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失败的逻辑》读书笔记
为什么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地坚守着工作岗位,核反应堆依然会发生灾难性的熔化事故?为什么我们制订得甚好的那么多专业和个人计划,会如此频繁地出岔子?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编辑于2022-08-25 22:39:33 河南导论
认知缓慢、追求可控、信息屏蔽和不考虑未知是我们失败的四大原因。方法很多,但是核心只有一个:通过实践来完善我们的系统思维。
困境
表现
如果我们没有对各种可能的副作用和长期影响给予足够关注,如果我们实施各种修订措施时胆子过大或过小,或者,如果我们忽视了本该考虑到的各种承诺,我们便会受挫、失败。
环保导致城市衰败
某社区为了降低交通拥堵及其所造成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车速被限制降低到每小吋20英里,并设置了多处减速带。但因为车速过低,导致噪声更大、废气更多;出行时间更长,导致上路车辆更多,更加拥堵。本地居民不惜每周到周边地方特大超市购物,本地繁荣的商业濒临破产,政府的税收也锐减直下。原先的主导计划演变成一个大失误,它在今后很长段时间里,将给该社区造成沉重负担。
专家规划摩洛失败
两位专家在在摩洛规划发展的游戏中铩羽而归。结果说明、即使有才能有智慧的人在对待复杂系统时,也会碰到种种困难。那两位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绝非逊人一筹,他们的举措与真实情况中“专家们”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
事例
模拟部落失败
在计算机模拟西非“塔纳兰”游牧部落发展游戏中,玩家作为酋长有无限特权谋求部落福利。但12名玩家中只有1名玩家成功。 大多数统治者都在前期都建立了一套不错的医疗体系,提高了粮食产量,婴儿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大幅改善,整个部落的人口在稳步增加。可是到了中期,各种麻烦继踵而至,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粮食的产量,水资源枯竭,计划生育的政策在传统的部落推广困难,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毁坏,虫害卷土而来。一系列两难摆在了统治者面前:宰杀牛羊会减少收入,部落无法维持必要的医疗保健福利,民众死亡率将重新攀升;放任自流将会出现饥荒。不可避免地,一场人口灾难降临。着急的统治者不知所措,或怒斥实验者故意把游戏设定成无法成功的,或辩称死掉一批老弱病残的人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是部落重新进步的必由之路。
事前不分析
对形势不进行事前分析就行动;
风险不预测
不去预测各种副作用和长期影响;
研判缺长远
假定如果负面效应没有马上出现,就意味着正确的措施已被采用;
缺乏全局观
过分地卷入“工程”,使他们看不见显现出来的需要和形势的变化;
玩世不恭
容易有玩世不恭的反应。
模拟社区较好
在计算机模拟英国小镇“格林威尔”发展游戏中,部分玩家表现尚可。在该游戏中,也是一大堆需要市长需要顾及的东西:建筑活动、房租开支、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业率、失业率、人口、税收、市政金融、公共设施、销量、产量、车间效率、市民满意度、健康状况、工作质量、家长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学生在校表现……每个因素都和其他因素有着“正反馈回路”的关系。例如,父母愿意辅导孩子的话,孩子的表现会更好,因此劳动者技术会更熟练,产品质量会提高。市民满意度提高就不会破坏公共设施来发泄,于是修缮公共设施的基金会有盈余……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市民满意度高涨,就会吸引其他地区的人移民进来,这样就消耗了市政资金,反过来又会降低满意度,各种问题重新出现。
虑事更全
在8个时段过程中,所有参加者在前4个时段决策的数目都是增加的,但好参加者决策的数目明显多于坏参加者。在余下的4个时段中,两组人之间的差别变得相当可观,好参加者继续作出越来越多的决策,而坏参加者的决策数目却开始减少。好参加者以某种方式找到了更多的机会影响格林韦尔的命运。但是,参加者之间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决策数目的多寡。明智的做法是要牢记复杂系统的这一个方面,不仅要考虑任何特定措施的主要目标,也要考虑它对系统其他部分可能产生的影响 因此,第一种显著的差别是好參加者事情做得“比较复杂”,他们的决策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这自然是处理复杂系统时更为适当的行为。因此,他们比坏参加者作出更多的决策。
首抓关键
好参加者与坏参加者之间的区别还在于他们决策的焦点不同。坏参加者起初的许多决策都致力于格林韦尔的娱乐设施,只是到后来才逐渐集中到一些真正重要的问题上,诸如手表厂的生产、销售以及市政金融等。相反,好参加者很早就认识到哪里是格林韦尔的实际问题所在,并首先加以解决。
时常校验
好参加者与坏参加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否经常检验自己的假说。坏参加者没有这样做。对他们来说,提出一个假说的目的是用以理解事实;检验那个假说则没有必要。他们不是提出假说,而是给出“真理”
虑事更深
好参加者提出更多的是为什么一类的问题(与什么类的问题相反)。他们更为感兴趣的是隐藏于事件之后的各种因果联系,是构成格林韦尔的因果联系网。相比之下,坏参加者倾向于只看事件的表面涵义并认为它们互相没有联系。与之有关的一个发现是,好参加者分析问题比坏参加者挖掘得更深。若有报告说格林韦尔有许多青年人失业,坏参加者的反应可能是:“太可怕了!这对青年人的自尊心定会有种负面影响。一定要采取措施!青年服务部主任应该发布个报告。”而好参加者的反应更可能是:“是这样吗?有多少人失去了工作?为什么他们不到别的社区去培训?在各个企业有多少可以进人的名额?青年人如今有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和兴趣?男女青年有所不同吗?
