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技术垄断·波斯曼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认为,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
编辑于2022-09-01 17:28:55 福建省这是一篇关于性别: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性教育,长丰性别实验,人造子宫与单性生殖,爱一个人: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现代的爱 无解的爱,世界如此疯狂,我们何必正常,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别人不羡慕的生活,把女性主义作为一个视角,而非一个标签,性的湮灭,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与电影十讲——在无限的世界里旅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视觉想象力止步的地方,文字依然能继续,叙事性才是电影成为艺术的关键,三、短的镜头像词语,长的镜头像句子,四、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五、电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六、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得继续,七、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八、抒情是一剂药方,但是药三分毒,九、烟酒茶糖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该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大量无价值的工作存续,由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再生产大量劳动力来维持这表面的物质繁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性别: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性教育,长丰性别实验,人造子宫与单性生殖,爱一个人: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现代的爱 无解的爱,世界如此疯狂,我们何必正常,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别人不羡慕的生活,把女性主义作为一个视角,而非一个标签,性的湮灭,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与电影十讲——在无限的世界里旅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视觉想象力止步的地方,文字依然能继续,叙事性才是电影成为艺术的关键,三、短的镜头像词语,长的镜头像句子,四、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五、电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六、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得继续,七、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八、抒情是一剂药方,但是药三分毒,九、烟酒茶糖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该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大量无价值的工作存续,由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再生产大量劳动力来维持这表面的物质繁荣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译者序
人类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
波斯曼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主张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批判技术崇拜,拒绝向技术投降
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演化4条定律:提升、过时、再现、逆转,是彻底的辩证法思想
六问?
什么是媒介环境学?
波斯曼给予媒介环境学的定义:研究人的交往、人交往的信息及信息系统。媒介环境学研究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感情、感情、认识和价值,研究我们和媒介的互动如何促进或阻碍我们生存的机会。
麦克卢汉和波斯曼主张技术决定论么?
否
波斯曼人文主义原则
1、媒介在多大程度上对理性思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媒介在多大程度上对民主进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新媒介在多大程度上使人能够获取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4、新媒介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或有损我们的道德感、我们向善的能力?
麦克卢汉强调技术对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但并非技术决定论
什么是技术垄断?
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技术、媒介和传播有偏向
技术垄断兴起的标志
1、福特发明装配线 2、猴子审判 3、泰勒《科学管理原则》
技术垄断的现实威胁
信息的失控、泛滥、繁琐化和泡沫化使世界难以把握,人可能沦为信息的奴隶,可能会被无序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死
技术垄断为何在美国兴起?
1、美国移民文化的国民性 2、美国资本家主张技术革新 3、20世纪的技术基础 4、观念残破,技术至上
波斯曼的警世危言?
医疗技术、计算机技术垄断、语言意识形态偏向、唯科学主义
