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致使全身或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原有的皮肤皱纹变浅或消失,甚至有液体渗出称为水肿。
凹陷性水肿:指压后组织凹陷,平复慢者称为凹陷性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视诊皮肤水肿,伴苍白、干燥、粗糙,指压后无凹陷者称为非凹陷性水肿
隐形水肿: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10%以下,外观和指压凹陷不明显
发生机制
(一)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常见于静脉压增 高 (最常见的因素)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等血清白蛋白减少)
血浆清蛋白含量下降的原因:
①蛋白质合成障碍
②蛋白质丧失过多
③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病因与临床表现
全身水肿
1、心源性水肿
病因:右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包炎时,由于静脉 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组织液回吸减少而致水肿。
水肿特点: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如踝部等。随着病情加重水肿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并发胸腔和腹腔积液。
临床表现:下垂性水肿、静脉压升高、肝肿大、腹水、双下肢明显水肿
2、肾源性水肿
主要机制:大量蛋白尿所致低蛋白血症和肾性水钠潴留。
特点:水肿常先见于眼睑和颜面,以后发展为全身性水肿
3、肝源性水肿
主要机制:门静脉压力增高、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
特点:腹水为主;可从踝部向上发展;头面部及上肢多无水肿;伴肝功减退和门脉高压的表现
4、营养不良性水肿
病因: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常见于营养缺乏症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恶性肿瘤、重度贫血等。
特点: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下垂部位明显,多由疏松组织扩展至全身
机体消瘦、体重减轻
5、黏液性水肿
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
特点: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径前为明显
局部水肿
机制: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 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病因:肢体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炎症 、上或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病所致象皮肿等
对机体的影响
2、损伤性影响
局部组织机能障碍——管腔不通或堵塞鼻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心包积水——心脏收缩活动受阻;脑水肿——颅内压↑→脑疝→死亡;喉头水肿——气管阻塞,窒息死亡。
局部组织营养障碍 局部组织缺氧。水肿液使局部组织与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距离加大,时间延长。 局部组织代谢率↓→抗感染能力降低,再生能力降低→易继发感染,外伤和溃疡难愈合。
问诊要点
1、有无与水肿发生有关的疾病
2、水肿的特点、程度,使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3、每日饮食,水、钠摄入情况,体重及尿量的变化
4、水肿对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5、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相关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体液过多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急性肺水肿
5、与原发病有关的护理诊断
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参与水肿的形成: 肝水性肿,在肝硬变时,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与收缩,以及再生肝细胞结节的压迫,肝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腹水。
浮组织结构特点:组织结构疏松的部位易容纳水肿液,组织结构致密的部位不易发生水肿。故肾性水肿由于不受重力的影响,首先发生于组织结构疏松的部位——眼睑或面部动主题
重力效应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影响,距心脏距离越远的部位,外周静压和毛细血管静压越高。故右心衰竭时,体静脉回流障碍,首先表现为下垂部位的静脉压升高与水肿
肾炎性水肿:早期眼睑和面部水肿
肾病性水肿:三高一低 (高度水肿、高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