聚焦主题
坏参加者还有一个行为特征是高度的“权宜主义”。即使改变主题不是由他们自己发起的,他们也总是太容易被分散注意力。一份关于市体育俱乐部缺少体操设备的偶然报告,会中止对一个难题的讨论、大家不再继续研究如何增加手表厂产品的销量问题,而代之以调查市体育馆有多少单杠和双杠。
不及其余
坏参加者中间有一种正好相反的行为一一全神贯注于ー个项目而不顾及其余。有一个参加者辛苦地计算格林韦尔一个老市民走到一个电话亭的平均距离。他算出来的精确数据为设置新的电话亭提供根据。被这样一个工程占用了时间,他无暇再去做别的事情了。当然,他对于老年人社会综合事务的兴趣是值得称赞的,也证明参加者的
及时反省
好参加者和坏参加者的区别,还在于各个时段他们自组织的程度。好参加者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自我批评,并努力改正之;而坏参加者却仅仅概括一下自己的行为。好参加者还更大程度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自自语更为经常地花在排序上面,像“首先我必须处理A,然后处理B,但是我不应该忘记还要想到C”
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鸟克兰切尔诺贝利原子能发电厂的4号反应堆爆炸,放射性粒子污染了周围及整个欧洲领土。
时间失控
进展失序
风险失控
副作用
长期影响
误区
究源
遗传制约
进化限制
社会影响
应对
思维训练
开发大脑
要求
问题所在
1. 头绪繁杂
变量多
关联杂
主观性
2. 实质潜伏
表象不等于实质
3. 动态多变
时移世易
4. 认知受限
方式
直觉
逻辑
限制
不完整
不真实
对策步骤
1. 目标:目标具象可测
2. 建模:信息足够有序
3. 预测:认清发展趋势
4. 执行
规划
经验为主
创新补缺
决策
行动
5. 修正
审视
调整
目标
分类
得失取向
积极:力求获得(健身)
消极:避免出现(减肥)
标准数量
一般:终极目标
特殊:分项目标
中间目标
根据最大“功效差异”作为判断依据设定中间目标。如果一种情况对于具有较高成功概率(“功效”)的活动给出许多不同的可能性(“差异”)(即有更多提高成功概率的选择),那么这一情况便是以高功效差异为特征。
明晰程度
清晰:可验证可测量
含糊:感性描述、概念化
复杂程度
单一
多元
抓关键:制约性强
抓重点:影响度大
可委托:独立性强
优化系统
彰显程度
显式:易关注
隐式:易忽视
想要什么
误区
含糊目标
修补服务
表现
着力表面问题
着力可办问题
后果
解决错误问题
无视潜在问题
目标退化
表现
偏离初心,转移重点
原因
缺乏自信,寻求安全
目标不清,心流误导
多元目标
子项目标冲突
自由与平等
扩招与就业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忽视隐性、显性优先
忽视全局、紧迫优先
恶性循环
逃避责任
歪曲:否认恶果
忽悠:自圆其说
甩锅:推卸责任
信息与模型 系统
问题
症状
劳而无功:扬汤止沸
适得其反:阿斯旺大坝
症结
目标错误
表面问题
根源:忽视系统性
系统
定义
诸多变量
因果关系:关联作用
网络整体
组成
指标变量:反映系统变化
临界变量:推动系统变化
作用
正向:推动变化
反向:维持平衡
特性
抽象性
抽象共性
类比适用
层次性
深入分拆
够用即可
误区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只关注眼前
不考虑潜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只关注一点
不考虑其他
时间序列 预测未来
问题症结
空间具象直观
时间一去不复
问题表现
一个连续变化事件的当做多个事件
以当下推测将来
对当下状况了解有限
暴雨当洪灾
当前变化当做长久趋势
线性
非线性变化
指数级
增长率
复利
震荡
反转
对策
发展眼光
发现变化
对比以往
做出预测
怎么办
病因
思维简化处理
症结:讷于思敏于行
对策:节简思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节省分析
子主题
子主题
自我安慰效应
信息衰减丢失
忽视隐性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