全球化的7个层次:集体无意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社会学意义上的制度、经济和科学技术
作者序
技术带来了社会的丰盛,但也瓦解了人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关系。波斯曼是典型的技术悲观主义者
第一章:塔姆斯法老的评判
技术改变了词汇的定义,技术的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其反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垄断,由一群人把持的知识垄断,这种知识垄断的赢家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自由?
每一种工具里面都嵌入了意识形态偏向,用特定方式构建世界的倾向或说是给一种事物赋予更高价值的倾向。放大一种感官、技能或能力使之超过其他感官、技能或能力的倾向。
马克思:技术透露了人对待自然的方式。维特根斯坦: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载体,而且是思想的驱动器。而技术造成了“交流的条件”
媒介间的竞争是不同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之间的竞争
技术变革不是数量上增减损益的变革,而是整体的生态变革。新技术改变兴趣结构、改变符号、改变社群性质。
第二章:从工具时代到技术统治时代
马克思:手工织布机给你的社会是封建领主的社会,蒸汽机给你的社会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工具使用文化”时代的特征
1、解决物质生活里具体而紧迫的问题,即水力、风车的问题
2、如何为艺术、宗教、政治、仪式等符号世界服务的问题,如城堡、教堂的修建、机械时钟的开发等
工具使用文化里,信仰指引着工具的发明,限制工具的用途。在工具使用文化的社会里,技术并不被认为是独立自主的,技术受到社会体制或宗教体制的管束。
一切工具使用文化必须适合其中的意识形态,且都带有神权的性质。这种神权和形而上学给存在赋予秩序和意义,使人几乎不可能臣服于技术的需要。几乎则意味着工具有办法入侵哪怕是粘合严密的一套信仰体系。
技术统治文化里,工具在思想世界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一切必须给工具的发展让路,社会世界和符号象征世界都服从工具发展的需要。工具向文化发起攻击,试图成为文化。
西方技术统治文化拥有的工具肇始于中世纪的三大发明
1、机械时钟产生了新的时间观念
2、印刷术攻击口头传统的认识论
3、望远镜攻击犹太-基督教神学的根本命题
望远镜和伽利略之后,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神权因而遭到怀疑
牛顿点燃了引爆的导火索,砸毁了亚里士多德的万物有灵论,让圣经丧失了权威
培根是技术统治文化时代的先知。知识就是力量,推动人类的幸福。(不是靠上帝)
第三章:从技术统治时代到技术垄断时代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是经济动物,技术进步的发动机是获得最好的效益,人类视自己为消费者
技术统治的资本主义造成了贫民窟和人的异化,但也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情况的罪恶,技术统治文化使普通人更受尊重,带来了大众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
技术统治文化使社会传统和符号世界属于从属地位
19世纪的美国,技术世界观和传统世界观两种对立的观念仍旧并存,技术垄断兴起后,传统世界观消失
技术垄断重新界定宗教、艺术、家庭、政治、历史、真理、隐私的意义,使这些定义符合它新的要求,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技术垄断,宗教完全落入下风:思科普斯候审判;泰勒《科学管理原则》:工人被解除了思考的责任;
第四章:难以把握的世界
技术的运行令人敬畏,因而普通民众太轻易地臣服于技术的权威,像曾经信服于宗教般,因而道德和精神的俨然一体开始解体
《圣经》的宏大叙事曾经给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实际问题提供答案,此时却走下坡路,意义本身成为令人生疑的对象,因而信息的爆炸也就不置可否;
印刷术导致的信息膨胀让学校成为技术统治文化的第一种世俗管理机构,使一些信息流动合法化,一些信息流动受限。
印刷革命培养的价值:信仰隐私、个性、思想自由、公开的批评和社群的行动。
技术垄断的信息免疫机制是不存在的,技术垄断是文化的艾滋病。技术垄断条件下,不可能有超越性的宗旨或意义,不可能有文化的有机整合。
印刷机宣告科学的来临,普及科学并使科学系统化,并使人的个性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信息爆炸使西方文化充满活力,进而走上技术统治的道路。
图像革命:图片取代语言
在技术垄断盛行的环境下,信息和人的意旨之间的纽带被切断,由此产生的新世界是一个事件层出不穷又迅速被遗忘的世界,一个难以把握的世界。
第五章:崩溃的防线
技术垄断使可供利用的信息增加。随着信息供应量的增加,信息控制机制就受到很大的压力。为了对付新的信息,就需要增补控制机制。但新的控制机制本身就是技术,它们又反过来增加信息的供应量。当信息的供应量难以控制时,个人的心灵宁静和社会生活的宗旨会普遍崩溃而失去防卫
一切社会制度都行使控制的功能,制度力量的削弱使人们受到信息混乱的伤害。有的时候,信息的功能纯粹是剥夺人的信息。社会制度关心的是信息的意义,在实施信息准入时会相当严格。
技术产生的信息压制文化时,文化试图把技术作为手段,以提供明确方向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目的,但事与愿违。
信息控制最威严的制度是宗教和国家,圣经是一种信息控制机制,在道德领域尤其如此。而在技术垄断时代,圣经的控制和权威被削弱了
宗教传统以一种调控和评价信息的机制发挥作用。如果宗教失去了很大甚至全部的约束力,如果它沦为纯粹的逻辑死灰,混乱必然就接踵而至;西方关于生命的意义就无章可循了
19世纪初构想的自由派民主有超越性的道德根基,20世纪则缺乏一个超越性的叙述来提供道德支撑,且缺乏强有力的社会制度来控制技术垄断造成的信息泛滥
用技术来控制信息泛滥的三种手段
1、官僚主义: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协调机制,效率原则是一切社会制度的目标
2、专业技能:
3、技术性机制:用技术和数字进行量化标准
术语的技术化和问题的技术化是用于信息控制的一种严肃形式,在技术垄断文化里,我们赋予专家过分的威望,
第十一章:爱心斗士
如果一个国家完全屈从于技术思想世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能够保存自己的历史、原创精神和人文关怀吗?
