产到一二三产协同带动 方式: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粗放型)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集约型)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 what
内容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目标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人力资源支撑、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现代金融:基金、股票等
措施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牢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why:供求失衡
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what:重点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从生产端入手,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根本: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how:从生产端入手,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推动科技(互联网、大数据、AI)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二课)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第四课)
彰显优势、联动协调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立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交叉融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
实施区域协调的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强东部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崛起;创先引领实现东部优化发展。建立更有效的协调发展新机制
区域协调强度更大,产业转移及产业协作更加紧密,促进北京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精尖产业更快发展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综合探究)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选必一)
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
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
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第二课)
关系
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人民幸福
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理念:新发展理念
两个百年
新的社会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vs不平衡不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