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中,埃伦博士以幽默的笔触,带领大家发现社交焦虑障碍产生的根源以及焦虑持续存在的原因。她在书中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巧与方法来锻炼大脑,让大脑产生新的连接,从而帮助我们平息内心的自我评判,轻松地战胜社交焦虑障碍,重拾自信,拥有正常、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本书已经帮助数百万人战胜了社交焦虑,做回了真实的自己,值得一读!
编辑于2022-09-02 17:57:43 河南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这是一本聚焦女性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的书籍,其核心理念鼓励读者突破固有认知、摆脱情绪内耗,通过内在力量的挖掘实现个人蜕变。书中提出“为自己找到热爱,找到生命的燃点”,强调在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中获得笃定感,而非单纯追求世俗成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这是一本聚焦女性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的书籍,其核心理念鼓励读者突破固有认知、摆脱情绪内耗,通过内在力量的挖掘实现个人蜕变。书中提出“为自己找到热爱,找到生命的燃点”,强调在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中获得笃定感,而非单纯追求世俗成就!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读书笔记
一些思考及感悟
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因素是要有温暖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相信:是的,我们值得更好的人生
圣雄甘地曾说:焦虑让我成长,帮我明辨真相
克服社交恐惧这件事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善良,但我们保持善良,保持温暖,更加愿意主动的改变我们自己
社交焦虑,并不是人类天生的缺陷,恰恰相反,它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功能,可以保护我们远离伤害,也能让社会更和谐稳定
这是有社交焦虑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社交焦虑产生的原因、克服方法在书里都能够找到答案
Part 5 与人为善,敞开心扉
做一个温暖的人
建立美好友谊的基石
经常见面、勇于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先与邻近的人多交流
至少6--8次深入交谈
表现出对别人的喜欢,不要吝啬夸奖
与人为善、敞开心扉,做一个温暖的人
既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不要将实用性视为社交的唯一目的
Part 4 逃离社交焦虑的陷阱
陷阱1:我必须时刻监控自己和自己的焦虑
我们不必也不应该时刻监控自己和自己的焦虑,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越焦虑就越监控自己,越监控自己就越焦虑
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把注意力浪费在时刻监控自己和自己的焦虑上,我们就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去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
关注别人说的话、表情、肢体动作等,这样才能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互动
陷阱2: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模样
你的感觉跟你在别人面前真实的表现是两个样子的,不要被自己的感觉所欺骗
“透明度错觉”是一种奇怪的思维
即我们认为自己的内在状态会出卖我们,能够被他人发现
我们要避免出现这种思维错觉
陷阱3:人人都会评判我
我们总是误以为人人都会评判我,但是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自己的关注要远胜于对别人的关注
我们误以为人人都会评判我的原因是“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指的是高估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会被别人注意的程度
我们要了解“聚光灯效应”,并避免受到它的影响
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自己认为丢脸或者尴尬的行为或表现并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会有人注意到的
陷阱4:我必须表现得很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过高的要求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降低一下要求,一点一点的进步,有进步自己就会更有信心,就更想去进步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信念是一个人积累多年的指导性知识和价值观
正确的信念会让你生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错失恐惧症”是完美主义导致的一种表现
它是指“一种普遍存在的恐惧,认为别人可能正在享受某种有趣的经历,而你不在场”
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就是你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所以别人没有邀请你、忽略你
错失恐惧症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嫉妒、不安
并开始内向关注,破坏你享受生活的时光
克服错失恐惧症的方法有2个
光鲜VS真实
我们要明白人们通常在社交媒体上表现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
不要把他们滤镜下的生活跟你无滤镜的真实生活作比较
享受错失之乐
这是一种从容的选择,享受当下的快乐
陷阱5:我的社交能力很差
“我的社交能力很差”更多时候是一种错觉和表面上的表现
根本原因是缺少自信心和感到焦虑,导致了行为抑制
我们在熟人和朋友面前表现良好,但是在陌生人面前表现不佳
这是焦虑引发的表现缺陷
因为焦虑,我们的行为开始变得古怪,大脑一片空白
在这种情况下,抑制了我们的社交能力,所以我们才觉得自己社交能力差
陷阱6:喝酒能让我放松
喝酒只能解决短期社交焦虑的问题,但是可能带来长期的更严重的问题
治标不治本
与不焦虑的人相比,社交焦虑程度较高的人饮酒量较少,但出现危险饮酒的情况更多
喝酒不是解决社交焦虑的有效方式,我们要尽可能避免选择这种方式
Part 3 用行动战胜焦虑
行动比信心更重要
我们内心真正的恐惧来源于做事情之前的想象
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是想象让我们难以行动
行动比信心更重要,真诚地去做,先假装自己能做到,直到真的能做到
感觉自己不舒服也要去做某件事,多次行动之后就会变得舒服了
进行角色扮演,塑造真实自我
