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诊法
中兽医的思维导图,主要从闻诊、间诊、切诊三方面进行了知识点总结,导图逻辑清晰,内容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用。
编辑于2022-10-28 21:41:47 广东第六章诊法
望诊
概念
是对患病动物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辩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主要内容:
望整体(神、望形态、望皮毛)望局部(望眼、耳、鼻、里色、望舌、望分泌物及排泄物等)。
望全身(整体)
精神(望神)
什么是神?
广义的神指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突出表现是眼神,“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神狭义的神是指动物的精神,信识和思维活动。
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通过望神可以了解患病动物 的精气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测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
神的几种表现
有神:精气充足,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正常,病轻浅,预后好
无神:精气大伤或邪重正衰,病情较重,多预后不良;
假神:灯灭前的最后一闪。"残灯复明“”回光返照“,多为临终前的预兆:
少神:慢性病常见的一种神装。表明时腑功能较弱:
形体
指动物外形、体质的肥瘦强弱
肥是肥胖,并非健壮。
肥而能食,为形盛有余;
肥而食少,是形盛气虚,多为脾虚有疾。
瘦指瘦削,亦非正常。
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形瘦食少,是中气虚弱。
形体强壮的家畜一般不易患病,一旦发病常表现为实证和热证;
形体瘦弱的家畜,正气不足较易发病,常表现为虚证和寒证。
皮毛
被毛的光泽,汗以及皮胰病等
表证辩汗
有汗:外感风那或风热或表阳不足证;
无汗:外感寒邪;
里证辩汗
自汗:日间汗出,动则尤甚者,属阳虚:
盗汗:睡则汗出,醒后汗上者,属阴虚证;
大汗: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者为实热证;大汗淋漓,肢冷,脉微欲绝者,属亡阳证,为重证、危证。
战汗:先有寒战,继而汗出者,是正与邪相争剧烈,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被毛与肺的美系
被毛竖立,皮肤紧缩——风寒束肺
皮肤瘙痒或风疹块——肺经风热
浑身瘙痒,擦树揩桩—肺风毛燥
皮肤
痈: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易溃易敛,因热毒熏蒸、气血淤滞所致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边界不清,无热少痛,因寒邪郁结、气血凝滞所致
疗: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状如针,顶白而痛,因邪毒侵袭,气血凝滞而致
动态
就是动物的动作和形态
1.马
健康
马喜长时站立,昂头不动,轮歇后蹄,形态自然。有时卧地,但人一接近即行站立。
病态
马在腹痛时常表现出起卧打滚、前肢刨地、后肢踢腹等各种不同动作。
直尾行,大肠痛;卷尾行,小肠痛;蹲腰踏地,胞经痛;肠鸣泄泻,冷气痛;急起急卧,脾经痛
冷痛初期表现为肠鸣泄泻,连连起卧,回头顾腹,而后则呈间歇性腹痛,
结症则表现为肚腹胀痛,不时起卧,站立不安,摇头摆尾,回头顾腹,粪便难下。
若起卧过程中突然腹痛停止,出现气促喘粗,鼻回粪水,浑身肉颤,汗出如浆,多为大肚伤或肠断(常见于胃破裂)。
四肢疼痛时,常表现出各种异常姿势和点头行步
昂头点,膊尖痛;平头点,下栏痛;偏头点,乘重痛;低头点,天臼痛;难移前脚抢风痛
僵直动态,如耳紧尾直,闪骨外露,牙关紧闭,口内流涎,四肢僵硬,形如木马,则为破伤风。
如腰背板硬,四肢如柱,转弯不灵,常为风寒湿痹。若伸头直项,回顾不灵,头项难低,多为颈部风湿。
膘肥体壮,束步难行,四肢如攒,多为五攒痛(蹄叶炎)。
有些疾病,通过对外形动态的观察,基本上就可以做出诊断。如患畜突然停止采食,烦躁不安,伸头缩项,口鼻回涎,或带有草料残渣,连声咳嗽,呼吸喘促,有呕吐和吞咽动作,则为草噎(食道梗塞)
精神萎靡,喘息低微者危;行走蹒跚,张口呼吸者危(濒死期);
急起急卧,突然而住起卧者危(内脏破裂);
汗出无休,心经危(虚脱、心衰、中毒)等。
2.牛
健康
牛休息时,常半侧卧,鼻镜上经常有汗,两耳前后扇动,用舌舔鼻镜或被毛,人一接近即行起立。起立时前肢跪地,后肢先起,前肢再起。卧地或站立时,常有节律地倒嚼(反刍)
病态
患病以后,首先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或停止,行步迟缓,两耳不扇。
站立时前肢开张,频频换脚,下坡斜走,磨牙吭声,常为心经痛(多见于创伤性心包炎)。
若站立无神,头低背弓,浑身寒战,多属脾胃虚寒。
若喘息气粗,摇尾踏地,左侧腹胀如鼓,则为肚胀(瘤胃臌气)。
若弓腰吊尾,尿淋漓,点滴难下,多为膀胱湿热(常见于膀胱、尿道炎、结石)。
若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牵行后鼻镜又有少量汗珠流出,排粪干小如算盘珠样,多为百叶干(瓣胃阻塞)。
3.羊
健康
合群性强
休息时,多呈半侧卧,人一来就站立。
病态
大致与牛相似
4.猪
健康
性情活泼,不时拱地,被毛光亮,鼻盘湿润,目光明亮有神,行走时尾巴不停地摆动,贪食,当人呼唤叫食时,即应声而望或速向食槽跑来,饱后多睡卧。
病态
首先是精神不振,呆立一隅,或伏卧不起,常钻草堆。喂饲时不想吃食,或走到食槽边闻一闻,又无精打采地离去。
