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罗马的教育
古罗马的教育方式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从一个非正式的教育系统中,既知识是通过父母传授给儿童,演变成为拥有专门学校,并进行分层系统管理的系统,并不断从古希腊的教育实践获取灵感。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是指西欧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及其在教育领域内产生的变革。文艺复兴(约 14—16 世纪)最初发生于意大利,逐渐波及尼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地。人文主义教育是该时期的教育主流。
西欧 中世纪早期(公元 5~11 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 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 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古罗马的教育
教育制度
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农民—军人教育】
早期:农民、军人教育、家长制、公民教育为核心、记诵《十二铜表法》
后期
教育目的:培养优秀公民和杰出的演说家
各级教育
初等教育
7-12岁男女儿童入小学;读写算-道德格言、《十二铜表法》;学校私立、收费;教师地位低、收入少
中等教育
12-16岁贵族、富家子弟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
希腊文法学校
希腊语、希腊文学、《荷马史诗》
拉丁文法学校
拉丁文、西塞罗等人的著作
高等教育
16-20岁贵族子弟(准备担任公职】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学习文学和修辞学、辩证法等广博的知识
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改革
改变教育目的,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国家严格控制教育,对私立初等学校进行国家监督,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家委派教师
拉丁文取代希腊文,教学形式主义严重
出现了专科性质的大学,如法律学校
宗教教育出现,世俗教育衰落
平民子弟;读写算和道德教育;诗歌为主,分析文法
形式主义化;减少实用知识;文法和文学:文法中学出现一套较完整的文学分析教学法
培养官吏;出现法律学校;出现医院;
基督教兴起及其教育活动
初级教义学校
成人教育;教规教义学习
高级教义学校
研究世俗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培养传教士;神学家
儿童教育
免费儿童教育
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论雄辩家》;一个雄辩家能就目前任何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的问题,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地进行演说。
教育内容
广博的知识
具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
优雅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
培养方法
练习:模拟演说、写作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雄辩术原理》
论教育与天赋
教育作用
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教育适应天性的主张
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重视儿童的天性,适应儿童的倾向和才能
雄辩家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善良而又精于雄辩术的人
教育任务: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为正义与真理辩护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雄辩家必须在学校中培养
论学前教育
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问题
教育内容: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先学希腊语后学拉丁语
教育方法
不能让儿童还不能热爱学习时就厌恶学习
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教学理论
班级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课程设置
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提问解答
教学原则
量力、劳逸结合、因材施教
对教师的要求
德才兼备、善于教学
严慈相济、有耐心
对学生多勉励、少斥责
因材施教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忏悔录》
原罪论、禁欲说
宗教哲学观
上帝即真理 上帝是真善美的主体
学习内容
学习《圣经》
学习七艺
不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抨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文学,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