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与关节创伤
医学影像学之骨与关节创伤知识梳理,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和(或)骨皮质的断裂。本图总结了相关的知识。
编辑于2022-09-07 20:52:11骨与关节创伤(骨折)
骨折总论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和(或)骨皮质的断裂。
分类
根据作用力的方式和骨本身的情况分为:创伤性骨折、疲劳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根据骨折整复后是否再易发生移位分为: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
创伤性骨折
原因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撞击、坠落、受压、锐器伤或火器伤等
间接暴力:指外力传导、肌肉强烈收缩牵拉骨所致(如腘绳肌突然收缩引起坐骨结节撕托骨折)
骨折愈合:骨折端血肿→纤维骨痂→腔内骨痂、环状骨痂→骨样骨痂→骨性骨痂→塑形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年龄
血供
感染
软组织损伤
骨折部位(股骨颈、距骨、舟状骨、胫骨中下1/3及肱骨干)
治疗不当(多次反复手法复位、手术切开损伤血管神经或骨膜、固定松动、功能锻炼不当等)
影像学表现
X线
骨折类型
完全骨折
长骨:横形、斜形、螺旋、粉碎(T、Y型)、嵌插、多发
颅骨:塌陷、线形、星芒状
锥体:压缩骨折
肌腱韧带附着部位:撕托骨折
不完全骨折
表现:骨皮质皱褶、成角、凹陷、裂痕和或骨小梁断裂。
儿童青枝骨折:常见于四肢长骨骨干,表现为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或隆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骨内钙盐沉积较少而柔韧性较大为其成因,也属于不完全骨折。
移位和成角
横向移位
断端嵌入
重叠移位
分离移位
成角
旋转移位
CT
平片的重要补充,能很好地发现软骨或隐匿性骨折
MRI
对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组织及脊髓损伤具有优势
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外伤后骨质疏松
畸形愈合
骨缺血坏死
创伤性骨关节病
骨化性肌炎
骨、关节感染
神经、血管损伤
骨骺损伤
为干、骺愈合之前骨骺部发生的创伤,也称骨骺分离。
可以是单独骺软骨损伤,也可为骺软骨和干骺端、骨骺骨骨化中心同时折断。
约30%的骨骺损伤导致肢体缩短或成角畸形等后遗症
Salter-Harris分5型
影像学表现
X线:骨骺移位,骺板增宽及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
CT:多平面重组(MPR)能比平片更清晰显示骺板的骨桥
MRI
正常骺板T2WI高信号,损伤时低信号
干骺端及二次骨化中心骨折T1WI上为线形低信号、T2WI高信号
骺板纤维桥和骨桥表现为横跨骺板连接于干骺端和骨骺的低信号区。
疲劳骨折
定义: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于正常骨的某一部位,可逐渐发生慢性骨折,到临床诊断时常已有骨痂形成,称为疲劳骨折,是应力骨折的一种
临床与病理
好发于跖骨、胫腓骨,亦可见于肋骨、股骨干和股骨颈
见于长途行军、径赛运动员及舞蹈演员等
起病缓慢,局部疼痛,逐渐加重,影响功能
体检时局部可摸到固定骨折性包块,压痛明显,无异常活动
影像学表现
发病1~2周内X线正常,或横形的骨裂隙,见于一侧的骨皮质,3~4周后,骨折线周围不规则硬化,为高密度的梭形骨痂
病理性骨折
定义:由于先已存在的骨的病变使其强度下降,即使轻微的外力也可引起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可局限性病变(肿瘤、肿瘤样病变、炎性病变),可也全身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发育障碍)
影像学表现:X线除骨折征象外,还有原有病变的特点
四肢骨折
柯莱斯骨折
最常见,是指桡骨远端距离远端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伴有远端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
桡骨前倾角变小或称为负角(正常平均是13度)
手呈银叉样畸形
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分离
儿童常发生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受伤机制:摔倒时手掌侧保护性触地所致
史密斯骨折(Smith骨折)
受伤机制:手背着地,与柯雷氏骨折相反
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远折段向掌侧倾斜,前倾角加大
腕部呈“刺刀样”畸形
肱骨外科颈骨折
骨折部位发生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多见于成人,常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
分类
裂隙样骨折
外展骨折
内收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较薄弱,易骨折,最常见于3~10岁的儿童。经常有旋转移位。
分两型
1||| 伸直型:远折端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较常见
2||| 屈曲型:远侧断端向掌侧倾斜,致骨折向背侧成角,较少见
肱骨外科骨折和骺分离
3~10岁儿童
肱骨外髁骨骺连同干骺端一片骨质向外分离移位,多有旋转
蒙泰贾骨折
孟氏骨折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加莱阿奇骨折
盖式骨折
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多见(骨质疏松为重要因素)
分
头下部
中央部
基底部
极易损伤股骨头供血血管(愈合缓慢,易并发股骨头坏死)
分型
无错位嵌入型(稳定)
易漏诊
错位型(不稳定)
脊柱骨折
脊柱损伤常见,占全身骨关节创伤的5~6%,损伤后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死亡
脊椎骨折
脊柱分为三柱
前柱:前纵韧带及椎体、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前2/3
中柱:椎体、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后1/3及后纵韧带
