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机关功课51讲》智慧型机关干部的“是个必备”
读机关功课51讲有感,书里的经验、总结不是简单的鸡汤式开导,而是作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给我这刚入机关的小白指明了方向,给足了力量,让人能拿到起放的下,让人能看得开想得透。这本书特别适合刚入职的新人,对职场潜规则左右为难,拿不定注意的人,我为了方便日后查阅书中内容做了这个导图,分享给大家,也希望看到的人能看看原书,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编辑于2022-10-30 19:58:37 甘肃《机关功课51讲》 智慧型机关干部的“十个必备”
会与领导相处
密切练习领导
为什么要密切联系领导?
领导是决策层、指示层,大部分工作都是依据党委的决定和单位领导指示而行,机关干部是操作层、落实层,要得到领导的指示和支持,就要频繁与领导联系,否则就失去了工作的依据和遵循。与领导关系不密切,就得不到信任和重用,也就难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密切不是奴颜婢膝! 弊端:
1.影响个人形象
2.给个人带来巨大风险
3.容易败坏机关生态环境
“进了班子,不要进圈子”
4.妨碍个人茁壮成长
关系是瓷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本事是金饭碗,是会升值的。
这里所说的“密切联系领导”,绝不是搞诸如阿谀奉承、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卖身投靠等庸俗的东西,而是依靠高质量的工作赢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
怎样做才是密切联系领导?
把工作做出成绩来
做同一件事情,你要比别人做得好;别人也做得同样好时,你要比别人做得快;别人也做得同样快时,你要比别人成本低;别人成本也一样低时,你要比别人附加值高
办好领导交办的事
领导让办的事情,积极主动办,认认真真办,一定要办好;领导不让办的事情,坚决不去办,不能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既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办事要有根有据,有章有法,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不留任何后遗症,更不能影响领导的形象和威望。
不要有功利心
领导知道的远比你想象的多,不要试图用小聪明让领导觉得你干的多。
“只有埋头,才能出头”
群众口碑要好
除了能力、成绩还有群众基础
“这奖杯那奖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坚决服从领导
什么是服从?
服从是无条件的执行
对领导坚决服从,既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组织纪律、组织原则问题。
怎么做算坚决服从领导?
服从的显著特征就是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
“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结果就是种下“执行指示不坚决”“此人太无能”的印象
服从与盲从的区别!
服从
是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执行领导指示,只要是正确的,就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坚决贯彻落实;发现不正确、不妥当的地方,不能任事态发展,而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补救
盲从
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不论是非曲直,一律盲目执行。
盲从的危害!
鉴于盲目执行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告诫全党:“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工作如何做到服从而不盲从?
1.讲责任、明是非
执行命令时,要多想一想“这个决定对不对”“执行之后效果好不好”,三思而行
2.有勇气、干担当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错误指令,要敢于较真碰硬。是出于公心、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对领导负责,汇报内容有理有据,对事不对人
3.守原则、亦灵活
一定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了解掌握到的重要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提意见的方式、方法、时机、地点,有的必须事前更正,有的可以事中修正,有的还可以事后修补,视情况而定,灵活掌握。
真诚尊重领导
什么是尊重?
尊重是尊敬和敬重,但不是巴结讨好,逢迎献媚。
不论职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领导,也要保持自尊。
怎样做才算是对领导真正的尊重?
1. 要有领导意识
无论有多高的水平,资历多老,曾作出多少贡献,曾有过多少功劳、苦劳和疲劳,都不要混淆了角色,摆不正领导与被领导的位置。
和领导太熟悉容易忽视领导关系,产生松懈麻痹,不谨慎,甚至“放肆”
这里所谓的有领导意识,就是不论你和领导的关系多么密切,领导就是领导,被领导就是被领导,这个意识要非常强。
私下单独相处,可以随便
公共场合,要正规礼貌,不事态
和领导外出,做好工作,排好行程,注意礼仪,维护领导尊严和风度
和领导接触,要口风紧,不传家室、闲话
和领导交谈的注意事项:
1.注意谈话的政治性
2.注意谈话的从属性
3.注意谈话的事务性
4.正确对待谈话的被动性
2.要有距离意识
像是地球与太阳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
怎样地距离算恰当?
不掺和领导的家务
掺和到了领导的家务之中,有意无意知道了领导的“家丑”“家财”“家密”,就为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也容易引起领导的猜疑。
不迎合领导的嗜好
嗜好:多指不良的特殊爱好
不要投其所好,助长不良嗜好
不伤害领导的面子
对机关干部来说,对于工作上的分歧,既要在思想上消化,保持同领导继续讨论的机会,更要在行动上按领导的决定坚决执行,特别要防止过激的言行伤害领导的自尊心和面子。
被人误会特别是被领导误会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即使在这种境况下,也没有必要对领导不尊重、与领导把关系搞僵了。因为你毕竟还要在他手下工作,从大处讲,事业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你干事业也不是为了他,在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委曲求全。孔子讲,对鬼神敬而远之,这种策略很好,没本事的领导肯定不是菩萨,而是鬼神,你对他不要抱多大幻想,一定要“敬而远之”,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大小工作不出纰漏,他也奈何不了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3.要有掩护意识
作为部署,在处理棘手问题过程中,应发挥好分责、缓冲、匡正三个方面的作用。
分责:在工作中强挑重担,知难而进,为领导分忧
缓冲: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和容易激化的矛盾时,要打头阵给领导决策留下缓冲时间
匡正:对领导的失误和不完善的决定,要出于公心进行纠正和补充
在工作中具体如何掩护领导?
一是当领导不太清楚下面的事情,或者下面不太领会领导的意图时,机关干部应多做沟通工作,起到桥梁作用,使上下之间协调一致。
二是当贯彻涉及诸如职级调整、纪律处分、进退去留等切身利益的组织决定时,机关干部应多做疏导工作,起到必要的掩护作用,不能动不动就把领导推到第一线,以使工作留有回旋余地。
三是当领导的意图与下面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产生强烈反应时,机关干部应多做化解的工作,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及时查清情况,提出建议,力避产生对立情绪。
4.要有本分意识
怎么算守本分?
在领导面前,未经核实的情况不能乱讲,没有依据的意见不能乱提;在机关不能炒作未公开的领导意见,不能背后说三道四;到基层讲话办事也要注意分寸,不能盲目迎合一些消极情绪。
具体如何做守本分?
忌场合越位:正规、公开场合避免喧宾夺主,有失礼仪
忌工作越位:注意自身角色,找准立足点,摆正位置,别干了领导的工作
忌决策越位:干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坚持“四不允许”
不允许因为领导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便与领导纠缠不休; 不允许到处散布自己的反对意见和不满情绪; 不允许随意猜疑或歪曲上级指令; 不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自行其是,甚至分庭抗礼。
怎样的关系算不正常?
对领导唯唯诺诺,甚至阿谀奉承,犹如“主仆”关系
对领导敬而远之,不敢直言相谏,好像“猫鼠”关系
自认为是领导面前的“红人”,能让领导言听计从,自己看作是“哥们”关系
把分管的业务看得很重,不愿让领导当家插手,领导处事还得跟他商量,成了“协作”关系;
对领导的指示坚决不执行,或者所提意见建议得不到领导批准时,发牢骚,讲怪话,颠倒了上下关系
竭力成就领导
领导的成功在于带领手下的人都成功,手下人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即“双赢原则”
如何做才算是成就领导?
领导有指示,你要有落实
1.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2.要有解决问题的态度
“态度”由内而外分为三层
心态:想什么,怎么想
状态:做什么,怎么做
姿态:怎么对待他人
3.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领导有决心,你要有信心
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都不要退缩,一切要以实现领导的决心为出发点和归宿
领导有难题,你要有点子
领导来不及考虑的问题,你能提前想到
领导想到的问题,你能具体细化
领导担心的问题,你能提前预见
领导希望解决的问题,你能有法破解
领导有疏漏,你要有补救
疏漏的产生: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情况不断变化,计划不如变化
领导有分歧,你要有化解
面对领导一件不和该如何处理?
从容应对尴尬场合
不在你工作范围内的“沉默是金”
在你工作范围内的,领导不问不吱声,领导问什么,不带渲染的申述事实
灵活处置不同意见
出现分歧,要充分考虑领导的基本意见,开动脑筋,迅速寻求一种使不同意见的领导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使领导能接受,又可待情况变化后迅速调整
巧妙化解分歧观点
一是按“时间先后”来处理。即哪个领导先说了就按照哪个领导的意见办。这实际上是不等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就执行,可以避免听谁的话不听谁的话之嫌。
二是按“职务高低”来处理。也就是谁的职务高就主听谁的。虽然职级低的领导心里不高兴,但是不能完全埋怨机关干部,即使有意见也摆不到桌面上来。
三是按“实效大小”来处理。也就是你认为哪个领导的意见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就按哪个领导的意见来办,并把自己的认识向持有不同意见的领导讲清楚。
四是按“兼顾左右”来处理。也就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领导的意见尽量照顾到。
更高明的额处置办法:
一是事前影响法。
办事工作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提前考虑到领导间出现不同意见,提前干预,避免矛盾升级。困难在于你必须充分了解领导,熟悉工作,有过人的眼光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二是适当缓办法。
不同的领导意见安排了不同的工作方向,左右为难时,不是紧急事可以先放放,让领导问起时适当解释:1.这件事推动对单位建设作用不大,时机不成熟,应该适当推迟;2.领导意见不统一,我们执行贯彻有困难,并恳切希望领导部署工作意见尽量一致。
领导有批评,你要有改正
对待领导的批评,一定要有个正确的态度。领导能批评你,说明他对你关心,对你爱护,对你重视。有的机关干部说,能被领导批评也得有资格。如果领导都懒得批评你了,说明你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位置了,这话不无道理。所以要记住这句话,严师出高徒。不批评不进步,不磨砺不成才。如果你能经受得住批评的考验,而且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按领导意图办事,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虚心学习领导
“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
树立一个标准
一个标准就是做第一等的工作,创第一流的成绩。
打牢两个基础
一是理论基础
有了理论素养,才能在繁纷复杂的形势面前心明眼亮,不迷失方向。
二是实践基础
没有实践基础,就根基不牢,就做不好工作。
具备三种力量
一要具备真理的力量
机关干部一定要掌握基本理论、重大理论、现实理论,要相信真理。对待科学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要具备知识的力量
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概括成“飞机型”
“机头”是掌管方向的,主要是马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时期的最新理论成果
“机身”是机关工作的有关理论、法规和实践经验。
“两翼”是做好机关工作的相关知识,如哲学、文学、美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
知识贫乏是机关干部的一大忌讳,一定要知识丰富,上知天文地理,中知人情世事,下知鸡毛蒜皮。
三要具备人格的力量
就是怎么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做到四句话
一是勤于学习
嗜书如命,手不释卷,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二是勇于实践
有实践、有经历、有阅历。
学历+经历+阅历=能力。
三是善于总结
四是敢于创新
如何在工作中创新?
