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贫血
贫血病因分析,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两种,并恶性肿瘤所致贫血进行了说明。
育龄期女性甲状腺 疾病诊治,包含妊娠期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产后甲状腺炎(PPT)、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GTT)、Graves病甲亢妇女等。
2019年脑出血指南,及高血压脑出血指南的内科治疗整理,介绍了自发性脑出血和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医学知识。
对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病因、机制、表现、治疗等的梳理。干货满满。喜欢的朋友建议收藏观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些化学、物理、病毒、免疫因素损伤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干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增殖、分化障碍→骨髓造血衰竭、全血细胞减少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系祖细胞、EPO的免疫性破坏,或红系祖细胞受病毒感染和溶解(人类微小病毒、HPV-B19),→选择性红系细胞生成障碍
肾性贫血
EPO生成不足
慢性病贫血
红系祖细胞对EPO反应迟钝、铁代谢紊乱
巨幼细胞贫血
VitB12或叶酸或其他因素影响DNA合成→核分裂延迟或停顿→巨幼红细胞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合成障碍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红素卟啉环合成障碍
幼粒-幼红细胞贫血/骨髓病性贫血
骨髓发生纤维化或骨髓被异常细胞侵犯→骨髓结构和功能破坏,同时骨髓外造血灶建立→表现为贫血,外周血见幼粒和幼红细胞
无效红细胞生成→骨髓增生、幼红细胞增多(有缺陷,过早在髓内凋亡)→红细胞、网织红减少
MDS-难治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疾患
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代偿范围内,有溶血,无贫血表现
溶血性贫血→破坏超过代偿→贫血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溶血
红细胞膜缺陷:基因突变→膜骨架蛋白异常→红细胞形态改变→单核-巨噬系统内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缺陷:基因突变→参与红细胞代谢酶活性改变→红细胞能量不足→膜功能异常→溶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磷酸戊糖旁路代谢酶缺陷→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细胞受氧化损伤→溶血,蚕豆病
血红蛋白异常:基因突变→珠蛋白肽链结构、合成异常→红细胞硬度增加、异常血红蛋白形成聚合体等→细胞变形性降低→通过脾(单核-巨噬系统)破坏增加,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外部因素→获得性溶血
免疫性
获得性膜缺陷: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对补体介导的溶血敏感性增高→血管内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产生红细胞抗体
温抗体型(不完全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至敏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系统破坏清除
冷抗体型(完全抗体)→使红细胞直接在血管内破坏
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
血型不合输血,血管内溶血
非免疫性
各种感染(疟疾)
化学物质(药物)
药物诱发免疫性溶血(奎尼丁、非那西丁、磺胺药):药物或代谢产物与红细胞膜发生作用→形成新抗原→免疫性溶血
药物诱发非免疫性溶血
毒物,氧化或非氧化作用破坏,蚕豆病
物理、和创伤性因素:人工心脏瓣膜→红细胞机械性破坏 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管内皮损伤或纤维蛋白网络形成→红细胞通过狭窄腔→破坏(DIC、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
溶血性黄疸
黄疸的有无取决于溶血程度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因此溶血性贫血不一定黄疸
例子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
失血
骨髓浸润(骨髓病性贫血)
肿瘤广泛转移在微血管形成瘤栓(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
放、化疗(治疗相关性贫血)
胸腺瘤产生抗幼红细胞或EPO抗体→纯红再障
淋巴瘤→自免溶贫
抗肿瘤药物、氯霉素→抑制骨髓
抗代谢药、抗癫痫药→影响红系DNA合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抗结核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