后柱:脊柱骨附件(椎弓、椎板、关节突、横突及棘突) 及软组织(椎间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
主要损伤
压缩或楔形骨折(胸腰椎多见)
过屈引起前柱的压缩
锥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可见椎体内密度增高的压缩带
爆裂骨折
前、中柱受累,也可后柱,轴向压缩所致。
椎体碎裂、分离,旋转、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可有附件骨折
安全带型损伤
多见于车祸,以安全带为支点上部躯干前屈,后柱与中柱受到牵张力而破裂
脊椎水平劈裂,开始于棘突或椎板,延伸通过椎弓根与椎体
骨折-脱位
受伤机制为屈曲+旋转+剪切力,三柱都受累
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骨折
次要损伤
横突、棘突、关节突、峡部
极少引起神经损伤及脊柱畸形
寰枢椎损伤
寰椎骨折
前弓
后弓
侧块
粉碎性骨折
寰枢椎脱位:侧位齿状突与前结节的间隙超过2mm,儿童超过4mm,正位不等宽
齿状突骨折
其他骨折
骨盆骨折
分为
骨盆环完整的骨折
骨盆环一处骨折
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
骨盆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颅骨骨折
肋骨骨折
骨与关节创伤(关节创伤)
总论
定义:关节创伤包括关节脱位,韧带与肌腱撕裂和波及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内骨折都有关节软组织的损伤。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表现为关节对应关系完全或部分脱离,前者为脱位,后者为半脱位。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
创伤性
肘关节发病率最高,肘关节>肩>足踝>髋>腕>膝
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功能丧失
受累关节常肿胀并出现明显畸形,肢体可缩短或延长
关节脱位易致骨内血运中断,晚期可出现骨缺血坏死或骨关节炎
陈旧性脱位
脱位超过3周者
常出现纤维愈合、功能丧失、关节周围异常骨质增生、韧带骨化和畸形等
习惯性脱位:创伤性关节脱位治疗不当,复位后屡次复发者。
X线表现
完全脱位表现为关节组成诸骨的关节面对应关节完全脱离或分离
半脱位为关节间隙失去正常的均匀弧度,宽窄不均。
关节脱位常并发邻关节肌腱附着处的撕脱骨折
球窝关节脱位易致关节窝的骨折(如髋关节)
先天性
又称:发育性关节脱位(常见于髋关节)
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
习惯性
病理性
为稳固关节的结构被病变破坏后发生的骨折
常见于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炎症、烧伤瘢痕挛缩等
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定义:包括关节囊、韧带和肌腱等的损伤,为多发、常见的损伤。
韧带损伤
完全撕裂
完全撕裂易致关节不稳定,出现异常活动。
不完全撕裂
韧带附着处可引起撕脱骨折
韧带断裂后以瘢痕组织修复,韧带分离端对合越差瘢痕越明显、愈合时间越长
影像学表现(以MRI为主)
正常韧带及肌腱在所有MRI序列上均为低信号
不完全撕裂表现为T2WI上韧带低信号影中出现散在高信号,外形增粗,边缘不规则
完全撕裂则可见到撕裂断端(实际上多数完全断裂端亦为犬牙交错状而不易明确断端)
关节囊内骨折
也称:关节内骨折,波及关节面和关节软骨
常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治疗:尽可能解剖复位
关节囊内骨折肘关节多见,亦可见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髋关节等。
常见关节创伤
肩关节创伤
分类
前脱位(95%以上)
后脱位
临床表现:方肩畸形、Dugas征(搭肩试验)阳性
X线平片:易显示脱位,常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CT明确脱位方向,易显示肱骨头、关节盂骨折
肩袖损伤
肩袖:关节囊及其表面的韧带、肌腱组成的桶形结构
40岁以上男性多见,肩部撕裂声,剧痛
分类
部分撕裂
完全撕裂
MRI
Ⅰ期:T1WI局限、线状或弥漫性高信号,外形正常,T2WI正常。
Ⅱ期:T2WI局限、线状或弥漫高信号
Ⅲ期:T2WI肌腱全层高信号
腕关节创伤
腕骨骨折
舟状骨最多见
多见于青壮年
骨折线不明显,易漏诊
骨折后血供差易发生坏死
腕骨脱位
月骨多见:月骨在原位脱出
正位头月关节间隙消失,侧位月骨脱出于掌侧
月骨周围脱位:月骨原位不动,头状骨与其他骨脱位
正位头月重叠或关节间隙消失,侧位头状骨脱出月骨的关节面,向背侧移位。
髋关节创伤
髋臼骨折
多为股骨头脱位时撞击髋臼顶所致
亦见于骨盆骨折及髋臼
CT检查优于平片:观察骨片形态、位置、大小,易于发现关节内碎片骨折
髋臼脱位
后脱位——常伴髋臼后上缘骨折
前脱位
中心脱位——常合并髋臼粉碎性骨折
膝关节创伤
骨折
肱骨远端
髌骨
胫腓骨近端
脱位
膝关节脱位
髌骨脱位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撕裂
常见于青壮年剧烈运动后
关节镜是诊断金标准
MRI
正常半月板在所有MRI序列上均为低信号
T2WI+脂肪抑制显示好
矢、冠状面均见线形高信号延伸至表面
线形或球形高信号不延伸到关节面则提示变性
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是稳定膝关节内侧的结构,有内侧副韧带、收肌腱和深部关节囊韧带,紧邻内侧半月伴
损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于膝关节外侧面
内侧损伤多见,外侧损伤少见
侧方应力试验阳性
MRI
正常——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撕裂——信号增高,并见增厚、变形和或中断
前、后交叉韧带(ACL、PCL)损伤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维护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ACL限制胫骨前移和辅助限制胫骨内旋
PCL防止胫骨后移,与ACL和侧副韧带一起限制膝关节旋转运动
检查方法:首选MRI
交叉韧带损伤常合并侧副韧带、半月板、股骨髁和胫骨平台损伤
交叉韧带撕裂多位于中部
X线可发现撕脱骨折
MRI见不到正常的韧带,韧带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轮廓不规则或扭曲呈波浪状、连续性中断,其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T2WI高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