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9版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知识总结,包括细胞的适应、细胞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细胞老化。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等内容。
医学微生物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形态的观察方法。
医学免疫学超敏反应学习笔记,讲述了超敏反应概念、一型超敏反应、二型超敏反应、三型超敏反应、四型超敏反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机体组织和细胞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所发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以适应生理需要(生理适应)和非致命性病理损伤(病理适应)。
萎缩(负):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变小。
1.萎缩的分类
生理性萎缩physiologic atrophy
大部分生理萎缩时的数量减少是由细胞凋亡引起的
病理性萎缩Pathologic atrophy
●营养不良性萎缩
局部营养不良: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全身营养不良:恶性肿瘤、长期饥饿- +全身器官、组 织萎缩
●压迫性萎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失用性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
脊髓灰质炎- +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老年老化和损伤性萎缩
阿尔茨海默病AD
2.萎缩的病变特点
●细胞萎缩是蛋白质合成减少和蛋白质降解增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器官变小,经常皱缩。
●细胞变小,但不是细胞死亡。
●细胞缩小是由于细胞器的减少,主要是线粒体,肌丝和内质网。
●含有细胞碎片的自噬空泡数目经常增加。这些自噬空泡可在细胞浆中形成残体,如褐色萎缩中的脂褐素色素颗粒。
3.萎缩的后果
●功能降低,但多为可逆性
●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肾上腺皮质萎缩--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
●胰岛萎缩--糖尿病
肥大(正):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常与增生并存
生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
内分泌性肥大
妊娠子宫、哺乳乳房等
病理性肥大
增生(正):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常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可与肥大并存。
1.增生的分类
生理性:
●代偿性增生:部分肝脏切除后残存肝细胞的增生
●内分泌性增生:青春期或妊娠期乳腺等
病理性:
●代偿性增生:创伤愈合时血管新生、成纤维细胞增生
● 内分泌性增生:如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缺碘性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等。
2.增生的病理特征
受累器官或组织增大,细胞数量增加。由于DNA合成速率的提高,增加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病理性增生是可控的。刺激因素消除,增生可消失。
与肿瘤性增生不同。
在许多情况下,病理性增生构成了癌症可能最终发生的肥沃土壤。例如,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3.肥大与增生的关系
肥大常与增生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 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
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 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增生不一定导致肥大。
化生(正):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上皮或间叶组织)被另外一种成熟组织所取代的过程。
1.类型
●上皮化生:鳞状上皮;肠上皮化生
●间叶性化生:骨化生、软骨化生、脂肪化生等
2.意义
可逆性,病因持续存在时化生.上皮可癌变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原因:1.缺氧 2.生物性因素 3.物理性因素 4.化学性因素 5.营养失衡 6.神经内分泌因素 7.免疫因素 8.遗传性因素 9.社会心理因素
机制:1.细胞膜的损伤 2.线粒体的损伤 3.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 4.胞质内游离钙的损伤 5.缺血缺氧的损伤 6.化学性损伤 7.遗传损伤
细胞可逆性损伤
又叫变性,是由于因损伤而发生代谢障碍,致细胞或细胞间质 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细胞水肿(cellullar swelling)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
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
淀粉样变(amyloidosis)
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病理性色素性沉积(patholigic pigmentation)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细胞死亡
细胞发生致死性的代谢结构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可逆损伤
坏死
坏死(necrosis)- 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 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 细胞器膜)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 自身的溶酶体消化)并弓|发急性炎症。
1、坏死的基本病变
核固缩(pyknosis) :●表现为核缩小、凝集、呈深蓝色,提示DNA停止转录。
核碎裂(karyorrhexis) :●表现为染色质崩解为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核溶解(karyolysis):染色质中的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核的轮廓不清。
2.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凋亡
细胞老化
概念:是细胞随生物体年龄增长而发生退性性变化的总和,是 生命发展的必然。
1.细胞老化的特征
特征:普遍性、进行性或不可逆性、内因性、有害性
2.细胞老化的形态学
3.细胞老化的机制
遗传程序学说
端粒是每条染色体重复的序列(TTAGGG) ,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变短一些,而构成端粒的- -部分基因约50-200个核苷酸会丢失,以至细胞不再分裂。
其长短与细胞的'年龄’ 是负相关,细胞越老,端粒越短。
错误累计学说
细胞分裂时,由于有害物质的损害,DNA断裂突变,其修复和复制过程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