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性质,多数和其他系统疾病类似,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免疫机制、遗传、损伤、肿瘤等;但又有其特有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石症、肾功能衰竭等
编辑于2022-09-30 16:57:34这是一个关于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呼吸道传播(主要是空洞型肺结核),Ⅳ型变态反应,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细胞,淋巴结结核最常见的部位是颈淋巴结,结核结节(含有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
这是一个关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甲状腺肿、甲减及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胰岛疾病。
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性质,多数和其他系统疾病类似,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免疫机制、遗传、损伤、肿瘤等;但又有其特有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石症、肾功能衰竭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呼吸道传播(主要是空洞型肺结核),Ⅳ型变态反应,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细胞,淋巴结结核最常见的部位是颈淋巴结,结核结节(含有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
这是一个关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甲状腺肿、甲减及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胰岛疾病。
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性质,多数和其他系统疾病类似,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免疫机制、遗传、损伤、肿瘤等;但又有其特有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石症、肾功能衰竭等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
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病变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引起的肾炎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膜成分发生反应,产生线性荧光
Heymann肾炎
抗体与小凹细胞膜处表面的抗原复合物反应,弥漫性颗粒状分布
抗体与种植抗原的反应
抗原是肾小球以外的成分,颗粒状荧光,如聚合性IgG,内皮细胞膜抗原
基本病理变化
穿刺活检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氮质血症,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常见于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病理类型
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别名: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感染后肾炎(常为链球菌,非细菌),大红肾,蚤咬肾
双侧肾中度肿大,表面充血,光镜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电镜下,沉积物成驼峰状。免疫荧光,颗粒状IgG、IgM和C3沉积
预后最好,也可转变为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别名: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急性肾炎
基底膜缺损,断裂,电镜下无沉积物,皮质表面点状出血,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新月体。 早期新月体以细胞成分为主,细胞性新月体,后期纤维成分逐渐增多,最终成为纤维性新月体。
病理分型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
IgG和C3线条状沉积,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IgG和C3颗粒状沉积,有沉积,SLE和过敏性紫癜
Ⅲ型(免疫反应缺乏型)
ANCA抗体阳性,电镜下无沉积,免疫荧光无沉淀,Wegener肉芽肿病
慢性小球肾炎
终末期肾炎
肉眼可见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光镜下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
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大白肾,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足突消失、钉突形成,颗粒状沉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有新月体。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插入临近毛细血管,伴形成双轨征
Ⅰ型,IgG和C3,沉积
Ⅱ型,C3大量沉积(造成血C3下降),电镜下带状沉积,引起低补体血症。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细胞基质增生。
IgA肾病,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IgA沉积,偶有新月体
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变不连续,系膜增生、硬化、玻璃样变,足突消失肾小球基底膜脱落,Ig M和C3沉积
脂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缺陷病,足突消失。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 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有大量脂质沉积。对糖皮质激素敏感。免疫荧光下无沉积
肾盂肾炎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
金葡菌最常见,首先累计肾皮质
上行性感染(多见)
大肠杆菌最常见,首先累计肾盂
属于化脓性炎(感染性),多见于女性
性质
急性肾盂肾炎
以脓为主,白细胞尿,脓尿,全身感染症状,白细胞管型
慢性肾盂肾炎
可见瘢痕肾(有不规则的凹陷瘢痕),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胶样管型
肾癌
肾细胞瘤(肾腺癌)
40岁以上男性多见,组织来源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镜下透明细胞瘤常见,血道转移常见(肺、骨最多见),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有乳头状癌(乳头中中轴间质内常见砂粒体和泡沫细胞)
肾母细胞瘤(Wilms瘤)
7岁以下儿童多见,是儿童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来源为幼稚肾组织(后肾胚胎组织),血道转移为主 主要症状为腹部巨大肿块
膀胱癌
吸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移行细胞癌最常见
好发于膀胱侧壁和膀胱三角区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
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病变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引起的肾炎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膜成分发生反应,产生线性荧光
Heymann肾炎
抗体与小凹细胞膜处表面的抗原复合物反应,弥漫性颗粒状分布
抗体与种植抗原的反应
抗原是肾小球以外的成分,颗粒状荧光,如聚合性IgG,内皮细胞膜抗原
基本病理变化
穿刺活检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氮质血症,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常见于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病理类型
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别名: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感染后肾炎(常为链球菌,非细菌),大红肾,蚤咬肾
双侧肾中度肿大,表面充血,光镜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电镜下,沉积物成驼峰状。免疫荧光,颗粒状IgG、IgM和C3沉积
预后最好,也可转变为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别名: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急性肾炎
基底膜缺损,断裂,电镜下无沉积物,皮质表面点状出血,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新月体。 早期新月体以细胞成分为主,细胞性新月体,后期纤维成分逐渐增多,最终成为纤维性新月体。
病理分型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
IgG和C3线条状沉积,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IgG和C3颗粒状沉积,有沉积,SLE和过敏性紫癜
Ⅲ型(免疫反应缺乏型)
ANCA抗体阳性,电镜下无沉积,免疫荧光无沉淀,Wegener肉芽肿病
慢性小球肾炎
终末期肾炎
肉眼可见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光镜下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
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大白肾,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足突消失、钉突形成,颗粒状沉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有新月体。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插入临近毛细血管,伴形成双轨征
Ⅰ型,IgG和C3,沉积
Ⅱ型,C3大量沉积(造成血C3下降),电镜下带状沉积,引起低补体血症。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细胞基质增生。
IgA肾病,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IgA沉积,偶有新月体
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变不连续,系膜增生、硬化、玻璃样变,足突消失肾小球基底膜脱落,Ig M和C3沉积
脂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缺陷病,足突消失。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 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有大量脂质沉积。对糖皮质激素敏感。免疫荧光下无沉积
肾盂肾炎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
金葡菌最常见,首先累计肾皮质
上行性感染(多见)
大肠杆菌最常见,首先累计肾盂
属于化脓性炎(感染性),多见于女性
性质
急性肾盂肾炎
以脓为主,白细胞尿,脓尿,全身感染症状,白细胞管型
慢性肾盂肾炎
可见瘢痕肾(有不规则的凹陷瘢痕),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胶样管型
肾癌
肾细胞瘤(肾腺癌)
40岁以上男性多见,组织来源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镜下透明细胞瘤常见,血道转移常见(肺、骨最多见),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有乳头状癌(乳头中中轴间质内常见砂粒体和泡沫细胞)
肾母细胞瘤(Wilms瘤)
7岁以下儿童多见,是儿童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来源为幼稚肾组织(后肾胚胎组织),血道转移为主 主要症状为腹部巨大肿块
膀胱癌
吸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移行细胞癌最常见
好发于膀胱侧壁和膀胱三角区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