若气粗喘急,颌下硬肿,咳嗽连声,口鼻流出黏液,行步不稳,甚至伸头低项,张口喘息,多为锁口风(猪肺疫)。
如咳嗽缠绵不愈,鼻咋喘粗,两欣扇动,甚或张口喘息,气如抽锯,或呈犬坐姿势,常为喘气病。
若突然不吃,体表发热,呼吸喘促,眼红流泪,鼻流清涕,浑身寒战,多为外感热证(感冒)。
若站立时后肢张开,卷尾少动,弓腰努责,卧多立少,粪球干小或不见排粪,多为便秘。
若食欲停止,喜立少卧,反胃呕吐,常为胃内宿食停滞。若去势后不久或身有破伤时出现四肢僵直,牙关紧闭,口流涎沫,耳紧尾直,可能为破伤风。
若卧地不起,声音嘶哑,四肢发冷等,属于危症
望局部
眼
眼胞(上下眼结膜肿胀、羞明流泪)
眵泪 (分泌物油)
就是眼屎
云翳(云蒙、白内障)
闪骨(第三眼睑)
瞳仁 (童人)颜色与光彩:
眼窝 与营养,水液有关:
耳
望耳包括望耳的轮廓、位置及皮肤变化等内容,对于犬,猫还应注意观察耳内清洁度、气味,外耳道的厚度等。
健康动物两耳灵活,听觉正常。
若两耳下垂无力,多为肾气亏乏、心气不足或劳伤过度;若见单耳下垂,弛缓无力,兼有口眼歪斜,多为歪嘴风(颜面神经麻痹)。
两耳竖立,触之温热,有惊急状态者,多为热邪侵心。
两耳背部血管暴起而延至耳尖者,多为表热证;
两耳歪斜,不时前后转动,多为失明动物的警惕性表现。
两耳凉而背部血管缩小不见者,多为表寒证。
呼唤不应,多属耳聋。
鼻
鼻孔
健康:
鼻孔洁净、湿润,能辨别气味
病态:
外感风寒
喷鼻、流清涕
肺热
鼻孔开张、鼻翼扇动
阻塞
呼吸困难(如感冒呼吸不畅)
鼻涕
健康:
无
病态:
寒
洁白滑利
热 粘黄稠
腺疫
鼻窦炎
脓性鼻液
鼻镜
健康:湿润有水珠
病态:热干,无汗
寒湿伤肾
湿润,汗水成片
外感风寒
鼻凉汗少
龟裂
危重证
口唇
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色
主热证;
3.黄色
主虚证、湿证(黄疸);
4.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
主肾虚证、寒证、水饮证、瘀血证
呼吸
呼吸是否均匀
饮食
食欲和采食量、采食动作和吞咽、咀嚼的情况
躯干
胸背、腰、肚等部位的变化
四肢
战立和走动时四肢的姿态和步态,以及四肢各部分的变化
二阴
前阴和后阴
粪尿
数量和颜色和气味、形状
望舌
即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舌与脏腑的关系
1. 舌尖属于心肺;
2. 舌中属于脾胃;
3. 舌根属于肾;
4.舌边属于肝胆
望舌苔
望苔色
白色:主表证、寒证;
黄色:主里证、热证;
望苔质
厚薄、润燥、腐腻、剥落
舌诊的意义
判断正气的盛衰;
分辨病位的深浅;
区别病邪性质;
推断病情进退;
闻诊
概念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闻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闻声音
叫声:语声强弱,语言错乱;
呼吸:频率、粗细、哮喘;
咳嗽:特征;
呃逆嗳气;
嗅气味
口气: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烂牙,或口腔不洁,或有胃热,或有内痈;
分泌物和排泄物
问诊
概念
是通过询问畜主,以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方法。
问诊的内容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哑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发病及诊疗经过
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
病畜来源及疫病情况
既往病史及生殖情况
切诊(脉诊和触诊)
脉的形成原理: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脉诊的临床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推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切脉(脉诊)
切脉的部位和方法
部位:
(左三部:心肝肾,右三关风气命:肺脾命门)“寸口诊法“即寸、关、尺三部(人);
马双凫脉(颌外):
猪、犬股动脉,
牛尾动脉.
诊脉方法:
中指定关法。
注意事项:环境安静。
指力:浮、中、沉(皮、肉、骨)。
脉象
概念
脉象:脉搏感应于手指的形象。
部位、速率、强度、节律、流利度、波幅等。
1.正常脉象(平脉):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来似连珠,过如流水,沥沥相连不断者,此谓平顺中和之脉也。
2.常见病脉(反脉)与主病
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
主表证
浮而有力
表实;
浮而无力
表虚;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水沉石。
主里证
里虚;
里实
触诊
温度
口
鼻
耳
体表及四肢
肿胀。
区分水肿、脓肿、骨肿
真肠入手
便秘
繁殖
若骨瘦如柴,肌肉塌陷,肉消著骨者,为气液干枯,脏腑精气衰竭,是无神之恶候,多预后不良。
浮沉反映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疼痛的性质
风痛:多在身体上部或呈游走性;
湿痛:重痛或痛如裹
寒痛:痛剧,遇寒痛加,得热痛减;
热痛: 红肿热痛,喜寒恶热,或痛如火灼;
虚痛:疼痛绵绵或时痛时止,喜按:
实痛:多疼痛较剧,持绒不止,拒按:
气痛:胀甚痛轻,或痛有走串;
瘀痛:痛处固定不变,痛如针刺,夜间痛甚
精气内守,神形外现
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假神是为什么?
中医“精神短少”=西医“精神不振”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