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米创业思考
雷军2022年首部商业思考著作,真诚,不做作;资料对《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消化,尽是干货,对想创业的同仁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你值得拥有。
编辑于2022-10-04 20:25:56 广东小米创业思考
第一章:奇迹时代
1.1 梦想落地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中关村诞生
最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是小米梦想的原点
1.2 从操作系统做起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都有一个原点,要找到切入点,先找到“第一把扳手” 目标聚焦,进展就快。
建立论坛,吸引手机发烧友,招募志愿者“刷机”
刚开始只做四个功能: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
2010你那8月16日,第一版MIUI发布。在XDA论坛上,MIUI被海外开发者中的知名KOL(关键意见领袖)推荐,在国外火了,一炮而红。
1.3 小米手机出世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
组建最好的硬件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摩托罗拉。小米只有200名员工时便拥有了30名硬件工程师
用最好的供应链:非苹果供应链不用,要是没跟苹果合作过, 就算是三星的合作方也完全不考虑
1.4 赢得梦幻开局
第一代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原计划定价1499元,但成本大约2000元,超出目标价500元)
最乐观的预估,小米第一代手机全生命周期可能卖到30万台,这也是小米之前向供应链下单30万台的依据。
首次开发预订,22小时内,30万台手机被全部订完。第一代小米手机总计销售790多万台。
小米手机赢得“梦幻开局”的原因:给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品力和颠覆性的用户体验。
1.5 生态展开
小米的初衷做的不是手机,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手机恰好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
第一个生态产品,电视屏幕,理解为手机屏幕额外延,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接着是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
2013年年底,启动小米生态链计划
第二章:低谷
2.1 遭遇发展瓶颈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迎来高光时刻,用三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小米登上《时代》周刊,估值46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2015年小米手机未能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由此进入两年的低谷期。
背后原因:内外两方面的多项困难,自身能力不够是主因
外部原因
市场趋于饱和,电商发展遇到瓶颈
手机市场进入了寡头化,竞争更激烈
内部原因
心态出现了膨胀,对形势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业务失去专注,不在克制,公司开始销售额导向,KPI导向
对硬件工业理解比较肤浅,研发基础薄弱
2.2 补课:交付、创新与质量
2015年5月,雷军亲自接管了手机部,并且明确了要以“交付、 创新、质量”为抓手,全面补课。
具体做法
内部提拔年轻靠谱的工程师担任总监干部,建立更具活力的新管理班子
成立专门的供应链团队
加大核心技术投入,成立了核心器件部、相机部等关键部门
成立手机部质量委员会,雷军亲自出任主席,确立质量一票否决制
第三章:重回增长
3.1 IPO和最年轻的世界500强
2018年7月9日,在创立8年后,小米正式在香港上市。
2019年,小米成功入选当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468位,此时小米成立仅9面,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
3.2 走向全球
2014年,小米在印度正式迈出国际化第一步,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登顶印度第一。
2019年开始系统发力欧洲市场,用一年时间做到西班牙公开市场第一,随后有在法国、德国迅速打开了市场。
截止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为全球100多个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印度市场第一,欧洲第二,全球62个国家与地区占据手机市场份额前5,海外市场收入占整体收入的一半。
第四章:新十年新征程
4.1 重启高端市场
2019年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从红米升级而来的Redmi成为独立品牌,接过极致性价比的标签
2020年,小米在新冠器件发布了进军高端市场的首款力作小米10,站上4000元价格段;小米10 Pro及小米10 Ultra成功占到了5000元价格段;小米11,站稳了6000-7000元价格段;首款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lod成为小米的首款万元手机。
4.2 明确“三大铁律”
三大铁律
技术为本
性价比为纲
做最酷的产品
新十年发展的“三大策略”
重新创业
互联网+制造
行稳致远
4.3 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活
未来10年的核心战略:手机 X AIoT;手机是指手机硬件及相关的软件和互联网体验;AIoT是指手机之外的智能设备,以及各个场景下的各类服务,X为贯穿所有场景的产品和服务的互联互通能力和体验,包括人工智能、云、大数据呢你,商业变现能力、新零售渠道和品牌赋能等支撑能力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用科技的力量,全力营造全面进化的领先科技生态。
4.4 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
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愿景
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价值观
真诚、热爱
第五章: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5.1 互联网创世纪
1996年春天,北京中关村南大门树立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是瀛海威公司的广告,它是中国第一家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亚马逊1995年成立,互联网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995年MIT学者尼葛洛庞帝出版了《数字化生存》一书,尝试预测、描绘数字经济全面落实时的科技、社会意识、智能生活形态。
《注意力经济》、《免费》及《长尾理论》是互联网商业认知的基础架构书籍
5.2 一个程序员的求索
1998年10月,雷军开价1000万想买下网易,那时网易成立快1年,只有5个人,主要业务就两个:个人邮箱业务和个人建站服务业务,雷军拒绝。
