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与货币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制度。
编辑于2022-10-02 21:23:15 浙江省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的起源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货币形式的演变
实物货币
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缺点:1.不易于分割 2.不易保管 3.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小,携带不便
金属货币
金、银、铜,优点:1.易于分割2.易于保管3.便于携带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
纸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赁证
存款货币
货币形式的新发展
电子货币
指依托金融电子化网络,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传输电子信息方式实现支付和存储功能的货币,银行卡是我们最常见的电子货币的载体之一
数字货币
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
一类是不依托任何实物,依靠密码技术和校验技术来创建、分发和维持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莱特币等
另一类是各国中央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五个
交易媒介职能
计价单位(价值尺度): 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货币要发挥计价单位功能,为商品和劳务标价,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
财富贮藏职能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安全性,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的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货币的制度
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含义: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制度的的构成要素
规定货币材料
指国家用法令的方式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
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规定货币单位
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之分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指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如人民币1元等
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如人民币的1分、5分、1角、5角
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也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算债务、抑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
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历史上曾出现过货币“自由铸造”的阶段,但现在基本上是国家垄断
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在16世纪后开始盛行
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
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
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银复本位制
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国家货币制度
3个基本特征
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
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
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块本位制
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
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
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
三个主要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国家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西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主要内容
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固定汇率制
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缺陷及崩溃
”特里芬难题“,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牙买加体系 核心内容
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黄金非货币化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
欧州货币联盟与欧元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这是世界货币制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的正式建立,成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