(1)吃透上头的。就是对上情吃得很透,理解得很准,这是机关谋划指导工作的依据
(2)摸清下头的。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本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所属单位的优长和薄弱环节一清二楚,这是机关出谋划策、指导工作的基础
(3)了解外头的。就是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外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经验,加强横向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信息也是财富,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是绝对做不好机关工作的
(4)形成自己的。就是要做好“结合”的文章,使“上头”“下头”“外头”相互结合,相互催化。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结合”
(5)见到实际的。机关工作谋划创新,“形成自己的”只算完成了这篇文章,还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它变成党委领导的决策意见,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所以,不能满足于想出来了,写出来了,讲出来了,还要在决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见到工作实效
练好五项基本功
一是“头功”
就是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学习、思考、谋划、总结,做一个有思想的机关干部。要“武装”自己,不要“包装”甚至“伪装”自己。
头脑里要装三个东西,一要装科学理论,二要装渊博知识,三要装英雄形象。
脑袋决定屁股,思考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
二是“口功”
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口才是机关干部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
会讲话的标准是“四头”
(1)有听头。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有新鲜东西。
(2)有笑头。你讲的妙趣横生,不沉闷,能够调动起他人的兴奋神经。
(3)有说头。听了你的讲话后,大家自发地讨论、议论、评论。
(4)有想头。过了多少年,人家还能想到你的讲话,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是“腿功”
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广交朋友
少往上面跑,以避跑官要官之嫌;少往外地跑,以避游山玩水之嫌;少往街上跑,以避吃喝玩乐之嫌。这几句话很有道理。总之,要管住自己的腿,该去的地方要经常去,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四是“手功”
机关干部的“手工”,总体要求是“把公文写成美文”。
写出的文章,要达到四点要求
(1)言之有物。不要无病呻吟,空洞无物
(2)言之有理。道理上站得住脚,不能强词夺理
(3)言之有序。逻辑性很强,条理很清楚
(4)言之有趣。尽量有点文采,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养成六个习惯
每年至少读一本好书
每年至少解决一个棘手问题
每年至少出一个好主意
每年至少作一次好的报告或讲座
每年至少写一篇好的文章或起草一份好文件
每年发现总结推广一个好的典型单位或个人
田将军有一次给大学生讲“人生十宝”
第一宝,结交两个朋友:运动场与图书馆。
第二宝,插上两个翅膀:理想与毅力
第三宝,培养两种功夫:本事与本分
第四宝,乐于吃两种东西:吃亏与吃苦
第五宝,具备两种力量:思想的力量与利剑的力量
第六宝,构建两个支柱:科学与人文
第七宝,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的秘诀在早上,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第八宝,配备两个保健医生:运动与乐观。
第九宝,争取两个一致:事业与兴趣一致,婚姻与爱情一致
第十宝,追求两个极致:一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二是把自身的寿命延长到极致。
善于约束领导
依靠感情约束
实践证明,同事之间也好,上下级之间也好,感情问题至关重要。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有事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
怎样才能与领导密切感情?
要强化“自己人效应”。一般都是相互认同和彼此信任的,这种现象叫“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体现的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同志关系、平等关系。
机关干部培养与领导的感情,不是靠送丰厚的礼物,而是靠出色的工作表现。“最好的礼物是工作,最硬的后台是群众”,对这句话我体会深刻。
依靠水平约束
你不可能强迫领导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只能通过施加影响使领导自觉自愿地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在机关工作,不会影响领导,就很难显示出自己的价值,也就很难有大的作为。
依靠法规约束
机关干部平时要多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运作细则,争做本职、本行业的“政策法规通”。同时,也要多向领导宣传与本职业务有关的政策规定及要求,使他们明确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一旦发现他的做法有悖条规,要及时指出来,解释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依靠人格约束
“人不可以使自己位高,但可以使自己崇高。”
优化人格,重要的是驱除私欲。无欲则刚,无私才能无畏。
优化人格,有赖于端正人生价值观。
掌握办事要领
按领导意图办
领导意图?
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作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
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是按领导意图办事的基础和前提
悟透领导的本意
理解领导的深意
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
一是内容——办什么事?
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
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
跟上领导的思路
1. 要掌握领导的关注点。
2. 要掌握领导的着力点。
准确理解领导对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之处、什么是必须克服的薄弱环节、什么是必须预见的牵连影响、什么是必须防范的重要情况,等等
3. 要掌握领导的警觉点。
领导可能担心、顾忌、反对的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谋划和工作,把可能遇到的情况理清楚,并且有相应的设想和方案,让领导放心。
4. 从领导的言谈中捕捉。
机关人员要及时记录领导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的系统或随机讲话、谈话,善于将其联系起来,从中分析意图。
5. 从领导的行动中掌握。
领导去哪里,抓什么,怎么抓,反映了他对这个单位、这方面工作的关心程度,反映了他的决心和意图。
6. 从领导的文办中摸清。
机关干部要善于从领导的讲稿、批示中把握其思想。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应该通过领导的言谈举止连贯而不是零散、系统而不是肢解、全面而不是单一、深入而不是肤浅地分析和把握领导意图。
经常与领导交换思想
当你在工作中将提出一个新点子时,都可事先将自己的想法、打算、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等,采取“探路”、咨询、询问、复述等方法,事先向领导作个汇报,进行必要的事先认定,使不明确的明确,明确的更透彻,不完善的完善,完善的更完美,以便真正将你的建议和点子报告领导时,领导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迅速作出答复。
与领导交换思路
首先要注意选择最佳时机和场合。
相对平等位置的平台上进行
其次要重点与本部门的主要领导交换思想
再次是方法要灵活
按规定程序办
程序是工作步骤和层次。按既定程序办事,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一环。程序坚持得好,可以减少矛盾,提高办事效率,否则会贻害无穷。
按程序办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一是不能简化程序
特别是重要人事问题,按程序要求,应是逐人汇报,逐个通过。
二是不能增加程序。
多一道程序,画蛇添足
三是不能乱了程序
按工作职责办
“两个不均”的现象:一是忙闲不均,二是苦乐不均。
机关都是因事设位,因责设岗,必须强化按职责办事的意识
一方面,要讲职业道德,谨防“不作为”心态。
“不作为”的四种类型
一是熟视无睹型
工作范围内的视若不见,置若罔闻,袖手旁观
二是不以为然型
对问题不以为然,觉得是虚张声势
三是相互推诿型
踢皮球、和稀泥、撂挑子
四是冷漠无情型
再一方面,要按级尽责,谨防“多管闲事”。
“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大事要细办
大事怎么细办?
就是要始终关注大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防止因1%的疏忽,导致100%的失败。
就是要对大事中的每个细节考虑周全,防患于未然。
就要确保所办之事准确无误,不能产生任何歧义和纰漏。
怎么办不算细办?
交给一项任务,不愿意作深入细致的思考研究,而是草草办完交差了事,总觉得上面有人把关
起草文电时,懒得追求精品佳文,粗制滥造就出手,缺乏精雕细琢的精神;
到基层调查研究,浮光掠影,跟在别人后头跑跑转转,缺乏深钻细研的精神
在学习上,坐不住,学不进去,缺乏潜心学点知识、提高素质的精神。
那些事办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关乎国计民生问题
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
群众十分敏感的问题
群体性社会问题
涉及军地军民关系
国际国内关系的问题
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办得有根有据,有章有法,有理有节,有始有终
急事要慢办
急事就是紧急严重的事情。比如说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料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等等,不常发生,但是发生就是严峻考验
急事怎么慢办?
事情再急,也不能慌了手脚、也不能乱了章法、也不能顾此失彼
轻事要重办
要高度重视小事
干小事是对一名机关干部的更大考验,小事干好了更能体现本色。有人说,从文字校对中能看出你的工作细致程度,从起草通知中能看出你的文字功底和对领导指示精神的把握能力,从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中能看出你的沟通能力,这些话很有道理。小事里面见精神、见人品、见能力、见作风。
要认真关注小事
越是领导关注不到的部位,越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做好拾遗补阙的工作。
要耐心做好小事
特别需要耐心和恒心,要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认真办好每一件小事。
熟事要生办
把熟悉的事情当作不熟悉的事情来办,做到“三防”
一防不准确
机关干部处理任何工作,都要追求实事求是,准确无误
向领导反映情况,要出于公心,全面准确
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二防不精确
三防不认真
再熟悉的事情,也要坚持高标准,不粗枝大叶、马虎应付、自以为是、得过且过。
上通下达无非是口头、文字、图像三种形式,把握三个准确
:一要准确把握上通下达的内容,应该向上级报告的一定要如实报告,应该向下级传达的一定要不折不扣地传达;
二要准确把握上通下达的范围,该向哪一级报告就报告到哪一级,该传达到哪一级就传达到哪一级,不随意扩大缩小;
三要准确把握上通下达的时机,向上报告要及时,向下传达要适时。
难事要易办
做到难事易办,根本的还是正确对待面临的难题
首先,不要夸大难题
不妨对自己问这样的问题:“这件事造成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样的最坏打算?”
