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生产和成本理论
①生产者就是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
编辑于2022-09-02 17:45:46 广东3.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1.生产者的目标-最求利润最大化(一般假设) ①生产者就是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②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纪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2.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现实情况: ①经济学家实际上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 ②即便是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准确计算出最大利润也缺乏资料。③从长期来看,生产者的活动看起来很接近于追求最大利润,经营者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1.企业的本质: (1)交易费用(也称为交易成本)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①产生于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②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2)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 ①从企业生产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市场交易。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 ②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②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而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的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通过企业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的其相关概念与生产函数
1.生产: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2.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食物/日常用品及设备等)和无形的服务产出(医疗/信息/金融/旅游服务等),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3.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①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类型。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地上和地下的一些自然资源。 ②一般假设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即假设可以增加一种要素 (如劳动),而减少另一种要素(如资本),来实现相同的产量。即用劳动替代资本。 ③投入一般分为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但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等)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④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
1.生产函数的含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①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一般假设技术不变)。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②生产函数时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为了使生产函数具有可靠性,体现企业将一定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能力。 ③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所有的生产过程当中,所有的企业都有其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1X2X3...X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现为:Q=f(X1,X2...)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一般假设劳动L投入可变,其他要素(如资本K等)不可变,生产函数基本形式为:Q=f(L,`K),式中,`K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 2.总产量(TP)指生产出来的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如产出了多少双鞋。 3.平均产量(AP)指总产量/总投入的单位数,或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AP=TP/L 4.边际产量(MP)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MP=DTP/DL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①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此时资本过剩而劳动不足,劳动增加可以实现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效率)。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时,人均资本数量达到最优状态,劳动的边际产量MP最大。 ②L1后(劳动相对过剩而资本不足)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增,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1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必然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 ③边际产量事解释产量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确定边际产量的图形,就可以得到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图形。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 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临界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2.总产量曲线图形: ①在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即凸向L轴; ②在劳动投入在L1-L2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下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凸向Q轴。 ③当劳动投入量为L3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减少。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①在L1时,边际产量MP最大,总产量TP是拐点; ②在L2时,平均产量AP最大,此时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相交; ③在L3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MP为0; 边>平,边在平的上方,平是递增的; 边<平,边在平的下方,平是递减的;
规律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1.含义:规模报酬(即规模收益)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 2.类型: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分为三类: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一般认为,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一般呈现一定的规律。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成本含义
1.成本的含义: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 2.成本的类型: ①机会成本: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②显成本: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③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自愿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 ④总成本: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⑤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⑥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成本函数
1.含义:成本函数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2.类型:由于考察的时期不同,成本函数可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是指生产时间很短,总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长期是指企业在这个时期内可以调整生产要素,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①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短期成本函数可写成:C=b+f(q),其中b代表固定成本;q代表产量;f(q)代表可变成本,C代表总成本。 ②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长期成本函数公式:C=f(q)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①短期总成本CT=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 ②平均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 平均总成本ATC=TC/Q ; 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 ; ③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公式为MC=DTCD/Q MC代表边际成本;DTC代表总成本的增加额;DQ代表总产量的增加额;
短期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①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②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即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为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时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③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时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④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上升的速度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两者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开始降低幅度很大,以后降低幅度越来越小。 (2)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曲线的特点(平均固定成本AFC除外)。 ①U型特征,即先下降后上升;②一箭穿心,即MC先穿过AVC和ATC的最小值点。 ③无论上升还是下降,MC变化最快,然后是AVC/ATC ;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及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把生产曲线和成本曲线结合起来考查,就会找出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和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还有生产率的下降,会导致成本的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