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评估第四章第十八节黄疸(jaundice)
这是一篇关于健康评估第四章第十八节黄疸(jaundice)的思维导图。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内、外胆管阻塞→梗阻上方胆管内压↑ →管腔扩张 →胆小管、毛细胆管破裂 →胆汁溢出 →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 →黄疸。
发绀是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50g/L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伴随症状有呼吸困难,伴杵状指,急性起病伴意识障碍和衰竭表现。
咯血是指咽喉或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腔排出,表现为大量咯出或口痰中带血,呼吸科常见急症。病因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通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健康评估第四章第十八节黄疸(jaundice)
概念
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渗入组织,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黄疸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体征 黄疸是一临床病症而并非一独立疾病
病因及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血清中胆红素的正常范围
血清总胆红素(TB):1.7-17.1µmol/L 结合胆红素(CB):0-3.42µ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1.7-13.68µmol/L
异常
>34.2uml/L (2.0mg/dl),临床上可出现肉眼所见黄疸 胆红素超出正常,17.1-34.2uml/L,但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
溶血性黄疸
病因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新生儿溶血 、 某些药物、毒蕈、蛇毒中毒等
机制
1.红细胞破坏增多:非结合胆红素亦随之增多,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潴留血中形成黄疸
2.肝细胞功能减退:大量红细胞破坏后的贫血、缺氧、毒性产物,损害肝脏的胆色素代谢能力,加重黄疸的形成
临床表现
黄疸相对较轻,为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急性溶血:重度溶血反应。突发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酸痛乏力、血红蛋白尿等。重者出现休克和急性肾衰
慢性溶血:常无明显症状。可仅有轻度或间歇性黄疸,常伴贫血和脾大
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 2.结合胆红素相应增多,故尿胆原增加,于是粪胆元增加,粪色变深 3.血中尿胆原增多,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 4.急性溶血时,常有血红蛋白尿,隐血试验阳性 5.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检查见有核红细胞增生旺盛
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肝癌等
肝细胞受损→功能减退→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未受损肝细胞使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分进入胆道→部分经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管内胆栓形成→胆汁排泄受阻→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
皮肤、粘膜浅黄色至深黄色,皮肤轻度瘙痒
病毒性肝炎: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肝痛、肝肿大压痛
肝硬化:消瘦、蜘蛛痣、肝变小而无压痛、腹壁V曲张、脾大、腹水
1.血清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 2.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3.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多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4.肝功能试验可异常
胆汁淤积性黄疸
1.肝外阻塞性:胆管结石、蛔虫、肿瘤、瘢痕形成(瘢痕性狭窄)
2.肝内阻塞性: (1)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泥沙样结石、癌栓 (2)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变态反应)、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外胆管阻塞→梗阻上方胆管内压↑ →管腔扩张 →胆小管、毛细胆管破裂 →胆汁溢出 →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 →黄疸
皮肤呈暗黄色、晦暗,完全阻塞者黄疸更深呈黄禄色,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浅或呈白陶土色
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起病急,发热、右上腹绞痛、呕吐、胆囊区压痛、黄疸来去迅速
胰头癌:黄疸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出现腹痛、消瘦、乏力等
1.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多 2.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色深,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3.粪中粪胆原减少(不完全梗阻)或消失(完全梗阻),故粪色浅淡,可呈白陶土色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少见)
伴随症状
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伴上腹剧烈疼痛:阻塞性疾病(夏科三联征: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伴肝肿大 伴胆囊肿大: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 伴脾肿大:溶血疾病、寄生虫疾病 伴腹水 伴有蜘蛛痣、肝掌
问诊要点
确认有无黄疸,与胡萝卜素血症区别 了解粪、尿颜色 了解有无皮肤痛痒 对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相关护理诊断
睡眠型态紊乱 身体意象紊乱
舒适改变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