其次,不要低估难题
再次,不要回避难题
生事要熟办
自负是办事成功之大敌,面对没有从事过的事情,无论多么简单,你若自负自傲,必定自食苦果。
传给你几条秘诀:“首长不讲我先讲,试试话筒响不响;首长不行我先行,探探道路平不平;首长不尝我先尝,品品饭菜香不香。”听罢此言,他这才真正体会到“看人挑担不费力,事不经过不知难”。
什么是生事要熟办
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要求,没有办过的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要以老实的态度,虚心的态度,慎重对待。只要是不明确、不熟悉的工作,一定要下工夫搞明白,力求熟悉它、精通它,这就是“生事熟办”的基本内涵
怎么做事生事熟办
要熟悉政策
政策法规是机关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遵循。
在参与某项工作之前,要抽出时间对相关政策、资料熟悉一下,有备无患,同时也有助于深入研究问题。
要熟悉程序
机关工作不能随心所欲,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一定程序的
程序坚持得好,可以减少失误矛盾,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办事效率,否则会贻害无穷
一要明确“办文”的程序
二要明确“办事”的程序
要熟悉规则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特事要特办
什么事是“特事”
就是特殊的事情,通俗地讲,就是那些超越常规的事情。
按常规的思路和办法办不了、办不好,它需要贯彻“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原则,用特别的思路、特别的措施、特别的手段、特别的方法来办理
如何特事特办
化复杂为简单
我们所说的化复杂为简单,绝不是鲁莽行事,简单从事,遇事急躁,处事毛糙。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既需要以大胆果断的行动打开局面,排除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和阻碍,义无反顾地坚决走向既定的目标;也需要沉着、冷静、细致、周密的思考,像高明的医生一样,号准脉搏,找出病源,拿出“药到病除”的良方。只有把果断的行动建立在周密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之上,才能迅速、简洁、有效地处理好各种复杂问题。
化危机为机遇
其实“危机”一直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危险”和“机遇”。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所以,遇到危机问题,不要叹息,不要沮丧,要用心去捕捉危机中的转机,就可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化被动为主动
其实“危机”一直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危险”和“机遇”。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所以,遇到危机问题,不要叹息,不要沮丧,要用心去捕捉危机中的转机,就可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五千五万”:想尽千方万计,说尽千言万语,跋涉千山万水,排除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我觉得,有了这“五千五万”精神,什么样的被动局面都会扭转。
化庄严为诙谐
就是用幽默诙谐的方法解决那些不好解决的严肃事情。
幽默诙谐的好处很多,它可以创造亲切、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增加欢愉情趣;可以化解尴尬场面,活跃现场气氛;可以淡化矛盾,消除误会,等等。总之,轻松的问题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方法来解决,沉重的问题也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解决。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特事特办对办事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为“特事”都是非常规的,“参照系”不足,全凭办事者“摸着石头过河”,风险性极大。这类事情,你如果办好了,是应该的,这是你的职责所在。如果办不好,就要承担责任。所以,办“特事”时,一定要出以公心,公正处事,慎重从事,不能打着“特办”的旗号,办那些不应该办的事。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不能办损公肥私、假公济私、损人利己、只对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有好处的事。
有事要快办
大凡会办事的人,都能做到,越是不急的事情,越是抓紧时间办。一方面,早办完早见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脱不了办,早办完早解脱出来,把精力转到其他工作或学习上
贵在能参善谋
胸怀全局想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清人陈澹然也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凡能参善谋的机关干部,总是宏观在握,全局在胸。
他们看问题时,不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他们处理问题时,总是善于系统地分析和全盘运筹,能够清醒地估计到本单位、本部门在国家、军队、地区等建设大系统中的恰当位置,从而能够自觉地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拿大方略。
如何做到胸怀全局
提高站位点
站立点不高,常常有如下表现:一是想问题、看问题视野比较窄,往往走不出个人和业务部门的圈子,缺乏通观全局的意识;二是处理工作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多,从某一方面考虑多,从眼前需要考虑多,而从工作的全局背景、整体要求、长远发展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着眼不够;三是对想全局、谋大计缺乏兴趣,而对掌握一些微观管理权、控制权很感兴趣,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一些具体事务上;四是谋划工作喜欢就事论事,不善于从根本上、全局上进行分析和阐述,因而提出的意见、建议层次很低,被领导采纳的概率很小。
提高站立点,就是要通观全局,俯瞰复杂纷繁的形势,把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对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人对革命前途产生悲观情绪,怀疑红旗能打多久,毛泽东却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论。为什么他独具慧眼?其根本原因是他站在全局的制高点上看问题。有的人光看到井冈山一隅之地,红军几万人,反动派几百万,井冈山方圆几百里,白区是九百多万平方公里,怎么能行?毛泽东不仅看到了井冈山,还看到了全国的军阀,看到了世界的列强,认为尽管军阀的反动本性是一致的,但在行动上统一不起来,这是因为中国的军阀是受世界列强制约的,而列强在华利益不一致,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被共产党所利用。不仅如此,毛泽东还看到了我们党、军队的性质和作用,看到了井冈山的群众基础。正因为毛泽东通观全局,才制定了井冈山斗争的正确策略。
不同层次的机关,有不同层次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视角和层次,提高站立点,归根结底要求机关干部跳出就事论事的小圈子,着眼全局出谋划策。在为领导当参谋、提建议的时候,不要只把眼光盯在自己的业务上、局限在本单位的领地内,要从全局上观察;不仅要想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要想到上级作指示、提要求的意图,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上一级甚至更高一级去比较定位;尽量掌握全局上的情况,既掌握分管的业务工作,还要掌握“圈”外的情况,思考“圈”外的问题;把具体情况拿到全局上来分析,看它在全局上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占多重的分量,确保提出的意见建议与这项工作在全局上所处的地位相称。另外,还要想到与单位领导把握问题的方向、起点、原则是否吻合,放到领导的角度会不会偏、会不会小,与领导的关注重点、思考的着力点是否一致。
放远观察点
放远观察点就是要求人们在观察、思考问题时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远见卓识。能够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关联,预先看到前途、趋势和去向,作出科学判断。
放远观察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空间上讲,要看到事物方方面面的内在联系,不能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局,只看到要素看不到整体。二是从时间上讲,要看到事物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内在联系,不能只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只看到当前看不到长远。
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工作时,既要看到起因,又要想到结果;既要看到现状,又要想到趋势;既要看到当前,又要想到长远。一句话,在为领导出主意、提建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而且要考虑事物的来龙去脉。有没有着眼于发展的科学预见,有没有富于远见的战略思考,是能否正确、科学地实施筹谋划策的重要前提。
深化思考点
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进行理性思考和理性思维,这是参谋人员的思维特征标志之一。
事实证明,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深层次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被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所掩盖,仅靠直观、靠经验是感觉不出来、认识不清楚的,只有靠敏锐的理性眼光和深刻的理性思维才能把它揭示出来。因此,深化思考点的关键是能不能、善不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怎样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呢?
一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和发现事物本质相关的各种现象。二是要有深刻的分析力。善于分析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哪些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哪些是起长期作用的因素。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力。通过对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总体来说,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深思熟虑,想深想透,把思维的关注点放在那些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上,通过深刻的理性思考,提出独到见解,拿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建议和策略。
健全谋划点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些看上去很好的政策和措施,在局部可行,在全局上却行不通;或者暂时可以,一段时间后却弊端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事物整体系统中的相关要素考虑得不够全面。
要想谋划全局,首先看问题要全面,要有较宽的视野。不能只看到要素,而看不到整体;不能只看到要素的独立存在,而看不到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他的谋略思维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的,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一个好的建议方案,各个要素都应该是全的
不仅有方案,而且要有充分论证。
论证既要有优点,又要有缺点,特别是要把困难因素、风险因素讲清楚,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有利因素,隐瞒不利因素,尤其是不能把方案说得尽善尽美、白璧无瑕,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要有比较
各种方案之间,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对技术因素、工作进度、成本费用和难易程度、主客观条件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比较,这样有利于决策层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方案建议要具体
不能太原则、太笼统,不能只有为什么、是什么,没有怎么办,缺乏操作性,使人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任何建议方案,都应该做到: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
抓住重点出主意
我们在出主意、提建议时,怎样才算抓住了重点呢?
