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等教育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生
高等教育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思维导图:包含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等
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20世纪通才教育回归:巴格莱-要素主义;赫钦斯-永恒主义;马利丹-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的理性”原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七、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
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位
专业人员、学科专家,教育工作承担者
作用
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任务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
开展科学研究
为社会服务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活动内容的技术和手段专业化
创造性:
个体性与群体性:教师个别劳动寓于教师群体劳动之中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
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
教师的结构(反映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职务结构
“倒金字塔形”(多高级职称)“卵形”(多中级职称)“金字塔形”(多中级和初级);
学历结构
最后学历构成
年龄结构
专业结构
结构的优化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
第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第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学生
生理发展特征
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
心理发展特征
认识活动
观察力
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达到相当水平,观察范围扩大
注意力
稳定,完成分配和转移
记忆力
逻辑记忆为主,发展顶峰
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
情感丰富、社会化;情感活动强度大,不稳定,两极性;不断间接化。
自我意识
自我矛盾;自我意识能力强;社会化程度高。
个性倾向性
兴趣广泛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价、世界观逐步完善;远大的动机逐步稳定;理想和信念逐步稳固。
个性心理
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辨别)
新生阶段
二三年级阶段
高年级阶段
师生关系
概述
教师(指导者)和学生(学习者)—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表现形式
社会学意义上
工作、组织关系
心理学意义上
认知、情感关系
伦理学意义上
道德义务关系
主要特点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教育过程中实现)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