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血管系统的构成及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构成及发生知识总结,根据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循环系统整合课程第一课PPT整合而成。
编辑于2022-09-07 21:15:33 广东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脏: 节律性的收缩; 提供血液流动的能量;
一、心壁的结构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心壁很厚,主要由心机构成
(一)心内膜(Endocardium): 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构成,覆盖在心腔的内面参与形成瓣膜和腱索,厚度差别大,一般心房>心室,左>右; 内皮薄而光滑,与大血管内皮相似并相连续; 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心脏的传导系统分支,浦肯野纤维;
(二)心肌膜 (Myocardium): 最厚,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心房肌,左心室最厚; 分为内纵、中环和外斜三层。心肌纤维多集合成束,肌束间、心肌纤维之间有数量不等的结缔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神经等。 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坚实的支架结构,称心骨骼。 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两部分心肌不相连续,心房和心室肌并不同时收缩。
(三)心外膜 (Epicardium): 心包(Pericardium)的脏层,为浆膜(Serosa)。其表面被覆一层间皮,间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神经节和脂肪组织。
(四)心瓣膜 (Cardiac valve): 位置: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心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结构: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 功能:防止血液逆流。
二、心脏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心脏传导系统组成细胞
动脉 a. 接受心脏泵出的血液,近心脏的动脉管径粗、管壁厚, 愈向远端分支,管径逐渐变细,管壁变薄。 b. 分为大、中、小、微四种类型。 c. 包含有内膜,中膜,外膜。
一、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膜W-P小体尤为丰富,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续,故内膜与中膜无明显分界 中膜很厚,40-70层环形弹性膜。病理: 中膜平滑肌迁移到内膜,增生并产生结缔组织成分→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 外膜较薄,大动脉外膜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二、中动脉:肌性动脉 管壁三层结构最典型 平滑肌相当丰富,又名肌性动脉 功能:调节分配各器官的血液
内膜:内皮细胞衬于内腔表面,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 较厚, 10-40层平滑肌纤维,有少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外膜: 为疏松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有外弹性膜
三、小动脉:肌性动脉 功能: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管径0.3-1mm,也属肌性动脉 结构与中动脉相似,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3-9层平滑肌纤维,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无外弹性膜
四、微动脉(arteriole) 功能: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管径在0.3mm以下。 无内、外弹性膜,中膜含1-2层平滑肌纤维,外膜很薄。
毛细血管(capillary)
毛细血管的结构: a. 管径7-9μm,一般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 b. 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 c. 周细胞(Pericyte):位于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扁而有突起的细胞,含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具有收缩功能,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再生。
一、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
内皮细胞连续,由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质膜小泡。 以质膜小泡(细胞膜内凹形成)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肺、胸腺等处
二、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
基膜完整,特点是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内皮窗孔(直径60-80nm),有隔膜封闭。 窗孔为物质交换的途径。 内皮细胞基底面有连续的基膜。 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三、血窦(sinusoidal)/窦状毛细血管/不连续毛细血管
管腔大,形状不规则。 内皮细胞有孔无隔膜,细胞间常有较大间隙,血细胞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细胞间隙。 基膜一般不连续或无基膜。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静脉 由细至粗逐级汇合,也分为大、中、小、微四级 跟相应动脉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微静脉(venule): 微静脉:管径50-200μm,腔不规则,内皮外有或无平滑肌。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管径10-50μm,结构似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宽,有较大的通透性,有利于物质交换。
二、小静脉: 管径0. 2-2mm,内皮外渐有一层完整的平滑肌纤维;较大的小静脉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纤维,外膜渐厚。
三、中静脉: 2-9mm; 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 中膜明显薄于伴行动脉,环行平滑肌纤维稀疏; 外膜较中膜厚,由结缔组织组成,无外弹性膜;
四、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门静脉、肺静脉 管径≥10mm; 内膜薄,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 中膜很不发达,有几层稀疏的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 外膜厚,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纵行的平滑肌束。
五、静脉瓣 (Venous valve); 内膜凸入管腔形成;内部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阻止血液逆流。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血岛:在胚胎第二周末时,这些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成团,称为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血管和造血的生发中心。
心脏发生的一般过程: 心脏发生于生心区,首先形成心管,随后由头端向尾端依次形成心球、心室、心房和静脉窦。心房与心室借房室管分隔,原始心房借第一房间隔及第二房间隔分隔,原始心室借室间隔分隔,主动脉肺动脉隔将动脉干与心球分隔为主动脉和肺动脉。
主要畸形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干与心球分隔异常
动脉导管未关闭
胎儿血循环
途径
变化
血管壁的一般构造
内膜(tunica intima) 最薄,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
1. 内皮(endothelium):单层扁平上皮 a. 胞质突起:内皮细胞有理面向内凸起,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助于内皮细胞吸收转运物质。 b. 质膜小泡:胞质中60-70nm的小泡,运输功能。 c. W-P小体:内皮细胞特有,胞质中杆状结构,合成和储存凝血因子VII相关抗原。 主要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屏障作用;调节血管通透性;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合成组织纤维酶原活性物质和前列腺素;代谢功能。
内皮下层:结缔组织,胶原和弹性纤维
内弹性膜:弹性蛋白,内膜和中膜分界的结构,常呈波浪状
血管壁中膜 (tunica media) 变化大,与该段动脉功能相适应-大动脉弹性膜为主;中小动脉/静脉平滑肌为主
血管壁外膜 (tunica adventitia) 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有些有外弹性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