一看领导是不是很关注
一般来说,领导关注的都是重大问题、根本问题。机关干部必须围绕领导的关注点来思考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这样才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
二看当前是不是很急需
一般来说,各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矛盾,一个是棘手问题。所以,机关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首先要围绕主要矛盾出谋划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个单位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领导机关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矛盾的,解决一个矛盾,工作就会前进一步,解决了主要矛盾,单位全面建设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机关干部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要能拿出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和章程。只要准确地捕捉主要矛盾,并对矛盾深入研究,及时提出解决的看法和办法,就是最急需的好点子。
再一方面要围绕棘手问题出谋划策。所谓棘手问题,就是情况复杂、困难较多、阻力较大、头绪较乱、左右为难、难以驾驭的问题。机关干部如果能在解决棘手问题上开出药到病除的良方,那将为领导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看其中是不是有创新
能参善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创新相伴的。一个人提不出新的理念、新的看法、新的办法,很难称得上是能参善谋。
创新有三要素
即选题必须是某个领域独树一帜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没有现成的,必须是自己独出心裁想出来的;
体现这个方法、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工具,必须是自己设计创造的,而不是用钱能从什么地方买来的
创新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是一种创新;对存在的老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同样也是创新
着眼实效高谋划
要能行得通
现实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机关干部提出的建议,理论上可行,实际上行不通;局部可行,全局上行不通;暂时可行,一段时间后就行不通。这就提示我们,在考虑问题、提出建议的时候,不能一厢情愿,不要出那些一听似乎不错,实际根本行不通的主意。
真正行得通的好点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中要害,或者完全符合实际;
其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易于落实,能够办得到
再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便于检查,便于工作成效不断巩固和发展
须是符合单位实际的点子,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融会贯通上级指示,结合本单位实际,具有单位特色,能走出一条新路,能取得崭新的业绩;必须是既治标又治本的点子,深谋远虑,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取得全局的、系统的、长远的效益;必须是快刀斩乱麻的点子,能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久拖不决、久治不愈的问题较快得以解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防止后遗症
有的点子确实能够解决问题,但把老问题解决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甚至留下久治不愈的“后遗症”。
利要大于弊
任何决策建议,都可能有利有弊,有风险性。
经验教训告诫我们,机关干部在为领导参谋的过程中,应认真权衡利弊得失,看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失败的风险。
有的决策建议,要进行精确计算,其中重大的决策建议,还要交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系统论证,以对其效益和风险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有的决策建议,要按规定程序履行论证手续,如进行立项论证、各类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总体技术方案论证等,从中选定出最佳方案。总的要求是,要纵横比较,反复衡量,系统论证,力求找出利大于弊的最佳途径,以及探索趋利避害的方法和措施,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利弊相权取其利,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形成基本意见或处置建议,供领导抉择。 不出馊主意
不出馊主意
要把动机与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好心要办好事,不能好心办坏事。再好的点子,如果与党纪、军纪、国法和政策、制度、规定相偏离,甚至相抵触,只能称之为“歪点子”“馊主意”。对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机关干部,一定不要出有违规嫌疑的点子。具体讲,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投机行为,防止亵渎政策这条“生命线”;不搞“知法违法,钻法律空子”的冒险行为,防止触摸法律这条“高压线”;不搞“无视规矩,擅闯红灯”的散漫行为,防止越过纪律这条“警戒线”
出谋划策的时候,反复思量:看出的点子是否符合党纪国法、政策规定,有违规嫌疑的点子坚决不出;看出的点子是否符合我党优良传统,影响领导机关形象的点子坚决不出;看出的点子是否符合实际,不受群众欢迎的点子坚决不出;看出的点子是否经济实用,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点子坚决不出。
练就生花妙笔
笔杆子创奇迹
手中有妙笔,腐朽化神奇
手中有妙笔,方能显才智
手中有妙笔,领导尊重你
在单位最受尊重的人,往往是那些最有才华的人。而最有才华的人,往往又是与“笔杆子”的赞誉联系在一起的
手中有妙笔,要靠多磨砺
把公文写成美文
综合机关的公文,比较常见的话语病有四点
一是正确的废话。
挑不出毛病也抓不住把柄而又毫无意义的话
二是漂亮的空话。
也就是没有营养的话。
三是严谨的套话。
是那些长此以往形成固定套路的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因循惯例的套话,一类是配套成龙的套话。
四是违心的假话。
指的是在机关内部,有些话,明明是假却要默认为真,腹诽、装傻可以,但绝对不能点破。
怎么叫不好,怎么才能写好?
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把公文写成美文,起码要具备“通俗、深刻、简明、生动”等方面的特征。
通俗——深入浅出,言近旨远
文章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
美国文化界对于什么是名著,提出六条标准:一是通俗的,二是读者最多,三是言近旨远,四是持久不过时,五是教育性、启发性,六是涉及人类生活。前三条标准,都是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什么样的文章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外行人能看懂,内行看着不外行。”
深刻——触及问题,观点鲜明
无论是实用文章,还是文学作品,有的写出来后影响非常之大,甚至流传千古,成为千古绝唱。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关键看是不是触及了问题,是不是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写。
凡是触及问题的,影响就大,流传就远,反之则无病呻吟,有的只是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
我们要把公文写成美文,就要敢于触及问题。
首先,触及的问题越尖锐、越突出,引起的影响就越大。
其次,触及的问题涉及范围越广泛,引起的反响就越强烈。
再次,触及的问题越难解决,在历史上反复的次数越多,影响越长 远。
简明——简洁明快,言约义丰
如何写出简明的公文?
一是“惜时如金”与“惜字如金”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宝贵。如果讲长话、写长文,作者耗力,受众耗神,大家耗时,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耽误不起的。用鲁迅的话说,这“无异于谋财害命”。讲话为文,应强化时间和效率观念,真正把惜字如金、惜时如金,落实到每一篇文章、每一篇讲话中去。
二是“接受心理”与“传播规律”
恰恰是因为精短,更容易让人接受和传播;因为文小而容量大,才让人受益匪浅。真所谓黄金一点,胜于柴草一堆。三言两语,而掷地有声;三五百字,而流芳百世,这就是无情的传播现实。a
三是“烦琐哲学”与“群众观念”
能否把会议开得短而又解决问题,把话讲得简洁有力,把文章写得短小精悍,不单纯是个文风问题,也是个群众观点的问题。烦琐哲学要不得,群众观点不能丢。
四是“少而精”与“博而深”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通。“简”不是没话可说,没事可写,而是要通过“量”的减少,实现“质”的提升,做到简而精、简而实、简而新。“简”还要以“博”为基础,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从工作方法上讲,王德波先生提出,需要掌握如下写作技巧:
一是缜密思考,想明白再写
一些常写材料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刚拿到一个题目后,往往会感到头大发蒙,不知道从哪儿入手。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语言大师告诫说: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也不要无病呻吟。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来一番学习思考,在头脑中过过筛子,形成一些基本概念和想法,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必然味同嚼蜡
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应该是现代公文的一个追求。就像军人打靶一样,瞄准靶心,讲“十环语言”,切中要害,干脆利落。
三是把握轻重,抓住要害
一份公文,一篇文章,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多个层面。既有轻重之分,也有缓急之分。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就应抓住重点、抓住要害,做到以重带轻、以急带缓,切勿贪大求全、平分秋色、面面俱到。
四是高度概括,萃取精华
文章要写得短而精,有分量,就需要在提炼概括上下功夫。 简练离不开概括,概括就要广采博收。老舍先生说:“简练须要概括,须要多知多懂。知道一百个人,而写一个人;知道一百件事,而写一件事,才能写得简练。心有余力,有所选择,才能简练。”
五是控制展开,干脆利落
文学是剪裁的艺术。要想短而精,就应选择那些非写不可的东西,选择那些以一当十的东西,选择最能精确表达思想的布局和层次的东西。兵不在多而在精,素材不在多而在管用。对每个思想元素、每个字句,都应来一番“检阅”和把关。精而管用的,用在关键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一律进行压减和“淘汰”,力求使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六是精心修改,反复锤炼
好材料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生动——能说服人,能打动人
胡乔木在《怎样写文件》中曾提出公文生动的三条标准: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二要看得懂;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
要注意以情动人
首先,位置要摆正,不居高临下。
不论代机关还是代领导,都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始终以普通人的态度出现,不摆架子,不神气十足,这样笔下出来的东西就自然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会多用常见句,少用晦涩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启发句,少用命令句。“面目可憎”也就变为“面目可亲”。
其次,思维要辩证,不走向极端。
对工作的看法,对人的看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片面的。在起草文字材料中,有的人容易走极端,说好一切都好,说不好一切都不好,这样的文风也是令人生厌的。正确的方法是辩证地看,全面地看,联系地看,发展地看,不以偏概全,一丑遮百俊,也不一俊遮百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这样的材料符合事物本来面貌,令人感觉可信可亲。
再次,语言要活泼,不要板着面孔
要使公文有感情,还要注意学习和使用群众语言。这是毛泽东的号召。
像毛泽东常用的“高手”“行家”“书生气”“出洋相”“吃老本”“门外汉”“土洋结合”“草木皆兵”“天王老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打不相识”“打开天窗说亮话”“英雄难过美人关”“不是冤家不聚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老虎屁股摸不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东方不亮西方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等等;邓小平常用的“换脑筋”“靠得住”“不够格”“老祖宗”“旧瓶装新酒”“摸着石头过河”“天不会塌下来”,等等,都是从民间语言这个“大海”中提取的精华,句句亲切自然,句句生动朴实。
要遵循公文的语言特色
机关公文的语言,有自己的审美范畴。它要求朴实无华,规范准确,含义深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公文特色有哪些?
