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T扫描
CT扫描: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等等
耳,鼻与鼻窦,颌面部CT扫描的结构思维导图,详细的阐述了个部分的扫描技术,适应症等内容。框架清晰,知识点全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CT扫描
颅脑
适应症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 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 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
扫描体位
常规扫描有平扫、增强扫描,特殊扫描有CT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等。扫描方式 常规检查一般用非螺旋扫描,特殊检查用螺旋扫描。检查体位除横断位外,还有冠 状位,横断位也称轴位。 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听眦线是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头部CT检 查常以此线作为扫描基线。听眉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经该线扫描的 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显示:听眶线是眶下缘与外耳道的连 线,用此线扫描,断面经过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上部,显示较好。
扫描技术
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灵活选用窗宽、窗位。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 100HU,窗位35HU左右。颅底、内听道病变: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颅内病变 侵犯颅骨,必须加摄骨窗。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500HU。耳 鸣及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应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 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 35~45HU。
鞍区
(1)普通X线检查发现鞍区形态发生改变,需进一步定位和定性诊断者,如鞍区骨质破坏、钙化、蝶鞍扩大等。 (2)临床怀疑垂体肿瘤或与垂体内分泌失调有关的疾病,如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等。 (3)垂体瘤术后复查。 (4)鞍区其它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等。
1、横断位扫描鞍区CT检查一般需作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 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s,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 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疑颅内肿瘤 侵入鞍区时,须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2、冠状位扫描 可用颅脑颏顶位或顶颏位。先摄取头颅侧位定位像,扫描层面尽 可能与鞍背平行或与鞍底垂直,层厚和层间距视蝶鞍大小选择2~3mm,扫描范围 包括整个鞍区。 3、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 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 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 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早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总之,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 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对微腺瘤的诊断。
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话 当调窄窗宽: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调宽 窗宽。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软组织窗窗宽350~400HU,窗位35~ 40HU。
眼部
眼及眼眶CT检查主要用干眼球突出的病大诊断。对诊断球内和眶内肿瘤、炎性假瘤 和血管性疾病有特殊价值,对诊断眼外伤、眶内异物及先天性疾病具有较高临床 意义。
1、横断位扫描 (1)扫描体位 患者仰卧,下颌稍上抬、听眶线与床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 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2)扫描基线听眶线或听眦线。由于听眶线与视神经的走向大体一致,使用该基 线扫描,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较好,故常用听眶线为扫描基线。 (3)打抽范围一般从眶低全旺顶。病变较大时,可根据需要扩大扫描范围。 (4)扫描参数层厚及层间距用3~5mm。 2、冠状位扫描CT冠状位扫描,可清晰显示病变与眼部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扫描体位可用颏顶位或顶颏位,听眶线与床面平行。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层厚与层间距用3mm。 3、增强扫描 怀疑眶内脚瘤、炎症、而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 强扫描。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 静脉双期扫描。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 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扫描设计
一般进行放大摄影,但放大的CT图像应包括完整的眼部解剖结构和适当的邻近组 织,避免病变定位困难而失去诊断价值。眼眶图像的显示和摄影常用软组织窗,但 眼部外伤、钙化或病变侵犯眶壁时,则需加摄骨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