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教育综合33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
编辑于2022-09-26 16:15:53 湖南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了知识分子的学习的动力。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思维导图,阐述了课程理念,本课目标,本课内容和教师实施的建议及实施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质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在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
察举制(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清)分别产生的背景,举荐方式,内容概述,作用及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了知识分子的学习的动力。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思维导图,阐述了课程理念,本课目标,本课内容和教师实施的建议及实施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质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在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
察举制(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清)分别产生的背景,举荐方式,内容概述,作用及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人物简介
关键词:人民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毕生教育,批判和改革,民族教育 教育创造性,生活教育思想是核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和民主教育战士,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敢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教育进行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为我国探索民族教育的道路。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创造性且不断进步和发展,其生活教育贯穿始终。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教育主张
生活即教育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社会即学校
教育资源匮乏、社会动荡,无能力在专门学校学习,社会就是学校
教学做合一
教之前,先要学,学了以后,要去做
教育实践
小先生制
背景
为解决普及教育中的师资匮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陶行知提出“小小先生制”
内容
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的教给别人。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小先生”的责任不仅是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还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学生”,不仅自己的是“小先生”,还要教出“小先生”,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陶行知认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是贫穷国家普及教育最重要的知识
“教授法”改“教学法
提出背景
1917年,陶行知回国后积极参与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新教育改革运动,当时学校普遍存在“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于是他针对中国传统的重师、重道而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实践和创新提出“教学法”。他的教育方法是针对当时中国重教不重学的教育弊端提出的,以突出教与学的联系。五四运动后,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教学法被教育界所接纳
主要内容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者,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也是对当时传统教育以老师为主体,填鸭式教学的批判
评价
具有革命性、民主性、创造性,在教育上具有现实性
生活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在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受裴斯泰洛齐、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陶行知在实验的基础上,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的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上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来选择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要由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这种教育思想对系统的科学知识有所忽略,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群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和社会的现状,人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再反作用与改造社会,通过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以社会为学校,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在生活中教育,那么社会也就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
是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中创建学校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教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学来做,乃是真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学,学也不成学。
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认为必须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也就是教读书人做工,教做工的人学知识。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认为行动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着先教自己,将所教材料弄明白才教学生,“有教有学”是即学即教
反对注入式教学,T指出,注入式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法,不顾学生的学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生活教育要求教要服从于学,教和学又要服从于生活需要
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生活课程取代传统课程论,反映在教材上,反对教材脱离实际生活,主张教材要有工具性
教学做合一(结合思政学科教学论扩展知识)
教学目标
强调知识是做“真人”的基础
从培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以及培养“追求真理”的“真人”的教育目标出发,重视知识的理论
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认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不是旧时代的继承者”,因此教学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运用环境影响来培养和加强创造力,使儿童更有力量,呼吁要教人创造,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何况“世上真理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好的教育不是教学生,是教学生学,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而不只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主张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人类有责任感的人才
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把儿童培养成具有爱祖国、爱人类的精神,人才,首先是国家的人才,同时也是人类的人才,是国际社会的人才,所以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为国家服务,也要为全人类服务
教学程序
三种教学过程
以工作或问题为中心
以事物的历史发展为中心
以各学科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为中心
两个阶段
低级阶段
教师开展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高级阶段
学生自主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帮助和指导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在“做”中学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师生角色
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特征
批判现实性
教育民主性
教育创造性
师生主导主体性
评价
生活教育思想是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主张解放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但陶行知先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教育思想进行了调整,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是一种民主的、创新的教育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虽然受到当时教育客观环境的影响,教育思想未进行落实和推进,但其思想仍然是科学的、先进的,对当今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