一是表述要准确
像决议、决定、意见等,都是十分严肃的文件,本身具有一定的法规性质,体现着发文机关的权威性,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在润色时,把握好三个要点:
首先,含义要准确
其次,遣词要恰当
再次,提法要有根据
二是内涵要丰富
机关公文不能太浅薄,如同流水账般,要有丰富的内涵。既要有深刻的思想性,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还要有很强的导向性,使人有回味、思考、体验的空间
不能说“一句顶一万句”,至少要一句是一句
三是语言要规范
规范并不是呆板和陈旧,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文章的内容
我们汉语的词汇是很有讲究的,只有认真琢磨其中的微妙之处,才能用得恰到好处。
要注意以事感人
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感动人
还要考虑,怎样才能把这一事实交代清楚,写得完美,使人读起来有兴味。
一是尽量少用形容词
二是要扭转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机关公文不能太具体、太实际,不然就会缺乏普遍指导意义
应走出坐而论道、从虚到虚、原则来原则去的误区,不断提高用事实说话的能力。
首先,善于运用自己调查的资料
其次,善于运用数字资料
第三,要善于运用科研成果资料
第四,善于运用典故资料
要注意把细节写好
一篇好的文字材料,必定要有血有肉,详略适当,该简的地方一笔带过,该繁的地方不能省略,否则就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像骷髅般丑陋难看。
一是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
二是要把工作中的原则要求讲细致
三是用形象化语言表述理性内容
做到精心起草
关于写前“四问”
一要问写的是什么
二要问给谁写的
写东西首先要搞清楚稿子的主体身份是谁
不同的身份,在思维层次、问题角度、内容重心、详略取舍、说话口气等方面,都应当有所不同。高级领导向机关讲的东西就不能太琐碎,一般干部讲的东西就不能口气太大
三要问写给谁看的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口气
四要问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
目的不同,需求也不同,这是机关写作最重要的关节。
关于写中“四求”
一是求“高”
要做到思维层次上得去,把得准。要站在领导机关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谋篇布局,写出恢宏大气,写出理论高度、指导力度和思想深度。
二是求“新”
要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语言新、事例新。大家都知道的、都懂的东西要少写或不写,大家不知道的、不懂的要多写。就是司空见惯、非写不可的东西,要尽量选择新的角度和表述方式。
三是求“实”
机关公文面对的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其基本功能是回答、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必须紧贴实际,实实在在,不写或少写那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要做到情况分析归纳实在,紧密联系实际,指导性意见切实可行。
四是求“顺”
要做到基本思路顺、框架结构顺、逻辑关系顺,没有“硬伤”。机关公文必须通顺、准确、全面、妥帖,不能硬掰、硬扯、硬挂、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如果写得不顺,就会产生歧义,甚至导致偏差,造成不良影响甚者严重后果。
关于写后“四看”
材料写完之后,不要头脑发热,忙着出手,要“跳”出来,凉下来,回头看,自己当听众和读者再验收一遍。
一看到位不到位
层次、态度、思想、语言是否符合要求。
二看得体不得体
是否做到了符合发文机关的层次,维护发文机关的形象,顾及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火候分寸,照应到相应关系。
三看严谨不严谨
是否经得起检验、推敲,有没有立不住的说法和提法,有没有引用不实不当的数据、事例和情况。
四看细致不细致
关键处有无文字错漏,有没有明显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装订、页码等是否恰当。重要环节必须准确无误。
提高讲理水平
把大道理讲小
什么是把大道理讲小?
所谓把大道理讲小,就是善于把“大道理”与“小切口”结合起来,把那些事关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人生追求、职业操守、社会公德、人伦道德等方面的原则问题讲具体。
把大道理讲小,把原则问题讲具体,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大道理大都属于政治舆论范畴,过去政治舆论的话语权控制在政治家手里,致使政治远离群众,被披上一种“神秘化”“神圣化”的面纱,讲得大一些,讲得空一些,调子唱得高一些,人们如坠云里雾里,或许没有多少反感情绪;而在今天,政治原则越来越向人性化原则回归,“大政治”与“小亲情”已形成“血脉关系”,无法割舍,政治话语之类的大道理要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就要贴近群众、贴近民心,向人性回归。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尽在那里讲宏观原则,提空洞口号,你所讲的道理再正确,也只能是“飘”在空中,无法“落地”,即使落了地也入不了“户”,进不了民心。
把深道理讲浅
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论”
提高说服能力,必须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一听就明白你的意思,只有听明白了,才能收到预期成效。
如何把深道理讲浅?
借喻明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比喻或打比方,它一般借助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道理,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一个精彩的比喻,往往比长篇大论阐述一个深奥的道理更让人理解,更让人信服。所以,提高说服能力就要掌握这个方法。
把老道理讲新
什么是老道理?
所谓老道理,就是那些亘古不变的真理。真理是稳定的,真理不怕重复,不能老是花样翻新,但是如果只会用旧语言来阐释老道理,就很难引起他人的兴趣。“话说三遍淡如水”“话说三遍没人听”“话说三遍招人烦”,就是这个道理。把老道理讲新,就是要学会讲新话,用新的话语体系来阐释老的道理,使老道理常讲常新,始终保持吸引力
什么是新道理?
所谓“新话”,就是思想深刻、富有创见、富有个性、富有新意的话。
何为新意?
习近平同志对此作了全面解读:“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
如何把老道理讲新?
用新角度讲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用形象语言讲道理
语言是说服的重要工具,如果你在说理时尽讲那些抽象的、不可感知的语言,很难让人感兴趣,听明白。那些善于说服的大师们总是注意运用一些有声响、有光泽、有立体感的想象化语言去表达问题,从而使受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把美帝国主义比作“纸老虎”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妇女能顶半边天”
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比喻为“弹钢琴”,要求十个指头都动起来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
这些年,人们常把解放思想叫作“换脑筋”;把党的纪律比作是碰不得的“高压线”;把公开透明称为“阳光下作业”;把理想信念称为思想和行动的“总闸门”;把粮食蔬菜生产的供应称作“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形象地比作“共和国的长子”;把街道办事处领导称作“小巷总理”;把国民教育称为“希望工程”,等等
用时尚语言讲道理
“蜗居”“蚁族”“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被就业”“被坚强”“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时尚网络热词
要用时尚语言,必须学习时尚语言。
把空道理讲实
实例举证——把事实讲清楚
遇到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但只要是科学的、正确的,就不能怀疑、动摇,要坚持下去,靠事实证明一切。记住列宁的告诫:“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
实话实说——把真相讲清楚
道理不在理论之中,而在现实之中。不明真相容易被蒙蔽,容易被忽悠;掩盖真相容易让人猜疑、起疑心。有时候把事实的真相揭示出来,反而是最好的说服方法。
实实在在——把利害讲清楚
讲道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阐述利害关系
讲道理为什么要讲清利害?
因为人们的一切奋斗无不与他的利益有关,个人与个人如此,单位与单位如此,大家与小家如此,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所以在国际外交上就有“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之说。利益往往需要据理力争,而讲清利害关系,明确利弊得失,是讲道理的不二法门。
把冷道理讲热
把冷道理讲热的重要方法是寻求心理共鸣。所谓心理共鸣,是指对方被你的言辞所打动,被你的情绪所感染,因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并对你所谈的道理深深认同。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心理接触就是抓住对方的“心结”,弄清他在想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说服;心理相容就是要尽量寻找“共同语言”,寻找与对方的“共鸣点”,从而做到说话对方愿意听,愿意接受。只有这样说服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把硬道理讲软
所谓把硬道理讲软,就是硬话软说,讲究说话技巧,力求最佳效果。
讲真理、讲真话不能简单化,需要针对对象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真理就像一块珍贵的宝石,如果拿起来砸向别人的头部,就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把人砸死。但是,如果加上精美的雕琢、精心的包装,诚心诚意地奉上,就会变成价值连城的宝贝,使人欣然接受。
把硬道理讲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避开“分歧点”,选择“共同点”。
假如你所讲的道理肯定与对方会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分歧,这就需要放眼更广阔的领域,看看你与对方之间在信仰上、价值观上、利益上、经历上、性格上或者习惯爱好上等,有没有可作交流的共同点。如果能够找到,这些共同点很容易变成共鸣点,在讲理过程中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正能量。周恩来与博古谈话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除了周恩来坚持从经历的共同点上入手,找到一个讲道理的最佳突破口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俩都具有高尚的革命品格和共同的革命信仰。
把歪道理驳倒
歪道理就是歪歪理,它以偏概全,以假乱真,以谬误当真理,甚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无理取闹,强词夺理。把歪道理驳倒,是说服力强的重要标志之一。
驳斥歪理的几种方法:
幽默机智对歪理
将计就计对歪理
偷换概念对歪理
巧借空话对歪理
回答的内容没有问题的答案,但是回答的语言又紧扣问题的语句
以问作答对歪理
歪道理也叫不讲道理,对待不讲道理的道理,就不能按常规出牌,要开动脑筋,启发心智,机智机敏,针锋相对,从容应对,理直气壮地把歪道理驳倒。
创建人脉磁场
会搞人际关系
什么是“关系”?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没有褒义或贬义之分
会搞关系是高情商的标志,也是“让众人支持你”的基础和前提
机关干部的社会关系有哪些?
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关系
与下级业务部门的关系
和基层单位的关系
与直接领导关系
与非直接领导关系
与同事之间
与非同事之间
处理关系要注意?
一是要处理好与上级机关和直接领导的关系,这主要是及时反映情况,请示报告工作;
二是要处理好与同级业务部门的关系,这主要是互通情报,密切配合;
三是要处理好与下级机关和基层单位的关系,这主要是掌握动态,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是要处理好对外的关系,这主要是加强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
把各方面的关系理顺,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处理关系化繁为简的两个法则
“黄金法则”
其内涵是:你想人家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也叫“为人法则”
让人感觉受到尊重,既是处事方法,更是处世艺术。它要求人们说话办事不简单从事,不一厢情愿,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害,把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选择好,以求取得最佳效果。譬如说真理是宝石,如果直接把宝石扔到人的脸上,就可能造成伤害;如果用精美的礼盒把宝石包装好,恭敬递到人的手上,就会大受欢迎。
“白金法则”
其内涵是: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帮别人所需”。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达到“我敬你一尺,你敬我一丈”的功效,使我们在协调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有的放矢地处理好各种关系。
而要做到这一点,其要点还是要注意尊重他人,多考虑他人的面子。
尊重领导的面子,做到事前多请示、事后勤报告。
考虑平级的“面子”,注意多通气多协调。
保护下级的“面子”,敢于担当责任多帮助。
尊重和保全他人的“面子”,是工作技巧、处世艺术,其实也是情商高的一种体现。人们常讲: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当然,我们所讲的情商,并不是指在拉关系、聚人脉上做文章,八面取巧,到处逢迎,做“顺风草”,当“滑泥鳅”,搞无原则的迁就或庸俗的小圈子,而是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多触摸他人的情绪,多体贴他人的诉求,在处事方法、工作作风、待人接物等方面更谦虚、更圆融一些。机关单位的“笔杆子”大多思维敏锐、能力出众、兢兢业业、受领导青睐,但有时也不免锋芒毕露,协调沟通不足。相信只要注重在情商上修炼一番,必能为个人事业上发展安上助推器!