去选择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作为角色,建立一些合理的结构,不断构筑真实强大的自己
以建造房子为例,角色和结构就像是脚手架,帮助你更有效率更安全地建造房子
当房子建成之后,就可以把脚手架去掉了
重复去做,直面恐惧
逃避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脆弱,直面恐惧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坚强
重复去做,直面恐惧,一点一点的消灭焦虑
集中列出你的挑战清单
按照让你感到焦虑的程度,从低到高列举出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或行为,然后去做他们
你的勇气是在挑战让你感到恐惧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增加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自我价值
包括:我认真倾听、我逻辑严谨、我工作认真等等
用百分之百确定的自我价值来肯定自己,即使这些自我价值与当前任务无关
书籍信息
作者:[美]埃伦·亨德里克森
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专业培训
多年来,她帮助数百万人战胜了社交焦虑,做回了真实的自己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12
相关书籍推荐
《控制焦虑》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应对焦虑》
《焦虑自救手册》
Part 1 深度了解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社交焦虑的可能性来源
基因焦虑障碍跟遗传有关
习得
周围的负面评价留下心理阴影
如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等
社交焦虑的3个层次
社交尴尬
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
日常社交焦虑
与人相处时会感到害羞
极度害羞
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
恐惧是焦虑的核心,我们害怕暴露
害怕暴露我们的焦虑状态
绯红的脸颊、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
害怕暴露我们不完美的外表
认为自己穿着不得体、发型奇怪
害怕暴露我们有缺陷的性格
认为自己愚蠢、没能力
害怕暴露我们不成熟的社交技能
语无伦次、大脑一片空白
警惕
逃避使得焦虑得以完美地发展和保持
社交焦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要对社交意识进行“修剪”
不过度解读社交场合,避免意识过度发展,成了严重的社交焦虑
行为抑制
是一种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面对陌生的人、场所和事件时的谨慎程度
进化使行为抑制一直存在,如果修剪适度,它能帮助我们保持安全
适量的社交焦虑带给我们两件必需品
群体和谐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个体有适量的焦虑,才能保持社会的凝聚力
个人安全感
群体会把威胁到来 之不易的群体和谐的个体清除掉,它是让我们免于被抛弃的认知系统
社交焦虑的好处
社交焦虑存在了数千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带来的好处比我们付出的代价要多
它能使社会平稳运行,确保我们是群体的一部分
内向和社交焦虑有很大的区别
内向是天生的,而社交焦虑是后天的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独处会让你感觉很好
社交焦虑因完美主义愈演愈烈
内向是你的处事方式,而社交焦虑会影响你的生活
社交焦虑的大脑里有什么
锻炼社交自信心可以改变你的大脑
大脑通过基因编程和进化来影响我们的行为,但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行为同样会影响大脑
通过实践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克服社交焦虑,做真正、真实的自己
认知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影响你的感受
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和尝试新的行为,你将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不会再那么焦虑,也更乐意出现在以往让你感到紧张的场合中
有社交焦虑的人
杏仁核对出现的陌生信息更加敏感,杏仁核会引发警报
前额叶皮层对应的功能是责任和各种高层次思考,前额叶皮层的特定区域可以让杏仁核摆脱社交焦虑
Part 2 深入了解你的内在评判
内在评判是如何削弱我们的自信与勇气的
内在评判是自我大脑里的声音
内在评判
它经常举着大喇叭在叫喊,它用批评的标签和难堪的预测攻击我们
讽刺的是,内在评判认为这样做是有益的,它以严厉的方式试图保护我们的安全
内在评判期望我们做到最好
内在评判满怀好意地努力保护我们的安全,但却让我们感到挣扎、充满压力和缺乏安全感
内在评判让你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它让你变得消极,削弱你的自信心
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暴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害怕别人会否定自己
内在评判低估你了
预期加工(事前担心)和事件后加工(过虑、困扰、反刍)都是不好的行为方式
反驳内在评判:替换
世上事本无好坏,思考使然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为了挑战内在评判,你可以改变它给你警告时你的回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用到两个工具:替换和拥抱
替换
我们要反驳内在评判(要坚持不要对抗),目标是改变评判造成的威胁
替换工具的第一个用法
指明,把模糊的事情替换为明确、具体的事情
注意留意“总是”、“所有人”、“从不”这些词汇
当你的内在评判将焦虑推向高潮时
你首先要问
“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尽可能准确的回答,记住要“指明,指明,指明”
然后再问
“事实上有多糟?”“发生最坏情况的概率有多大?”“我该怎么办?”
与内在评判讲和:拥抱
拥抱工具的关键所在
在支持型(鼓励性)的环境中,而不是在惩罚性的环境中,我们更有可能实现目标
拥抱法
相比而言替换法指的是与我们的内在评判辩论(平静而不是激烈),改变我们可怕的想法和恐惧
而拥抱法是创造一个支持型的环境,让我们尝试去做困难之事
我们不会正面挑战这些想法,相反,我们会承认它们的存在,同时给自己一个温暖、支持的拥抱
本质
拥抱就是给与自己支持、温暖的善意,提供解决困难的力量,但拥抱绝不是放纵自己
内在评判实在寻找和攻击我们内在的脆弱,而自我同情寻找的是人之常情,并给予理解、关爱、欣赏和鼓励
运用自我同情的方法
自我同情可能会让你脑海中浮现出香薰的画面,它是很实用的工具
自我同情可以创造出一种支持性、有亲切感、鼓励性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你可以鼓起勇气做出明智选择
聂夫博士认为,自我同情由三个部分组成
正念、自我友善,以及意识到人性是共通的
要学会将替换和拥抱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