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后期战略战术
考研后期的战略战术,最主要的就潜意识里放松,宏观上把握好大局,微观上心态放平和,相信自己,相信之前的努力。
编辑于2019-12-15 03:57:10考研后期战略战术 (宏观+微观) (纲+目)
宏观把握大局
1. 越到最后,越要回归基础
1.1. 拓展知识边疆的阶段早就过去(基础阶段的事儿),越到考前越要返璞归真。
1.2. 花更多的时间温故而不是知新,不要试图在考研准备期间掌握所有的知识,这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
1.3. 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难题尽量蹭分。
1.3.1. 强化重点知识
1.3.2. 熟记可能考的新增知识点
1.3.3. 单词要一直一直一直……背下去,直到走上考场那一刻。
1.3.4. 看不过来的,又不重要的知识,有点印象就行,不要记,果断放弃。
1.4. 考研试题大部分都是中规中矩,经过扎实的复习,考个理想的分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问题在于你能否把握住常规题。
1.5. 尽量不要强加更多新的知识,除非知道肯定会考
2. 贪多无益,少看乱七八糟
2.1. 最后阶段,大家都用抢分来形容,就是时间用在刀刃上。
2.2. 重点只看经常出题的考点,而且尽量以文档类资料为主,多动笔涂画,少看视频,不然看着很爽,做题就懵逼了。
2.3. 心里认为不会考就行
2.3.1. 事实证明的确很多不会考
3. 自己总结,少依赖别人的
3.1. 无论是政治的背诵,还是英语的作文,你都要有意识的自己总结。
3.2. 只有经过你自己思考的东西,你才有可能记得住并在考场发挥出来。
3.3. 所有的技巧或模板,你都要内化吸收,理解成自己可用的方法,不然永远无法驾驭,背再多都没用。
3.4. 你答题用的还是你那套,或者你强行用别人的自己心里其实没谱,你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微观心态平和
1. 只要结果没有出来,永远不会去思考是否将来会不会考上
1.1. 我曾经一有这种想法,就立马打消。
1.2. 同时默默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1.3. 心无旁骛的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1.3.1. 争取多拿分
1.3.2. 尽力了就行
1.3.3. 想其他的没用,没有意义
1.3.4. 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踏实复习上
1.4. 遇事谨记“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多喝点水 ” “重启试试”……亲测有效,百试百灵!
2. 扎实复习,没有灵丹妙药
2.1. 越到最后,各种牛鬼蛇神都会出现,向你兜售各种模板、押题等,你要保持定力。
2.2. 没有基础和扎实的复习,你能做到所谓的盲解吗?
2.3. 即便真的有这种方法,你真的敢应用到考场答题吗?
2.4. 除非你对结果无所谓或本身近乎裸考,没啥可失去。否则,对于考名校或辛苦的复习的考生来说,你就是拿成绩和前途在开玩笑。
2.5. 这些方法可以参考,比如最后辅助你检测答案是否合理或确定某些模棱两可的情况,但绝对不是解题的正道!
3. 培育控场的感觉
3.1. 需要体验模拟考试整体驾驭的感觉
3.1.1. 按照规划好的时间全部做完
3.1.2. 万一时间不够,知道哪些题型可以连蒙带猜
3.1.3. 阅读重要,需要培养那种做题感觉
3.1.4. 完形填空也不要忽视,真的不难,不要放弃!
3.1.4.1. 时间不够了,快速做自己会的,不会的就蒙一个答案
3.1.5. 一定要留好时间涂好答题卡
3.1.5.1. 避免慌乱中填错
3.1.5.2. 即便完形填空或少量题没有写完
3.1.5.3. 主观题一定要写的个差不多,篇幅在那摆着,条理清楚,时间不够了,赶紧收尾,保证形式上基本完整,别让老师看出来,这孩子压根不会,真的不会,也把形式上的写好,争取老师的同情分,拿一分是一分。
3.1.6. 心中有数,意外则不慌
3.2. 不要在乎模拟考试的结果
3.2.1. 对错和分数不重要
3.2.1.1. 模拟题毕竟不是今年的考试题
3.2.1.2. 往年的真题也终究不是今年的考试题
3.2.2. 比往常更快的分析
3.2.3. 重在错题的复盘,找快速做对或蒙对的方法
3.2.4. 实在找不到也过,不耗费太多宝贵的时间
综合状态良好
1. 别睡太晚,别爱太满,什么押题?什么逆袭?踏实复习才能稳!
2. 冬天保暖,别着凉,保证身体健康
3. 营养跟上,但不要大补
3.1. 清淡营养均衡
3.2. 八分饱
3.2.1. 太饱容易困,脑袋转不动
3.2.2. 可少吃多餐
3.2.3. 间歇可以补充一个水果或一袋每日坚果
3.2.3.1. 我现在每天上午一袋每日坚果,下午一个苹果
3.2.3.2. 当然调换一下,上午吃水果更好
3.3. 饮食不要一下做太大的调整
3.3.1. 循序渐进
3.3.2. 以免身体一下子吃不消出现异常
梓淇,到后期,谁都会紧张,当时我也一样,这个时候需要一些哲学层面的原则来指导我们调整心态,那时候,我只知道,每周放松半天,这半天不复习,就去出汗运动,跑步或打羽毛球,现在回想,这正是释放压力和放空饱和大脑最好的方法。其次,每当自我怀疑将来的结果时,我就告诫自己:不会的,我可以考上的,只要结果没有出来就有机会,我自己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行了,结果等最终分数出来再说吧。现在回想,其实也就是一种抱有希望,但结果又顺其自然的心态。记得那时候,经常会出现,脑子已经满了,装不经任何东西了,饱和了,加上压力应该也不小,效率约等于0,但事实证明,我每遇到这种情况,就给自己放松半天,上午继续学习,任务就是复习已经看了很多遍的重点,再做两篇或四篇阅读,分析完,吃完中午饭就收工了,中午睡个午觉,去跑个五公里,或打两个小时羽毛球,我还记得有次在操场上跑了9000米,22圈半,再走了半圈一圈的,运动完休息一个(注意保暖)和同学或朋友聊聊天,洗完澡,晚上重新把计划调整一下,就好好睡觉了,反正不学习了。第二天好很多,放空了就可以继续复习。 其实,我知道你也一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上次做了一张思维导图《考研战略战术》,其实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后期这种压力爆棚和心态调节的,你再好好读读并理解1、2宏观和微观下面的各三点,一共六句话,反复读,刻入你的潜意识。后边的1.1、1.2等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前面六点的。 其实,此处也出现了一个方法论,就是后期复习,尤其是主观题,要背和熟悉的是纲,就是每一点的关键词,细节一眼扫过就行,熟悉的扫都不扫了,只要理解了,能记住关键词,就能保证不漏点,然后根据关键点和回忆编出一段话来,只有有基本的理解,这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约到最后,是越来越薄,切忌越读越厚,前者是越来越轻松,后者是越来越累,轻松就会有好的发挥,只要对关键点有印象,自然而然就会编写后边的话。这就是方法论。切忌,眉毛胡子全都一把记,谁都记不住的,反而有副作用,增加焦虑。
说白了,就是两点
1、学会放松
2、注意方法论
画多看看我多的思维导图
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自己
哥哥相信你!
梓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