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应对2022的失业变数
未雨绸缪,如何提升自身适应能力,认清形势,避免被推进的浪潮所淘汰
编辑于2022-08-05 16:02:03 山东省如何应对2022的失业变数 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环境
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略弱于2021年三季度的同比增速4.9%
居民调查失业率基本接近2020年初疫情冲击后的高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处于低位
随着疫情持续时间加长,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中
拿通信行业来举例分析
通信行业内部的角度,情况也不容乐观
5G大规模建设进入尾声
通信行业的周期性投资已经从波峰走向波谷,行业企业的营收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
毫无疑问,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凛冬已至
发展趋势
作为行业的上游,作为国企,三大运营商
裁员概率很低
最多也就是减薪
设备商,包括国企、民企、外企
未来几年的裁员概率就非常高
分包商裁员概率就更高
设备商
生存环境
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已经逐渐形成了“划地而治”的市场格局
这种局面是双伤的,既不利于国内企业,也不利于国外企业,既不利于设备商,也不利于客户
长期缺乏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很难有健康的发展
华为作为最大的设备商
受美国制裁的负面影响减缓了增长势头
华为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以上情况下不排除部分产品线存在规模裁员的可能性
国内其他设备商
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短期内会有获益
但是,从稍微长远的角度来看,通信整体市场的疲软,营收下滑,只是时间问题
导致不得已的裁员
员工危机
员工意识
被公司“保护”得很好,反而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缺少风险意识
很多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只知道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公司偏向
喜欢报喜不报忧
说公司中了什么什么标
拿了什么什么奖
获得了什么什么客户的表扬
导致内部员工缺乏危机感,以为公司整体形势一片大好
对公司来说,最为有利的用人方法
做法:将员工打造成模块,降低公司对员工的依赖性
目的:加强员工对公司产生依赖,减少了离职率。
导致:员工也许业务能力很强,但一旦离开了公司,就没地方可以用
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
不能只干眼前的事情
更应该具备把事情端到端做好的能力
能够主动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
能够胜任多重角色
带脑子去工作
做到尽善尽美
可见一斑
对于非国企行业来说现在的生存形式会有多艰难
很多职员是否感觉得到危机重重
正确认识裁员
错误想法“很多人认为,自己部门的业绩不错,自己又是部门的老员工或骨干,裁员怎么都不会轮到自己”
这种想法,非常危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打招呼的
“整建制”裁员,就是整个部门或整个产品线裁掉
公司高层在业绩压力下,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公司的安危。每个部门或整个产品线,都可能成为牺牲的对象
在裁员决定做出后,公司领导和HR需要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的去留,不可能为每个人都做出妥善安排,只会是一刀切
即便是高层,现在失业风险也很高
更多是由于激烈的权力和派系斗争所致
会连带底下一堆人员的变动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员工面对潜在的失业风险,可以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潜在风险
认清现实
认清自己是能力突出还是只是熟悉业务而已
企业
现在很多企业只管用人,不管培养人
超过35岁的员工,往往成为公司的累赘
格局小的企业,不希望员工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而只希望员工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所以,他们刻意限制了员工的成长
有的企业给员工设置了很大的工作量,故意让员工非常辛苦、疲惫、麻木,从而剥夺了员工学习的时间和激情
认识到现在的年轻人很厉害
企业更喜欢用年轻人
他们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熟悉你的工作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精力都比老员工强
职场的竞争力也远胜于老员工
年轻人肯加班、肯学习、肯出差
认清自己
员工的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两个词——能力和资源
很多人不太愿意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
从小到大都习惯于突击式的学习方式
一旦成功,他们很快就放弃了学习习惯
学习强度低至10%
不愿主动接受新知识
能力提升方向
很多人因为焦虑
所以什么都去学
花钱报名了就是学了
听了就是懂了
这是无用的学习
长时间不用,学了也会忘记
学习动机
需要经过自己仔细思考
要么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要么是出于自己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要么是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
不应该出于
焦虑
跟风
炫耀
资源方面
大背景
中国是典型的关系型社会
这种关系型社会决定了资源很多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国内的体制并不是彻底市场化的体制
国企主导了大部分行业的架构
决定企业的生存
次要因素
产品
服务
重要因素
其它复杂因素决定
国内对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保护不完善
无法孵化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
在核心竞争力上,我们永远赶不上国外的对手
企业也不注重人才
中国长期的人口红利导致
劳动力红利
技术人员红利
供大于求
企业内部市场往往比研发强势
因为技术人才往往没有办法带来与商务资源型人才同等的价值
市场人员在资源和项目成败上,有更大的作用
根本原因
产品其实大家都大差不差,就看谁和客户的关系更硬
设备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酒桌上统统都能解决
真正决定份额的
往往不是产品好坏
甚至不是报价高低
而是其它因素
导致
关系大于技术、大于需求
技术人才会永远被压制
大企业凭借人力或资金的巨大优势,经常收购或者复制小企业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
准备
失业的危机意识
清楚自己的定位
熟知公司都有哪些经营难题
评估自身的性价比是否有优势
大环境是否给了公司以更低的成本雇佣到合适的人选的机会
开始拓展除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潜在能力
多谋求一份收入来源
防御失业风险
平时定期存钱保证一定的资产积蓄
进行能力更新和知识储备
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努力向更多的有能力者学习
专业技能
兴趣
刷新对事物的认知
提升认知层次
改变思维方式
还要使劲挖掘资源
大胆走出舒适区
克服社交恐惧症
寻找具有共同兴趣、共同价值观和信息分享的社交
如果被裁员了
首先
稳住心态,不要慌
评估一下自己的当前情况
是否具备应对“6个月零收入”的能力,半年时间没有任何收入,你和你的家庭能不能扛得住
如果有贷款
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现金流
如果没有贷款
极力给自己争取最合理的补偿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休整一下
找下家
选择
创业
宏观经济形势太差,所以还是不鼓励创业
创业的成功率太低,搞不好,自己的一点积蓄都会赔进去
即便是坚持要做自己的事业
还是应该先跟着朋友干
少投点钱,趟趟水
等时机成熟了再自己单干
男同胞到了40岁之后,还是要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如果是找下家
就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了
鉴于目前的大形势下,找下家,不要太过挑剔,要本着“骑驴找马”的心态
尤其是经济压力大(有房贷)的话,先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妥的
至于要不要换行业,毕竟行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机会就不要放过,不要让行业限制住自己
结语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
工作和生活是枯燥的,很容易让人麻木
温水煮青蛙,是现在很多人的状态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太小看自己了
每个人的能量都很强
倒逼一下自己,反而能把能量激发出来了
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人生长路漫漫,不要过早下结论,也许失业是你的另一段更美好的旅程的开始
给在职员工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