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导图,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习,全面了解学生的意义和内容,深入研究学生的方法。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包括班主任的角色,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班级教学活动的协调者几个模块的内容点。
班主任技能培训,详细总结了历史演变,班主任,班主任的生命成长,班主任独特的生命体验,好的班主任内容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的意义和内容
意义
1.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了解学生-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有效管理)
2.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教育目标的前提
3.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需要(了解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制定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活动有益)
4.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必然要求(个别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内容
(一)了解学生个人情况
1、学生的一般情况; 2、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情况
(二)了解学生群体情况
1、班级基本构成;
2、班风状况与舆论倾向;
3、学生干部状况;
4.非正式群体
定义:班级中没有经过班主任及学校其他组织任命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群体叫非正式群体。
形成的主要因素:时空、心理、外部环境
类型
按功能:积极、消极、中间
按发展:内聚型、松散型
特点:1、自愿组合性 2、较大影响性 3、头目的主宰性 4、组织的离散性
作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二,融洽学生的感情 ; 第三,激励学生 ; 第四,保障学生的权益 。 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第一,干扰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 ; 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 第三,控制束缚学生发展和上进 。
引导的工作方法
①调查研究,了解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形成原因以及核心成员情况。 ②保护鼓励积极型群体,引导中间型群体向有益方向发展。 ③积极、慎重的做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工作。 ④抓好非正式群体中小头头的教育引导工作。
注意:①客观公正,正确对待;②调查分析,区别对待;③合理利用,正面引导;④主动关心,加强联系;⑤因势利导,促进转化
(三)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
1 、家庭环境(道德、智力、生活、特长)
2、社会环境
3 、学校环境、
4 、人际环境
(四)初中生的特点
生理特点:青春期,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身高、体重、第二特征)
心理特点:产生成人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心增强;片面性和表面性;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情绪情感特点:(1)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3)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4)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 (5)勇敢和怯懦并存 (6)高傲和自卑并存
意志发展特点:言行一致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途径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全面性、经常性、发展性)
(三)全面了解学生的途径
1.入学档案
2.学生的介绍:自我介绍、书写简历、同桌介绍
3.平时观察:进寝室、进教室、课外活动、人际关系
4.开展集体活动:义务劳动、主题班会、联欢会、各类比赛、郊游等
5.与学生交谈:闲谈、个别谈话、座谈会等
6.任课教师:与各个任课教师交流
7.班、团干部:与班、团干部交流,切忌只听一面之词
8家访、家长会:拜访、信函、电话、QQ、微信和家长会
9.学生的周记、家校联系本
10班级博客、班级论坛等网络平台
深入研究学生的方法
一、观察法(最常用、最基础)
分类: 1、自然观察 ;2、固定时间观察;3、特设情境观察
注意事项: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掌握观察技术,随时做好观察记录
二、资料分析法(分析﹑比较、综合资料)
分类:分析﹑比较、综合资料;
注意事项:发展、全面、更新的观点
三、谈话法
分类:商讨式谈话;点拨式谈话;触动式谈话;谈心式谈话;突击式谈话;渐进式谈话
注意事项;①树立平等的师生观②设计好谈话的策略
四、调查访问法
方法:开调查会(座谈会);访问/访谈;问卷法(开放/封闭)
注意:真实、深入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