1999年初,雷军极力说服公司,在金山内部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招了十多个人,做软件下载网站,取名卓越网。2004年9月,签字卖给了亚马逊
雷军的互联网感悟
互联网首先是工具,未来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是一次观念的革命,只有改变观念,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
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公司最厉害的是靠机器赚钱
口碑营销和网盟是互联网公司营销的核心
互联网公司管理相对容易
互联网公司靠提供服务来挣钱,而软件公司靠卖产品挣钱
互联网的关键就在快
未来10年的热点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是一种趋势。
第六章:互联网七字诀
6.1 专注
把鸡蛋尽量放在一个篮子里
专注的四个核心命题
清晰的使命、愿景
深刻的洞察力,了解行业,了解用户需求,找到机会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
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一次解决一个最迫切的需求
一个明确而且用户迫切需要的产品,更容易找到明确的用户群
选择的用户需求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决定了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
解决的问题少,开发速度快,容易控制初期的研发成本和风险
解决明确问题的产品,容易跟用户说清楚,推广也会相对简单
6.2 极致
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极致的两重含义
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
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极致的产品
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
超出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最优解是绝对竞争优势
这是一种让竞争者绝望的优势
最优解本身往往不在于性能指标(按照摩尔定律,性能指标总是会不断提升的),而是源自基于用户需求的更简化或者更集成的实现方法。
6.3 口碑
好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便宜的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只有超过预期的产品才能带来口碑
口碑的涵义
口碑产生的基础:和用户交朋友,倾听用户意见,深刻了解用户需求
口碑既是品牌策略,也是增长策略。产品/服务有口碑,就能自传播、自转化
产品、服务和沟通等与用户所有触点的表现总和,才是口碑
口碑的阈值是不断提升的,是用户价值长期稳定提升的倒逼机制
6.4 快
公司在业务发展与面对用户反馈时,洞察、响应、决策、改善的速率问题。
快是一种竞争策略
第七章:技术为本
7.1 科技公司的本质属性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网络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和智能制造公司
技术是根本驱动力: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一技术进步为根本驱动,以技术职称产品和交付以赢得用户
小米的五大技术板块
硬件及驱动板块
系统及基础软件
通讯技术
人工智能
设计
7.2 工程师文化就是鼓励创新
来自金山的源流:程序员是老大
创新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做别人做过了但没有做成的事情
投资工程师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
7.3 工程思维不是“工程师专属”
工程思维又叫工程学思维:创造性地运用科学原理、系统化地解决各种问题。
工程思维的重要内容
找到一个使命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理解并重构系统
找到第一把”扳手“
反复验证、快速迭代
第八章:和用户交朋友
8.1 性价比是最大的诚意
感动人心:产品要有超预期的体验
价格厚道:定价要有诚意
向开市客学习克制贪婪
任何商品都要经老板亲自用过认可后才能上架卖
任何一个品类的商品只有两到三个选择,所有SKU加在一起只有4000多个,不让用户为了选择而头痛
任何商品毛利率不超过14%,如果要超过,需要董事会批准,但创立以来就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
性价比不是讨论绝对价格,更不是低价。性价比讲究的是比较优势,就是同等价格性能最好,同等性能价格最低。
8.2 新媒体不等于营销
新媒体最大的好处,可以和用户高效地沟通
倾听用户的意见
用行动尊重用户
坚持新媒体阵地,不惜任何代价
8.3 永远离用户更近一点
2018年接触直播带货
用真诚打动朋友
更朋友一起玩,脸皮厚点也无妨
让用户参与公司治理
8.4 “闭着眼睛买”,信任才是唯一
与用户交朋友,最需要在意的两点
能不能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让用户愿意排着队来购买
用户用了我们的产品,是不是愿意主动向朋友推荐
雷军最终下定决心造车,是米粉的一句话
你若敢造,我就必买
第九章:爆品模式
9.1 爆品是打造出来的
爆品的定义
产品定义、性能、品质或价格与现有产品明显不同,大大超出用户期望并引发口碑热烈传播和热销的现象级产品
现代商业史上第一款爆品,是福特T型车
爆品产生的三个条件
高效的工业化大生产
迎合大众消费能力的定价
产品体验导向的创新
9.2 建立爆品模式
找准用户需求
超预期的产品
惊喜的定价
效率制胜
9.3 打造爆品的四项关键能力
洞察未来:产品要有“明天属性”
洞察用户:精准取舍功能
切中用户未满足的需求,将产品做到极致,甚至大大超出预期
做任何一款产品都在做取舍
创新实现:重组技术和供应链
精准触达:直达目标用户
要能够代入普通用户视野,从最广大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真实需求、产品定义和设计方向,找到最具优雅易用性的体验,体现的是用户洞察素养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
在思考业务决策、产品实现时,不要囿于行业中已有的模式和路径,而是回到产品实现需求的原点进行思考。
第十章:高效率模型
10.1 小米模式要解决的两个矛盾
“好”与“便宜”的矛盾
“合理的低毛利定价”与“企业盈利”的矛盾
小米的“不可能”三角
产品做到感动人心,拥有极致的体验
价格做到及其厚道
公司有不错的盈利
10.2 商品定价里的效率密码
分摊成本是关键
制造和服务分摊成本
研发分摊成本
市场推广及广告分摊成本
销售及渠道分摊成本
利润
隐藏关键要素:流速
投资回报率
小米的应对策略
打造爆品,降低全链条的分摊成本
用好互联网工具,做高效的新媒体营销、电商和新零售
自我控制利润空间:硬件净利润率不超过5%
10.3 减少中间环节,赚点“小费”
小米“铁人三项”模式
硬件
新零售
互联网
靠“小费模式”赚钱
通过高性价的硬件吸引用好,然后给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比如应用分发、游戏、阅读、云服务等。
10.4 以用户为中心的增长飞轮
第一个闭环:从MIUI开始,通过小米社区发展用户,用户的口碑帮助MIUI推广,于是MIUI获得更多的客户,并把用户导向了小米社区。
第二个闭环:从手机开始,做生态链产品。
第十一章:新零售
从电商走向新零售
渠道选择的本质
没有选择的重大选择
安阳试点与印度PPP(Preferred Partners Program,首选合作伙伴计划)模式
小米之家模式凭什么能胜出?