善于合作共事
机关特别需要这种团结互助、合作共事的大雁精神。
所以首先要记住这句话:要合作共事,不要各自为政。
机关干部要善于激活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机关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从组织手段上讲,应着力发挥好这样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好机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业务工作,是由机关归口管理的,该属于哪个部门的业务,就得让哪个部门管。机关人员在建议中,要按照职能分工,明确各部门的任务,以理顺关系。
二是发挥好领导办公会的作用。 重大任务的部署,重要情况的通报,重点议题的确定,通常采用领导办公会的方式来进行。主管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要精心准备议题,使所提的建议能得到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广泛认同,确保齐心协力抓落实。
三是发挥好非常设机构的作用。 每个单位都有上级规定或根据需要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和“领导小组”,主要是组织协调力量,完成那些应急性、交叉性、边缘性的任务。机关人员要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多给相应的机构“出”些题目,建议定期不定期地开会研究,有时也会把各方的力量很好地凝聚起来。
铭记协商二字
机关有些事情弹性很大,许多事情办成办不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干部会不会协商,以及协商的方法和力度。只有积极商量,理顺思想,理顺关系,理顺情绪,取得共识,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局面。
如何协商?
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注意协商的方法。
具体来说,在工作运行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主动地、耐心地与有关部门商量,决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得借领导、上级机关的名义去压人。要知道,用以势压人、强迫命令的方法解决问题,尽管可能求得暂时的统一和协调,但是久而久之,不免会引起其他部门的不满情绪,造成新的不协调,为今后开展工作埋下更大的隐患。把握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不仅是协调的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水平问题。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机关办事有其办事的规矩。
在机关内部,需要几个部门合办的事,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先协商有关部门后才能上报领导审批。平时处理工作,涉及其他部门、其他单位掌管的业务,都要事先与之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呈报审批。当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耐心听取,认真研究,甚至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方案。如果对方完全不同意,或者意识到根本行不通时,则应放弃自己的意见,另外研究其他办法。尤其要注意,凡是几个部门意见尚未统一时,一般不要上报审批,不能把矛盾上交。
适度妥协,求同存异,是搞好协商的有效方法。
适度妥协,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妥协,关键是要把握适度。
不能因为妥协,而被视为一个单纯的没有思路的执行者;不能因为妥协,而影响了计划的进展速度;不能因为妥协,而破坏了工作的质量。
适度妥协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妥协本身是一个积极的举措,而不是消极的行为。
机关干部在承办的过程中,应做到如下三点:
一要注意尊重人。
拿着同级当上级,拿着下级当同级,拿着群众当兄弟。
二要善于帮助人。
与上级打交道,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最大限度地配合了上级的工作,是否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与同级打交道,首先要想一想是否为对方的工作创造了自己应该提供的服务条件,是否由于自己要求过度给对方工作造成了困难,想一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去努力帮助别人完成任务;与下级打交道,首先要想一想怎样帮助下级解决困难,是不是理解了下级的苦衷,是不是调动了下级的积极性,等等。帮助别人也是协调相互关系的一种投资,必然会得到回报的。
三要公正对待人。
当把领导的指示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搞好“微调”,从而既保证领导意图的落实,又能做到符合客观实际。如果领导决策与客观实际出入较大,可将实际情况和部门建议及时向领导反馈,以便调整决策。当部门与部门之间发生矛盾需要协调沟通时,机关干部应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从中找出“共同点”,并以“参谋”的姿态出现,提出容易被双方接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逐步取得共识,各自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警惕文人相轻
资料封锁,思路封闭,对桌办公,不相往来,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感情的沟通,没有通力的合作。
文人相轻的毛病
一是有人一见他人比自己强,就感到自己黯淡无光,心态失衡,不肯放下架子去向他人学习。
二是有的人“气人有,笑人无”。你有本事他生气,说你逞能,你没本事他笑话你,说你无能,常常采用卑劣手段去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三是有的人缺乏辩证头脑,或抱有偏见,只见他人所短,无视他人所长。
甩掉嫉妒心理,是克服文人相轻的一剂良药。
克服爱嫉妒的毛病,关键是使自己的胸怀宽阔起来。
谨防过河拆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忘情忘义之人难有长久的朋友”。
机关干部之间要做到:有事无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多商量,急事难事互相帮,好事坏事共担当,喜事美事要谦让。
和谐相处的七条箴言
一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要珍视岗位,牢记责任,勤勤恳恳,专心致志于事业。不要妒贤嫉能,拨弄是非,甚至诬告陷害,挖空心思算计他人。
二要多向前看,少往后看。
要志存高远,本着一致的目标、共同的事业追求不懈奋斗。不要把过去的得失、荣辱、恩怨,常挂在嘴上、记在心里。
三要多当面说,少在背后议。
要对上对下一致,敢于不卑不亢直言相谏,善于诚心诚意指出错误,切勿阳奉阴违,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四要多换位思考,少本位至上。
要真正树立单位建设是一个整体、个人所负责的工作是为整体服务的思想。不能仅从局部利益出发谋对策,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标准,凭小团体的利益得失定取舍。
五要多补台,少拆台。
要注意维护单位和同事之间的威信、形象,工作中相互支持配合,生活中相互关心帮助,碰到困难时主动予以协助,解决棘手问题大家一起上阵。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他人的困难视而不见,甚至幸灾乐祸。
六要多理解,少指责。
要视同事如兄弟,富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能容人之异,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切忌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用放大镜看别人的问题和不足。
七要多揽过,少争功。
要有为了工作、为了大局甘愿吃亏的精神,有了成绩多看他人的力量,有了失误多想自己的责任,不能看成绩你小我大,论教训你多我少。
提升服务质量
机关工作就其职责来讲,是搞好“三个服务”
一是为上级领导服务
二是为同级机关服务
三是为基层群众服务
服务是成功秘诀
可以肯定地说,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无论走哪条路,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会成功的。
服务要热情
凡早也是要办,晚也是要办的事,一定要早办; 凡主动也是办,被动也是办的事,力争主动办; 凡也可以去办,也可以不办的事,尽可能地办; 凡冷淡也是办,热情也是办的事,要热情地办。
服务要到位
一是运用知识实施指导。
机关干部要上知天文地理,中知人情世事,下知鸡毛蒜皮,意思是宏观的、微观的知识都要掌握,只有你知识丰富了,才能为下级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持。
二是依据规章实施指导。
机关干部在实施指导时,必须坚持按章办事。
首先,要及时建章。部署新的工作任务,应当先有章法,以避免盲目性,克服因建章立制滞后而造成的随意和忙乱。
其次,要遵章督查。颁布规章制度,机关要搞好宣传教育,要经常对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再次,违章要追究。领导机关的服务也不是迁就照顾,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总结、讲评、通报等方式,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做到奖惩分明。
三是按级分类实施指导。
只有按级负责,各级办好各级的事,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领导和指导关系。做到这点,就需要各级机关明晰自己的职责,因为不同机关有不同的职责,上一级机关要尊重下一级机关的职能,机关要尊重基层的职能。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级办好该办的事,机关办好基层想办、该办而无力办的事,才是比较优质的服务。
不搞“倒服务”
处事公正透明,不搞暗箱操作。
不乱插手下边的敏感问题,防止助长“说情风”。
讲究协调方法
协调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两种
一是权力协调,也就是刚性协调
权力协调就是协调者依据职责、权限、规章制度,通过行政系统、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协调。权力协调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指令协调法、计划协调法和法规协调法。通过发出指示、命令,调整人、财、物、技等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是指令性协调;通过修改计划,调整执行流程,协调各单位的共同行动,是计划协调;通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和协调行动的,是法规协调。作为机关干部对这些应有所掌握,以便在权力协调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二是非权力协调,也就是柔性协调
非权力协调即柔性协调,是机关干部常用的协调方式。既然是柔性,就不是硬碰硬,而是在方式和手段上讲究艺术和方法。
注重软化矛盾
机关干部协调“碰钉子”往往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协调领导层。
比如某领导直接交办一件重要事情,由于事前通气不够,可能其他领导不同意办或意见不一致,这是处于“夹缝”中的协调。如果不注意沟通或沟通不成,办和不办都可能会出现“两头不落好”的情况。若某领导不了解“内情”,就此事提出批评甚至发脾气时,协调者不能因“受冤”而轻易动怒、甩手,更不能将其他领导的不同意见和盘托出予以辩解,而必须沉着冷静,有大度容忍的胸怀,主动承担责任,以缓和气氛。事后再作说明,再行协调。
二是协调领导和部门之间。
由于领导与部门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加之个人的素养不同,因而在工作上产生矛盾和分歧是在所难免的。机关干部在协调这类问题时,应着力做好弥合、劝说工作,扩大其共同点,缩小其分歧点。来回传话,既不能“失真”,也不能“逼真”,凡有利于协调的话就说,不利于协调的话就不能说。不要把领导的批评话、部门的牢骚话一股脑儿兜出来,传给对方,更不能幸灾乐祸胡掺和,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如果领导和部门各执己见,一时协调不通而又必须协调时,那就应当将情况真实地报告其他领导,请其他领导出面协调。
三是协调部门之间。
机关干部受领协调任务,如果其他部门不配合,应采取说理的办法消除误解,取得共识;如果一时不听协调,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暂时放一放,待其冷却后,再伺机与有关部门协调;如果分歧较大协调不通时,可报告领导处理;报告领导,要客观公正地把情况说清楚,不要乱发议论,借机打“小报告”。打“小报告”最终没有“好果子吃”,这是协调的大忌。
讲求语言艺术
一是遵循语言交流规则。
合作原则
数量准则:
说话要不多不少。只说需要的话,不说多于需要的话。
质量准则:
说话要真实。不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说证据不足的话。
关联准则:
说话要贴切。
方式准则:
说话要清楚。避免语言晦涩,避免歧义,避免啰唆,井井有条。
要尽量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说话不要啰唆、冗长、拖泥带水;要诚实,不说假话,避免夸大其词;避免东拉西扯,文不对题;避免语言晦涩难懂、模棱两可;语言要简洁,井井有条,说话要注意语速、语调、语气。
礼貌原则
得体准则:
尽量少让他人受损,尽量多让他人得益。
宽宏准则:
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褒扬准则:
尽量不贬低他人,尽量褒扬他人。
谦虚准则:
尽量少褒扬自己,尽量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
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分歧,尽量使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一致。
同情准则:
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他人的同情。
二是注意区别对象。
要根据协调对象的地位、职业、经历、文化素养、性格特点等,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严谨的人,语言不妨活泼一些;对文化层次低一些的人,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一点、实在一点;对性格直爽的人,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对干练果断的人,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等等。
三是要有好的态度。
一不自恃。不能认为“机关牌子大、领导靠山硬”而有所依仗、有恃无恐,更不允许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
二不自负。要克服优越感,坚决防止对基层干部群众盛气凌人、态度傲慢、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的现象。
三不自诩。防止自我表露、吹嘘炫耀,特别是涉及领导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不能随意张扬,妄加评论;对于党的内部机密,更应当守口如瓶。
四不自卑。克服自轻自贱、自惭形秽的心理,不能“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防止唯唯诺诺,没有个人主见的现象。
五是不自以为是。不能想当然,随意删节、更改或补充领导的指示,防止粗心大意、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的现象。
四是要把握好分寸。
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对象,把握好语言的分寸。对平行机关的协调,语言基调是磋商,但又不能放弃大原则;对领导的协调,其语言基调则多用请示、探询的口气,要用“建议”“是不是”“可以不可以”等请示色彩的语言,不能用“要”“必须”“应该”等确定性语言。总之,语言是一门大学问,关键靠协调者在实践中去用心把握、用心发挥。
做到灵活应变
矛盾类型多种多样,处理矛盾没有万能钥匙,只能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在协调时做到灵活多变很重要。
一是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协调时,对老同志要尊敬;对新同志要和蔼;对熟悉的同志可以随便一些;对生疏的同志要正规、谨慎一些;对工作积极主动的,要充分信任,不可穷追不舍;对工作比较拖拉的,要经常提醒,加强督促。总之,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
二是因事而异。
意思是,协调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公开处理,通常影响到多大范围,就在多大范围处理;对不宜公开的事情,如协调人事调整、调解个人矛盾等,应着重运用个别协调方式,范围越小效果越好;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具体问题,采取现场办公的协调方式比较好。
三是因时而异。
