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K411024 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等办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流危害路基边坡稳定时\可设置渗沟或截水沟。边坡较陡或可能受到流水冲刷时可设置各种类型的护坡、护墙等。
1K416000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此部分知识点比较杂乱,但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起到梳理,强化记忆的作用,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K415000 城市管道部分,书本张数不多,但性价比比较高,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希望这图能帮助到大家
城市给排水工程,知识点比较多,但篇幅少,考试性价比较高,学习的时候把握重点,考试做到得心应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1K411024 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一、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一)地下水分类
(1)地下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颗粒孔隙之中以及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土中水具有固、液、气三种形态,其中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可在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一定高度,在0 "C以下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 2 )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又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见图lK411024 ) 。上层滞水分布范围有限,但接近地表,水位受气候、季节影响大,大幅度的水位变化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潜水分布广,与道路等市政公用工程关系密切。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地区,若潜水的矿化度较高且埋藏较浅,应注意土的盐渍化。由于盐渍土可使路基盐胀和吸湿软化,所以路基施工时要做好排水工作,并采用隔离层等措施。承压水存在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水头高度,一般需注意其向上的排泄,即对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
( 二)水土作用
(1)工程实践表明:在对道路路基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危害。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特别是城镇道路的安全运行必须考虑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活动规律,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2)道路沿线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邻近河道洪水位和常水位的变化,也会造成路基产生滑坡、沉陷、冻胀、翻浆等危害。为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工程特点,采取防护与加固措施,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协调。
( 3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其他形式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因素对路基或其他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有影响,也是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工程建设和维护运行中充分考虑。
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漫血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 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水对路基稳定的危害。
( 一)路基排水
( 二)路基隔(截)水
(1)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床标高时,应设置暗沟、渗沟或其他设施, 以排除或截断地下水流, 降低地下水位。
( 2 )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较高,路基处于过湿状态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潮湿状态时,可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等措施。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疏干或超载预压提高承载能力与稳定性。
三、危害控制措施
( 一)路基与路面
(1)路基结构形式要满足设计要求。基层施工中严格控制细颗粒含量, 在潮湿路段,应采用水稳定好且透水的基层。对于冻深较大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应采取预防冻胀和翻浆的具体措施。
(2) 面层结构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应考虑地表水的排放, 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层;且其总厚度要满足防冻层厚度的要求,避免路基出现较厚的聚冰带而导致路面开裂和过大的不均匀冻胀。如果面层厚度不足,可用水稳定性好的砂砾料或隔温性好的材料设置垫层。
( 二)附属构筑物
(1)过街支管与检查井接合部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塌陷。
( 2 )管道与检查井、收水井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 防止地表水渗入造成道路的破坏。
承压水
潜水
上层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