每一种技术都是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
人类的进步是永恒的主题
第十章:符号大流失
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占尽先机,使得传统的宗教和民族背景获取意义的符号失去活力。
符号及其图像可以无线重复,但符号并非不可耗竭;符号使用的越频繁,符号的意义就越是削弱。他妈的沦为国骂之后就削弱了原本的所指
广告中蕴含大量的符号并开始起刺激作用影响消费者心理,商人从产品研究转向了市场调研,广告泛滥,符号超载的同时,符号也逐步流失
相当一部分形象和词语被广告的大肆曝光所吃掉,脱离了神圣或严肃的语境。(当耶稣开始推销啤酒)这种形式的消耗可以称之为文化强奸,给这种强奸铺路的意识形态赋予技术无上的地位,对传统的损害却不以为然。
传统承认符号的叙事意义,但技术垄断,符号被侵蚀,叙事损失,符号削弱,文化虚弱
技术垄断的发展压制宗教等过去更加富有意义的故事,文化从而衰落,或者说日趋同质化。
技术垄断无助于找到意义和理由,哲学、宗教可以,而现如今民族、宗教和神话的符号严重流失。技术垄断的目的只是增长、效率、利益和经济进步,却无道德核心。
第九章:唯科学主义
唯科学主义的三大观念
圣西门和孔德的观点
1、自然科学提供的方法能够揭示人心的秘密,也可以揭示社会生活的方向。
2、社会科学的原理可以合情合理地重组人类社会
3、科学可以作为一个全面的信仰系统,赋予生命意义,使人安宁,使人获得道德上的满足。
科学家认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点始终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社会研究总是伪装成科学,即社科真的是科学么?(我也表示怀疑)社科总是得到人尽皆知的结论。
波斯曼把社科研究类比为文学,都是对人的一系列事件作出独特的解释,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解释
小说家和社会研究者都用原型和隐喻来构建故事,但小说家是详细而具体地描绘人的行为和情感,社会学是小说家创作的背景,个体心理是小说家创作的焦点。社会研究者的焦点是宽广的领域。个体生活的轮廓靠演绎和暗示来揭示,小说家用展示来推进情节,社会研究者用的是抽象的社会事实,靠理性、逻辑和论辩来推进说理
和科学不同,社科只是告诉人们过去知道的东西,重诉它
机器的非人格性和无穷无尽的可重复运作让它成了一种有控制力的隐喻,并非认为是进步的工具。在这样的文化里,主体性成为异端,人的判断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歧义性是技术的敌人。
技术垄断论认为社会研究缺少科学的光环,因而需要把人文社科定位为精准的科学,没有偏向,没有价值观,没有背负纯主观意见包袱,把人当作客体,社会政策宣称建立在客观判断的事实之上。例如白人比黑人聪明。
技术垄断论下唯科学论得以建立,失去神圣信仰的世界开始寻求一个替代性的道德权威源泉。程序的权威、实证主义的权威得以建立,社会研究者把自然科学的目的和程序用来研究社会。
第八章:隐形的技术
语言是纯粹的意识形态,而技术将主导新的意识形态
数字和技术的神化,过分信赖数字是客观性的终极检验标准。技术垄断论在统计学里寻找源头,通过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机进而加强控制,比如白种人的智商比黑种人高。
技术垄断论把科学用作使“民主”合理的手段,例如民意测量为舆论服务,
统计数字产生了大量毫无意义的信息,让废话变多,
统计数字会失去控制,在头脑中占据过多位置,侵犯我们的话语,造成语言的浩劫
统计数字、IQ测量、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技术发挥着技术深层的管制的作用。
第七章:机器意识形态:计算机技术垄断
计算机所具有的普适性,计算机应用于现代大量场景中,由此造成的技术依赖
计算机把人界定为“信息处理器”,进而人类开始制造模拟人的智能的机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兴盛,后果就是还原主义,人与机器的距离开始密不可分,甚至于愈发难界定
计算机做为主脑,而人脑作为附脑,我们用计算机计算变成了计算机计算。动因迁移,银行电脑坏了就无法运行,人把某一结局的责任从自己身上迁移到一个抽象的媒介身上,人类放弃了控制权。
计算机是指令和控制的技术,官僚主义者拥抱技术,技术制造的错觉是,决策似乎在官僚主义者的掌控之中。计算机强化了官僚机构,压抑了追求重大社会变革的冲动。
计算机分散注意力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掩饰我们不令人满意的机构和思想。
技术傲慢始终是技术垄断的严重危险,计算机无处不在,并且迫使人尊敬它,忠于它。机械的能力逐步取代人类,人类反而变为了庞大机器中的构件,失去了观照全局的判断力,丧失了主体性的信心。
第六章:机器意识形态:医疗技术垄断
技术垄断认为专家的权威才是评判标准,以为用数据和机器勾销复杂性、游移不定和晦涩模糊。
我们陷入了机器神奇效果的重重包围,从而对技术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视而不见
美国国民性亲近技术霸权,病人看病时遭遇医疗器械的强制使用,导致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而不是研究病人的认知,过分信赖或者说依赖机器仪器的判断。
医生逐步放弃了对主观症状的倚重,对技术证据的忠诚占主导,医疗实践转入了完全信赖机器生成信息的阶段。
医患关系紧张,医生通过大量的医学检查进行牟利。
医务界技术垄断的三大原因
1、美国国民性咄咄逼人的进取性
2、技术统治论
3、美国文化完成了新定向,技术进取笃定成为医疗实践的基础
技术对医疗实践的控制
1、技术在医疗实践中并不是中性因素,医生不仅使用技术,还被技术利用
2、技术对人的强制性要求,产生广泛的社会系统来贯彻其强制要求
3、技术重新界定医生的身份,使医生的注意力重新定向,对医生看待病人和疾病的观点进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