就是说,协调要注重捕捉时机。比如对上协调,一个时期领导正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或某项重要工作该如何办理时,去向领导请示或磋商,提出符合领导意图的协调意见,就容易被领导吸收和确认。再一点,就是领导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协调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领导工作繁忙时,心情烦躁时,不宜去“迎风”协调。即使必须去协调,也要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多谈些领导最关心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取得共鸣之后,因势利导,切入“正题”。对下协调的捕捉时机,就是“借东风”,顺水推舟。比如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而遇到难题时,这时正好开了个会,有了明确的指示;或下发了个文件,有了明确的规定;或某个领导人作了批示,有了明确的要求,等等。假若有利于问题的协调解决,就不要放过这样的时机。
四是着眼共赢。
协调矛盾的关键是平衡利益。能否平衡利益,关键在于协调者能否跳出“单赢”的思维模式,多为双方、各方的“面子”“里子”着想,多寻求一些能让双方、多方都可以从中受益的共赢途径,最终让各方在利益问题上各得其所,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赢家,这样协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五是善于沟通。
协调其实就是沟通,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沟通从方式方法上区分,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直言沟通与迂回沟通等。
正式沟通,一般要事先向对方发出通知,并且一般都在会场、办公室等正规场合进行。非正式沟通,一般随机而行,不发通知,不讲究场合,往往在对方无准备、无意的状态下进行。
直接沟通,就是当事人之间直接交流。间接沟通,就是采取委托第三方,比如请朋友或德高望重的领导与对方沟通。
直言沟通,就是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迂回沟通,就是先选出一两个与对方意见比较一致的问题,找对方单独商议,在营造出两个人看法一致、真诚友好的气氛之后再慢慢迂回到有分歧的意见上去,乘势说服对方,化解对立问题。
机关常用的柔式沟通,就是采用非正式沟通、间接沟通、迂回沟通等方式的沟通。
养成良好习惯
守规矩的习惯
在“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方面,机关干部肩负重大责任。因而,我们在办事的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始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政府的条例条令、单位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遵循。不能持随意性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者搞变通执行。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甚至走法规的边缘,钻制度的空子。尤其要警惕“以情代法”“以权代法”等问题的发生,自觉维护法规的尊严,养成自觉按规矩办事的良好习惯。
善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考
勤于思考,说到底是能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工作有没有创造,而且关系到人生有没有作为。
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者,
做到勤于思考,就要培养对思考的兴趣
敢于思考
等着领导给出题目,出了题目定路子,定了路子给例子,给了例子给段子,给了段子改句子,这样的机关干部在领导那里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时间长了就会失去领导的信任。
做到敢于思考,还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善于思考
机关干部在考虑问题时,要牢牢把住这样的原则:在时间空间框架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既能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这是机关干部思考问题的又一条原则。
爱学习的习惯
勤读有字之书
1. 读书破万卷
胡绳结合自己的体会讲过:在两亿字的书中,1/4的要精读,3/4的可以浏览。那么,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读书,15至20年就可以实现读两亿字书的目标。
2. 善于见缝插针
为了让我们随时可以利用短短的空闲时间来看书,不妨经常把一两本打算看的书,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比如我们下班之后,吃过午饭、晚饭,总会有一点时间坐在沙发上休息。这时如果书放在茶几下面,不必站起身来,一伸手就可以拿到,我们就自然愿意一边喝茶一边看书了。久而久之,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3. 贵在持之以恒
毛泽东结合自身实践,反其道而用之,揭示出读书的真谛——持之以恒。他用一副对联勉励自己: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通向正确的抉择。最近看到这样几句话:世上有的人喜欢储蓄金钱,有的人喜欢收藏古董,有的人喜欢搜集邮票,也有人喜欢把书上的嘉言名句储存在脑中。我认为知识是最富经济价值且最值得储存的东西,它一不怕盗窃,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学好无字之书
读无字之书,强调的则是学习实践知识。
毛泽东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靠总结经验吃饭
严保密的习惯
间谍就在身边,麻痹必食苦果
网络泄密简单,不慎就起祸端
隔墙可能有耳,涉密一定慎言
需要笔下生花,不能笔下泄密
把握创新方法
观察有新视角
正常中发现异常
一般来说,正常的事没有什么信息价值,但不少看似正常的事情、正常的现象,往往潜藏着本质性、规律性的问题,善于捕捉正常中的异常,就会防止有价值的东西从自己的眼皮下溜掉。
人类的通病是往往自以为很“科学”,常常以表面的现象来判断事物的价值,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事物的价值判断是多方面的,作为机关干部应该从内在、外在等条件广泛考虑,客观衡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偶然中发现必然
关注反常现象,还要注意不相关的偶然情况。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因果相关的,所以,对于某些事物的偶然现象,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而要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一般中发现特殊
事实告诉我们,有些大的问题,往往隐藏在细微的事情中;有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就隐藏在初露的苗头中。因此,有思想深度的人,都是极其重视细微之处的。请记住这句话:在每一个细节背后,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都隐藏着伟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紧急重大的事情时,熟悉情况的每一个细节,将给你把握局势的信心,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眼前中发现长远
机关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也不能被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杂的,表面上看是一回事,往深看又是一回事;看眼前是一回事,看长远又是一回事。按照道家“得失律”的理论,由于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两种力的振动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得与失都不是绝对的。表面上看来“得”的事,实际可能是“失”,而表面看来是“失”的东西,实际可能是“得”。
防止一叶障目,要有辩证眼光,也就是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机关干部在工作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唯书唯上。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从本本出发,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照抄照转
二是一刀切。在布置和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分析单位之间存在的差异,不研究各地的具体特点,缺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三是走极端,搞绝对化。通常是离开事物的本来面目,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不能全面地看问题
调研有新思路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知情权,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掌握真实情况
必须把陈云的名言牢记心中:“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
调研绝不是一个“走一走、问一问、写一写”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学问很深的创造性工作。特别是在“了解实情难”的情势下,要注意探索和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形成新的工作思路。
调查研究的“六到”
一是身到。“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
身临其境,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切身感受,不能只是坐着车子转转,走马观花地看看。
机关干部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当“二道贩子”,而是要从办公室走出来,从会议室走出来,从应酬活动中解脱出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原始的东西尽管是粗糙的,但是它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到一个单位,只要情况允许,一定要接触到事实的最终端。
二是眼到。“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调研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找准了,调研就成功了一半。要想在调研中有新的发现,就要发挥眼睛的特殊功能,多看一看。百闻不如一见。有许多事情,听别人说是一回事,亲眼看一看又是另一回事。
三是耳到。
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情况,顺耳的、正确的情况要听,逆耳的、反面的情况也要听,而且要特别珍视反面意见。
四是口到。
也就是不耻下问,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下级请教,向基层的同志请教。
“四问式”调查法:
一问基层同志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二问基层同志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三问基层同志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
四问基层同志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是什么
五是心到。
就是对掌握的情况进行理性思考,从中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
首先要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对一个单位的情况分析,既要考虑大范围的宏观情况,又要考虑小范围的微观情况;既要看整个工作过程的宏观情况,又要看某一个阶段工作的微观情况。也就是既要进入局部去考察,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综合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其次要把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结合起来。所谓横向分析,就是指把这项工作、这个单位放在更大范围,与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进行比较,衡量其进步和发展状况。所谓纵向分析,就是看基础、看发展、看全过程。只有把横向与纵向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客观地作出正确结论。
再次,要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某一个时期、一个单位、一项工作的情况,总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又是不断变化的。机关干部想问题,必须坚持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即利用已知的推测未知的,通过现实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当然,静态情况具有不变性,比较好掌握;而动态情况可变性大,不确定因素多,分析和把握相对难一些。但要想使调查的情况有深度,一定要学会动态分析,善于从联系上、发展上、趋势上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又次,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调查分析既要注重从质的规定上去把握,又要注重用适当的量来衡量。我们常用的概率推算、百分比计算等,就是定量分析法。定性主要是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六是手到。就是要用文字形式把调查研究的情况表述出来。
不要等到调查结束后再整理资料,要随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发现不清、不实、不准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使调查资料更客观、更完整、更准确;不要等回到机关向领导汇报时,才发现有些情况说不清,再向下边打电话问这问那,这样不仅费时费力,也影响领导机关的威信。
督查有新方法
督促检查抓落实,是领导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防止决策部署出现中间梗阻、虎头蛇尾、质量效益差、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创新督查方法非常关键。
“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
要创新督查方法,首先要创新获得真实情况的方法和手段。
摸真情,讲真话,动真格
暗访比明察更重要
不妨杀个回马枪
采取“四抓四促”策略
一是抓本促标
“抓本促标”的前提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点、源头。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原点?毛泽东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实用的方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即顺着事物的因果链,多层次、多侧面地连续发问“为什么”,直到真正弄清了“是什么”,特别是弄清了“问题的根子是什么”,再问“怎么办”。问题的原因清楚了,就容易找到“标本兼治”的灵丹妙药。
二是抓点促面
一个点上的问题常常是面上问题的缩影,只解决一个点上的问题,挂一漏万,无济于大局。督查工作必须采取“抓点促面”的方法,从处理一个点上的问题入手,由点到面扩大辐射效应,才能促动全局整改,达到推进整个大局的目的。
三是抓上促下
第一,“屋漏在下,止漏在上”。许多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比如得过脑中风的人,手脚不听使唤,这不是手脚的问题,而是脑血栓堵塞了脑血管致使中枢神经受阻的结果。要让中风的人手脚灵活起来,必须从“头上”治起,单纯治疗手脚是难以奏效的。
第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所以,历来强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第三,“严下先严上,严民先严官”。连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能高标准、严要求了,督促下级落实还能有什么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抓上促下”作为提高督查实效的重要法宝。
四是抓细促周
思维有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也就是说,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不固执成见和习惯程序,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机关干部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如何具有灵活性?