与渠道商的关系不是博弈,而是合作
破除单品毛利率的迷信
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用极致的效率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
第十二章:生态链模式
12.1 小米为什么做生态链
改变100个行业的面貌
支撑AIoT的先遣队
引流、树品牌,顺便赚点钱
12.2 生态链爆品是如何炼成的
小米移动电源:目标最优解
小米手环:创造行业大理想
小米空气净化器:如何打穿“蚂蚁市场”
小米插线板:品类反差红利
米家扫地机器人:产品定义第一
米家台灯:设计就是核心竞争力
12.3 好看、好用才是好质量
硬质量
产品使用寿命长不长,功能是不是正常;解决的是能不能用,耐不耐用的问题
软质量
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看、好不好用的问题
硬质量决定品质的下限,软质量决定品质的上限
12.4 小米生态链2.0
生态链2.0的明确边界
从业务考量看,生态链2.0时代的业务选择和产品定义都需紧密围绕“手机 X AIoT”战略
从用户感知看,生态链2.0时代的任何业务和产品都需要提出科技属性
三个关键问题
与生态链企业的关系是否会变化
小米生态链自身的关键变化是什么
小米生态链能持续产生爆品吗
走向爆品矩阵和爆品体系
第一阶段:单点突破,打造极致单品,单款(单SPU)市场份额要达到行业主流品类中单一品牌的下限
第二阶段:基于第一阶段的极致爆品,有节制地展开多款,覆盖更多的人群,形成多SPU基础上的高效率规模能力和最简结构的爆品矩阵,赢得品类销售额前三地位
第三阶段:影响力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调整完善人群覆盖和产品结构,形成爆品矩阵和行业定义能力,显著提升行业整体水准
第十三章:智能制造
13.1 效率革命的深水区
所谓的社会化大生产,就是明确各自的核心优势,然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供应链资源的优化使用和工艺调整方面为生产端提供升级动力
与生产商一起,通过联合研发和预研技术输出,推动工艺和技术的提升,以及先进设备的投资导入。
13.2 带动国产供应链发展
2012年,红米手机的立项就是基于扶持中国供应链的考量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供应链已经到了飞跃式成长的前夜,“国产替代”热潮兴起
2017年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成立,全力扶持中国先进制造:5G/集成电路/AIoT行业
13.3 三道待解难题
机械臂十年价格降到十分之一
智能工厂的三项要素
现场的自动化
全链路的数字化
运营系统的智能化
为全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第十四章:小米方法论的演进思考
14.1 警惕“规模不经济”陷阱
流量、算法和GMV的陷阱
关注用户,而不是流量;追求闭环,而不是扩张
14.2 制定“三大铁律”
思考生死线:技术为本
锚定发展路径:性价比为纲
确定竞争优势:做最酷的产品
“酷”,不仅仅是“好”,更是“创新”,是“独特”,是鲜明的产品态度和不同凡响的用户体验
最酷的产品,是一体两面
对用户体验与价值的极致追求
工程师的创新精神与才华的充分展现
14.3 小米造车的思考
战略思考的终局意识
对公司业务终局有怎样的影响
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终局是什么
战略决策的根本检验依据是什么
决策是否符合用户的期待,是否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大公司做新项目的“三个大坑”
认知错位
错误地预估了行业复杂度和自己的能力
惯性思维
把原先的行业经验、行为习惯不假思索、刻舟求剑似的照搬到新业务中来
偶像包袱
面对合作伙伴时低不下头,俯不下身,无法用谦逊的心态向同行学习
总想着第一款产品就要惊天动地,全面胜出
14.4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
三项核心要素
品牌:我们需要完整、统一的品牌体系,由价值观驱动的形象
用户:我们必须赢得高端圈层的认可和使用,维护好一致的用户形象
产品:技术领先、体验为先、独特设计
三项关键指标
销售指标:高端价位段的市场份额
心智指标:用户对我们的提及、认知和偏好
体验指标:以净推荐值为代表的质量满意度和公开平台的好评率
14.5 小米方法论的成长考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高效率与重资产并不是天然矛盾的
坦然接受:成长意味着我们必须直面挑战
避免教条主义和妄下结论
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小米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始积累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