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一 综合素质
这是一篇关于科一 综合素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等。
编辑于2022-10-29 19:39:57 福建省教师资格证
教师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和基本要求(教育行为)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全班学生、某个人、不忽视任何一个、一视同仁、平等
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智育之外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某个学生正式差异
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老师不一般,想、做、活动,尊重想法,引导自主探索,鼓励动手。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提升学生能力
直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
发展学生主动精神
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要
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
提高素质 个性两全 创新实践 终身主动
新课改下的教学拀(教学行为 知识课堂)
以教育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生参与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学习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重结论轻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
过程
教学中不要只关注最后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关注学科→关注人
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品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学习过人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选)
强调甄别与选拔→发展性、激励性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社会实践重要途径
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 主阵地
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
xx做法是正确的/错误的,符合/违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身心发展规律性
顺序性
由…到…,存在顺序性和方向性
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
不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
发展不匀速
高速发展期
关键期
互补性
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个体差异性
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
以人为本
学生是发展的人
不歧视不否定潜能让学生做
学生身心发展有规律
遵循规律
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相信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容错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教师应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和帮助
学生是独特的人
某个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是完整的人
当成成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
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换位思考
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贯彻因材施教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让学生做、主体、因势利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动学习,调动积极性
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有主观能动性)
尊重想法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保护权利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 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对学生一视同仁,智育之外的。
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
xx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错误的,符合/违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多样性
劳动对象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教学更新,教育机智(突发)
主体性和示范性
榜样模范以身作则
连续性和广延性
时间延续空间广延
长期性
人才培养周期长,教育影响滞后性。
间接性
学生媒介
系统性〈群体性和个体性〉
劳动成果,个人劳动。
教师职业素养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本体知识)所交学科
科学文化知识(通识知识)学科之外
教育科学知识(条件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
能否有工作搞好关系
关注情境
成绩、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
以人为本
终身学习
1965年,法国教育理论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与学生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学与课程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编写教材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教学与研究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研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环境中, 反思行为 探究问题 总结经验
学校与社区
社区型开放教师
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初见颜开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师生关系
尊重和赞赏
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教学
帮助和引导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
自我
反思和终身学习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新 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学校反思。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
其他教育者
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 还要与其他教师发生联系,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 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特别需要教师间的合作。
赞助饭盒
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必须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 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无私奉献, 自觉做到对学生、对家长,对教师集体和社会负责。
问题方式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xx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第一步
该教师的行为是恰当/不恰当的,符合/违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
第二步(分〉
理论要求(10条)+结合材料分析(至少三点)
第三步(总)
总之,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错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引以为戒
教师职业理念
问题形式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步
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
第二步
理论要求加结合材料分析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观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兼顾学生个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
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把学生看做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做到因材施教。
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做到教育公平公正。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第三步
总结理论和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
爱国爱民 护党和护社义
守法
自觉遵法,履职权
不违背政策
爱岗敬业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爱岗
忠诚事业 志高远
勤恳敬业 乐奉献
敬业
认真负责不敷衍
关爱学生
师德的灵魂
关心尊重、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
关心健康护安全、维护权益
不讽刺挖苦、不体罚
教书育人
教师的天职
循规律施素教、循循诲人、因材施教
培养品行、激发创新 、促全面
不以分数为标准
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对自己
严于利己,以身作则
衣着语言举止
对他人
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和家长
对利益
廉洁、抵制有偿家教、不利职务谋私利
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崇尚科学拓视野
钻研创新提素养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法概述
教育法的内涵
教育法的特点
主体的复杂性
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教育法的体系
教育法的原则
教育法的功能
规范功能
标准功能
强制功能
预示功能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年主要内容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
宪法赋予教师的基本权利
教师法赋予教师的职业权利
教师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义务
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职业义务
规范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应承担的责任
教师体罚学生哺乳学生人格应承担的责任
教师实施性犯罪应承担的责任
教师实施其他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
学生权利的保护
学生的权利
人身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
学生权利的保护
学生人身权的保护
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侵犯学生隐私权
侮辱学生的人格
学生财产权的保护
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教育机会均
职业成就的平等
特殊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含义
本质
构成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特点
境界的高层次性
意识的自觉性
行为的典范性
影响的深远性
社会作用
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自省慎独提升自我
注重细节成就自我
中小学生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基本精神
职业行为
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思想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
人际行为规范
仪表行为规范
语言行为规范
教师行为规范主要内容
思想行为
教学行为
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努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人际行为
教师行为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践行
文化素养
著名科学家与常见科普读物
我国著名科学家
国外著名科学家
中外常见的科普读物
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
社会科学常识
文学知识与文化常识
文学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化常识
民族民俗
传统习俗
古代称谓
天文历法
古代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
常见借代词语
名胜古迹
世界著名名胜古迹
中国著名名胜古迹
美术常识
音乐常识
我国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
国外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
乐器常识
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
中国现代当代主要作家及作品
国外主要作家及作品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
古代
近代
现代
世界重大事件
艺术鉴赏与教学艺术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含义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的功能
教师基本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本质
认读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
理解材料中的重要概念
理解材料中重要句子
筛选并整合材料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材料中信息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材料中信息的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的基本概念
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
比较
类比
演绎
归纳
图形推理
信息处理能力
工具书的运用
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
课件制作能力
写作能力
常见写作文体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组织、剪裁材料
依据文章中心思想安排写作顺序
根据文章中心思想剪裁
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
结构安排基本要求
结构安排常见形式
布局谋篇的方法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