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是研究企业权力安排的一门科学,从狭义的角度上理解,是居于企业所有权层次,研究如何授权给职业经理人并针对职业经理人履行职务行为使监管职能的科学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战略分析的思维导图。一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2、产业环境分析,3、竞争环境分析;二、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车队管理
创业者10条创业经
创业十大思维误区
管培生课程作业
商业模型
第五章 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概述
1、公司治理的概念
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2、公司治理理论
(1)委托代理理论
为何分离?
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细化,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无法行使所有权利
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
委托人问题?
股东缺乏经验和知识
对于众多中小股东来说,业绩只是公共物品
代理人问题?
代理人和股东目标不一致
代理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三大公司治理问题
必考主观题,背诵
1、经理人对于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内部人控制问题,也称为代理型问题
1.成因: (1)内部: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度下,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 (2)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2.解决途径: (1)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3)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4)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3.表现: (1)违背忠诚义务:过高的在职消费;盲目过度投资,经营行为短期化;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侵占资产,转移资产;会计信息作假、财务作假;建设个人帝国。 (2)违背勤勉义务: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敷衍偷懒不作为;财务杠杆过度保守;经营过于稳健、缺乏创新等。
2、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
隧道挖掘,也称为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1.问题成因:控股股东对公司控制权比例大于其对于公司的现金流权,利益和收益、责任不匹配
2.问题表现: (1)滥用公司资源:终极股东未获得直接利益,但使得公司行为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如:国企从社会功能角度出发安置大量冗员) (2)占用公司资源:终极股东通过各种方法将公司利益输送至自身的行为,具体表现:①直接占用资源;②关联性交易;③掠夺性财务活动
【占用公司资源——直接占用资源】指终极股东直接从公司将利益输送给自己,表现为直接借款、利用控制的企业借款、代垫费用、代偿债务、代发工资、利用公司为终极股东违规担保、虚假出资等。
【占用公司资源——关联性交易】以非市场价格进行商品服务交易活动、资产租用和交易活动,费用分摊活动。
【占用公司资源——掠夺性财务活动】包括:掠夺性融资、内幕交易、掠夺性资本运作、超额股利。
掠夺性资本运作:注意是低价交易股权。掠夺性融资:例如低价发行股票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①累积投票制 ②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③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某股东与股东大会讨论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时,该股东或其代理人均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决权(担保和关联关系) ④完善小股东的代理投票权(股东大会采取现场会议+网络投票;表决权代理制度) ⑤建立股东退出机制(转股;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需重大事项)
3、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问题
冷门防止考案例分析
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和公司治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必须重视将利益相关者融入企业的治理模式中,让外部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共同参与公司治理
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
冷门客观不用背注意熟悉语言选择
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它是指主要涵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团队及公司员工之间责权利相互制衡的制度体系。
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模式
3、外部治理机制如何约束管理层?
客观
1.产品市场: ①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只有最有效率的企业才能生存 ②产品市场的竞争可以提供有关经理人员行为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2.资本市场:企业业绩下降会面临在资本市场上可能被收购和接管的风险(收购和重组的威胁被认为是控制经理人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经理人市场:在竞争市场上的声誉关系到管理者个人的价值(干砸了以后不好找工作)
四、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
1、【对于公司治理效率的分析】
2、【信息披露制度】
3、【中介机构】
4、【法律法规】
(1)主要作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5、【政府监管】
(1)主要作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监管;法律不完备需要政府监管加以弥补
(2)政府监管的主要内容: 1.法律监管。(制定法律规章+司法机关) 2.行政监管。行政监管的主体主要有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等。 3.市场环境监管。如竞争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健康的破产机制等。 4.信息披露监管。(证券主管机关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所采取的管理。
6、【媒体、专业人士的舆论监督】
(1)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主体和客体构成现实的和潜在的监督,并通过对重大违法事件的揭露来提高监督效率。 (2)专业人士监督:对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以及虚假信息披露等问题的分析发挥了专业人士积极的公司治理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