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
考研政治有关中共召开的会议,包括: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建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群众路线方法等。
编辑于2022-09-18 17:07:23 安徽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
1921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1922中共二大
建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群众路线方法
1923中共三大
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名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加入国民党时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1927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
准备南昌起义
组织准备秋收起义
讨论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1927八七会议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一次生死攸关的历史性转折点
毛泽东于会议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9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必须绝对服从党的命令,必须承担打仗,筹款和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193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
标志着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
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1935遵义会议
集中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第二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自此之后没有了共产国际的干预和瞎指挥
1935瓦窑堡会议
集中解决政治路线
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陕北洛川会议
制定了救国十大纲领
发动全面抗战路线,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
1938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称之为“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会议
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文章是《论新阶段》
1941延安整风运动
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
主要表现形式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其中教条主义是重点
对象是党的领导干部
文章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对象是全体党员
文章是《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对象是全体党员
文章是《反对党八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成为全党共识
1945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党的七大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以及《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6重庆老政协
参与人员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
达成了包括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性质
并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
1948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论述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
1949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解决剩下国名党军队的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和绥远式三种
党的中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提出两个务必思想
务必使同志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北京新政协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通过三部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当时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
规定在经济工作中: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此确立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1956党的八大
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结果
主要内容:三改后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根本任务的分析结论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根本任务
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方面
经济建设
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政治建设
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政党建设
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和个人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补充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1960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为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七千人大会
在三年调整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
1964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现代科学技术
197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邓小平做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基础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冲破左倾错误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确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最核心
第二,对建国以来30年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第三,总结宜粗不宜细
标志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此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2中共十二大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992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章程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
2002中共十六大
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大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2007中共十七大
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系统阐述,并写入党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并提出建设新要求
阐明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2012中共十八大
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7中共十九大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基本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伟大建设工程做出全面部署
2021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主要任务和最重要成果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亮点和重大贡献是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论述
序言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