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斑纹类疾病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斑纹类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扁平苔癣(OLP)、口腔白角化症、口腔白斑病(OLK)、口腔红斑病(oral erythroplakia)。
氟防龋机制,分享了氟库的形成、降低釉质的脱矿、促进釉质的再矿化、对微生物的作用的知识,欢迎大家学习。
关于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白塞病(BD)、创伤性血疱、创伤性溃疡、放疗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口腔斑纹类疾病
扁平苔癣(OLP)
慢性炎性疾病,患病率:0.5%~2%。好发于中年,女>男,恶变率:0.4%~12.5%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因素
抗原特异性机制:基底层角质细胞抗原呈递,CTLs活化及对基底细胞杀伤作业
抗原非特异性机制:OLP病损区肥大细胞脱粒及基地金属蛋白酶活化
精神因素:50%患者有
内分泌因素
感染因素:HCV,HBsAg
微循环因素
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病损
小丘疹连成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的wickham纹,角化异常病损
网纹型:灰白色花纹稍高,多见于双颊、前庭沟、咽旁
斑块型:多见于舌背,略显淡蓝色的白色斑块
萎缩型:上皮萎缩,伴有充血性红色斑块及糜烂,多位于白色网纹周围
水疱型: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离形成水疱,多发于颊、唇、前庭沟及翼下颌韧带处
糜烂型:不规则糜烂面上覆盖黄色假膜
丘疹型:灰白色丘疹斑点状,多见于舌背、颊黏膜
皮肤病损
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呈紫红色,表面有细薄鳞屑,蜡样光泽
有的小丘疹可见点或浅的网状白色条纹(wickham纹)
指(趾)甲病损:对称性
组织病理:缺乏特异性病理表现,出现界限清楚的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炎细胞浸润,局限于结缔组织浅层,出现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无上皮异常增生
诊断:病史和口腔黏膜白色损害
疾病管理
心理治疗
局部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维A酸、抗真菌药物
全身治疗:糖皮质激素(停药易复发,非重型慎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抗氧化剂
中医中药
物理治疗
口腔白角化症
病因:长期机械或化学刺激
临床表现:颊、唇、舌多见。白色或乳白色边界不清斑块或斑片
组织病理:上皮不全角化或部分角化不全,轻度增厚。
诊断:临床表现+病史。去除刺激后病变缩小消失
口腔白斑病(OLK)
口腔黏膜白色损害,不能擦去,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方法诊断为其他损害,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性恶性疾患
流行病学: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多发于牙龈和牙槽嵴黏膜
病因
烟草等理化刺激(乙醇、过烫食物、嚼槟榔)
念珠菌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全身因素
流电现象
组织病理:上皮增生,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上皮异常增生与恶变潜能密切相关
均质性(癌变较低)
斑块型: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板块去,表面可有皲裂,边界清楚,触之柔软,
皱纹型:多发于口底或舌腹。病损灰白色或白垩色,表面粗糙
非均质型(危险)
颗粒型:颊黏膜口角区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多数可查白念
疣状型:有糜烂或溃疡,重视多为癌前病变或原位癌
诊断
癌变预警0.13%~17.5%
卫生宣教
去除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维生素A、维A酸类、β胡萝卜素
手术治疗
口腔红斑病(oral erythroplakia)
病因:不明,烟酒摄入及再次过程中遗传事件相关
多见于中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部位:舌缘多见,其次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腭部次之
均质型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