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椎管内麻醉》--腰麻
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统称为椎管内麻醉。根据注入位置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麻或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本篇主要介绍腰麻,腰穿也可借鉴。
这是一篇关于《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3的思维导图,有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等。
这是一篇关于肾上腺素受体的思维导图,包括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能神经及其递质的产生。
这是一篇关于《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的思维导图,内容包括体液、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系统、雌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SA)
脊柱麻醉,简称“脊麻”或“腰麻”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脑脊液),暂时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
脑脊液:比重:1.003~1.009,总量:120~150ml,蛛网膜下隙有25~30ml,pH:7.35
轻比重液
局麻药+较大量(6~16ml)注射用水
等比重液
局麻药+脑脊液,麻醉平面不确定,少用
重比重液
局麻药+GS(5%~10%)
麻醉范围易调整,最常用
阻滞平面
高位脊麻
高于T4
中位脊麻
T5~T9
地位脊麻
低于T10
鞍麻
阻滞范围局限于会阴和臀部
作用
直接作用
阻滞顺序
自主神经纤维(血管舒缩神经)
感觉神经(冷>>温>>对不同温度的识别>>慢痛>>快痛>>触觉)
运动神经(运动麻痹>>压力感觉>>本体感觉)
交感n比感觉n高2~4节段
运动n比感觉n低1~4节段
间接作用
循环
局麻药阻滞胸腰段自主神经
血压
阻滞交感节前纤维,小动脉、静脉扩张,回心血量下降(肺动脉压下降,V/Q比值降低,无效腔增多,PO2降低,PCO2升高),前负荷降低,心排量降低,血压下降
脊麻不损伤肝脏,但持续低血压,使有病肝脏恶化
阻滞平面越高,血压降低越快
老年患者、贫血、循环血容量不足、营养不良、长期卧床、水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CO2蓄积,体位改变
周围循环
交感阻滞,Cap前括约肌调节能力失调,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心排量降低
心率
减慢
阻滞平面过高(T4以上),心SNS被阻滞,迷走相对亢进
冠状动脉血流量
主要取决于平均动脉压(主要是舒张压)和心肌耗氧量
MAP=舒张压+1/3脉压差
MAP下降程度和冠脉血灌注量下降成正比
虽然血压降低,冠脉灌注量下降,但心耗氧量也减少(后负荷降低,HR降低),无心肌缺血
呼吸
脊麻时,呼吸平静,便于腹部手术操作(腰麻肌松充分)
主要看膈肌是否被影响
低位不影响
高位
腹壁肌肉松弛,膈肌更好活动,代偿肋间肌肉麻痹对呼吸的影响
阻滞平面越来越高,肋间肌广泛麻痹,甚至膈神经被阻滞,则呼吸停止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T4~5的交感被阻滞
胃肠道
交感阻滞,迷走占支配地位
胃
蠕动增强,胃酸分泌增加,幽门括约肌、奥狄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入胃
恶心、呕吐
原因:胃肠蠕动增强、胆汁反流入胃、低血压、脑缺氧、手术牵拉内脏
肠
肠曲收缩增强蠕动增强
肠痉挛
生殖泌尿
腰麻对肝肾无直接影响(肾脏血管不受交感控制),因低血压而产生间接影响
血压低于80mmHg,肾血流量和滤过率下降
MAP<35mmHg,肾小球滤过停止,但血压回升,即可恢复
副交感麻痹,膀胱平滑肌松弛,但括约肌不受影响,尿潴留
S2~4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很细,对局麻药敏感,感觉恢复,尿潴留仍然存在
膀胱收缩虽然是肌源性的,但PSNS兴奋促进收缩作用,SNS兴奋则产生排尿反射,同时进一步加强膀胱收缩
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
适应症
下腹及盆腔手术
肛门及会阴手术
下肢手术
分娩镇痛
手术时间在2~3h
禁忌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脊髓或脊神经病变者)
全身性严重感染
休克(绝对禁忌,脊麻后血压骤降,心脏停搏)、精神病、小儿等不能配合者
冠状动脉病变、脊柱外伤史或畸形、循环储备不够
腹内压明显增高者(大量腹水,巨大肿瘤),一旦腹压骤降,循环不稳定
并发症
头痛
最常见(年龄小、女性、穿刺针粗、妊娠、穿刺次数多等更常见)
穿刺后6~12h后发生,大多数维持1~4天
原因:脑脊液经过穿刺孔漏出引起颅内压降低和颅内血管扩张
术后仰卧并保持足够睡眠可减轻
尿潴留
男性更常见,可留置尿管
神经并发症
局麻药的组织毒性、意外带入有毒物质、穿刺损伤
脑神经受累(少了脑脊液的缓冲)、假性脑脊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神经综合征、脊髓炎
常用麻醉药
利多卡因
只做局麻,腰麻易弥散,平面不易有效控制
布比卡因
腰麻最常用
0.5%~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重比重溶液,阻滞到T10剂量:10~15mg
起效时间4~8分钟,所以调节平面不宜操之过急,以免平面过高
维持130~230分钟(2~4h)
罗哌卡因
毒性较小,安全性高,可产生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
阻滞分离---分娩镇痛
0.5%~0.75%罗哌卡因2ml+脑脊液1ml,重比重溶液,阻滞到T10剂量:12~18mg
维持80~210分钟(1.5~4h)
蛛网膜下隙穿刺术
侧入法
可避免棘上及棘间韧带,特别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患者、脊椎畸形和棘突间隙不清楚的肥胖病人
针尖进入蛛网膜下隙,无脑脊液回流,考虑病人颅内压过低
解决措施:压迫颈静脉、屏气,针尖旋转180°,注射器抽吸
阻滞平面调节
阻滞平面:皮肤感觉消失的界限
上腹部手术、剖宫产手术:T4
髋部手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10
足部及踝部手术:L2
局麻药的剂量是主要因素
穿刺部位
脊柱有4个生理曲度
前凸:颈曲、腰凸
后凸:胸凸、骶凸
仰卧位时,L3最高,T6最低
L2~3穿刺注药,转平卧,药往头侧走,麻醉平面高
L3~4或L4~5穿刺注药,转平卧,药往脚侧走,麻醉平面低
腹部手术选L2~3;下肢及会阴肛门不超L3~4
成人L2~3以下;小儿L3~4以下
体位调节和药物比重
注药后5~10分钟调节体位,重比重药往低走
注药速度
速度越快,阻滞平面越广泛,一般每5s注1ml
针尖斜口方向
斜面往头侧走,麻醉平面高
麻醉期间的管理
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平面高于T4,注药后15~30分钟,伴心率缓慢,严重者因脑供血不足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躁动不安
可快速输液200~300ml;无效则iv麻黄碱5~10mg,必要时可重复
心率缓慢则iv阿托品0.25~0.3mg
呼吸抑制
肋间肌麻痹,可快速吸氧或辅助呼吸
”全脊麻“引起呼吸停止、血压骤降、甚至心脏停搏,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胸外按压
根据原因来处理
注意凝血,脊柱情况,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