围绕“多端”想问题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多开端,多联想,得出多种结论,从而锻炼多端思维能力。
围绕“反向”想问题
反向思维是与顺向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
围绕“变通”想问题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客观情况需要你“这样变”时,你能作出“这样”的反应;客观情况需要你“那样变”时,你也能作出“那样”的抉择。我们经常说的“变通处理”,就是变通思维的通俗表述。
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这也就是变通处理的神奇之处。
围绕“荒唐”想问题
作为一种创新的思维方法,围绕荒唐想问题,就是留心和思考他人的幽默滑稽、荒唐悖理的笑谈,从中寻觅具有创新价值和启发意义的因素,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大开,萌生奇思妙计。
围绕荒唐想问题,属于创新思维中的“大胆发想法”一类。所谓大胆发想法,就是要彻底冲破现存事物和思想的束缚,对现在尚没有,但可能产生的事物进行大胆设想的创新思考方法。当然大胆设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首先要摆脱现有事物的束缚,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和经典
第二,必须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前面已讲过,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在怀疑的同时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想象;
第三,对已经熟悉的事物,也要有意识地像对待新东西一样对待它,这样往往会发现新的东西
第四,要海阔天空,甚至可以想入非非,这样可以扩大想象的范围,捕捉到创造想象的火花,激发灵感的产生
第五,大胆构想、探索对比,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第六,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
锤炼高尚品格
做贤能不做小人
小人的四个特征:
一是媚上。
凡小人皆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伺察领导的爱憎,大献殷勤,讨好领导。
二是善谗。
进谗是小人的本性,历史上没有一个奸佞小人不陷害忠良。他们不学无术,却专挑别人的毛病。别人勤勤恳恳做事,他们投机取巧,还在领导面前品头论足,说东道西,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三是重利。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明显表现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秉性,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出卖他人。这种人无情无义,为了讨得领导的宠爱,甚至出卖患难与共的朋友甚至恩人。
四是朋比。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话深刻揭示了小人讲结党而不讲团结,搞小集团而不顾大局的卑鄙行为。小人喜欢在单位拉帮结派,朋比为奸。
贤臣
诚信从政
诚信,不仅是我国古代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当代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价值取向,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习总书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诚信从政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我们党对各级干部诚信从政要求标准很高,这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在诚信从政方面,机关干部必须树好形象、做好表率。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办公厅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总体工作要求,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这是新形势下机关工作的科学指南,作为机关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践于行。“五个坚持”做好了,诚信为政的形象就会牢固树立起来。
做人要实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做人要实,是我们的谋事之基、创业之根、做人之本。
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坚守做人底线,老实本分,作风正派,光明正大,不当“两面人”“老好人”“墙头草”;要对人真诚,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大局、识大体、讲风格,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不随波逐流,不阳奉阴违,不拉帮结派,不搬弄是非;要凭实绩、凭本事接受组织挑选和群众评判,而不是四面出击、投机钻营、欺上瞒下、邀功求赏。
诚心助人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常这样想:我们不能选择是否有个聪明的头脑,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有一副较好的心肠。机关干部是领导的外脑和助手,一定要做到诚心助人。以出点子为例,不论对上“参谋”还是对下“参谋”,都要以对党的事业、对单位建设、对领导和同志高度负责为根本前提,要出好点子,不出馊主意。
所谓好点子,指的是对上对下,对眼前对长远,对局部对整体,对集体对个人,都有益而无害的点子。反之,影响单位建设,影响党群关系,影响领导形象的点子,都是馊主意。
做清官不做贪官
一个干部成为贪官,造成的损失太大了!首要的是给党组织带来惨重损失。党培养一个干部,要付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和昂贵的代价,如今一朝沉沦,几十年的心血全部付之东流。如果贪官多了,会严重破坏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七笔账”
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
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
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
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
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
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
七算“健康账”,身心交瘁。
记住清明节的本意
国家已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作为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理解清明节的本意——实际上是“清正廉明”。
汉字中的廉政文化
“贪”:上面是个“今”字,下面是个“贝”字。这就说明,凡是贪污受贿得来的钱,都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这些钱今天或许是你的,可一旦东窗事发,明天就会被查处、被没收。
“贿”:左边是个“贝”字,右边是个“有”字,而“有”字是这样组成的:“大”字少一捺,“明”字少个“日”。所以,“贿”字可以理解成“来路不正大光明的钱”。
“赂”:其本来是一个“路”字,但为了抢钱,也就为“贝”而失足,就成了“赂”。大凡贪图贿赂的干部在事发后,都后悔为了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败”:左边是一个“贝”字,右边是一个反“文”。这正说明凡是以不文明的手段,比如贪污受贿等得到大量钱财的人,将来必定是身败名裂。正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言:“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人去了!”
“赃”:繁体的“赃”字,左边是一个“贝”字,右边是一个“藏”字。这说明凡是贪赃枉法得来的钱,都不是光明正大的。所以,许多贪官总是提心吊胆,东藏西躲,但最后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另外还有一些汉字,尽管其偏旁部首不带“贝”字,但与反腐倡廉也有很大关系。
“吃”:左边是一个“口”字,右边是一个“乞”字。表明作为领导机关的干部,要是连自己的“口”都管不住,总爱用公款大吃大喝,将来一旦被依法查处,其下场也就和乞丐差不多了。
“忌”:上面是个“己”字,下面是个“心”字。说明在一个干部心中,要是只有自己,没有广大群众,就会犯官场之大忌,从而走上以权谋私的歪路。
“欲”:左边是个山谷的“谷”字,右边是个欠缺的“欠”字,说明只欠一步,就是深谷。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私欲不能太强,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必须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废”:由一个“广”字和一个“发”字组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尽管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整天想着的就是“发发发”。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若为了广发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污受贿的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一旦被依法查处,不仅钱会被没收,自己也失去了自由。
“忍”:结构组成为“心”字上面一个“刃”字。苏东坡曾说过:“人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一些大权在握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的确心痒难熬,如不占为己有,就像有人用刀剜自己的心一样。但是,必须牢记“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小不忍则乱大谋也。
“惩”:可以理解为对人心的征服。自古以来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必须对那些贪污受贿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进行严惩,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狱”:两犬对“言”也。比如行贿者对受贿者所下的保证:“这事就是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会说出来。”可一旦东窗事发,谁都是拼命地将问题往别人身上推。所以,两犬对言说的都不是人话,是不能相信的。
以干净手段谋升迁
谋求职务升迁无可厚非,但手段一定要干净。这是因为,只有干净的手段得来的职务,才能干净干事。
有句俗语:“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规规矩矩、坦坦荡荡,十年之后敢于见人,百年之后敢于见鬼。
警惕“糖衣炮弹”袭击
纵观历史和现实,“糖衣炮弹”主要有“四美”:美色、美物、美金、美言。
强化慎独意识
所谓慎独,也就是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够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控制住不当的欲望,严防做出越轨的事情。应该说,能做到这点实在不易。
做人才不做奴才
人不可以使自己位高,但可以使自己崇高。
一个单位兴旺发达主要靠人才,而不是靠奴才
要靠真本事,不靠拉关系
首先要看到,乱拉关系是搞不正之风,既败坏党风,又影响干部队伍建设。
其次要看到,关系有用也有限,能管一时,不能管长远。
再次还要看到,是金子在哪里也发光,唯有真才实学最可靠。
要靠埋头苦干,不靠投机取巧
首先,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多出政绩,为个人成长进步积累“本钱”。政绩是个人进步的资本,政绩越大资本越多,进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个人的政绩从哪里来?只有从苦干中得来,投机取巧是不能得来的,大凡政绩突出的干部,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这一道理不难明白。
其次,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增长才干,为个人进步创造条件。一个人进步大小,要看他的才干高低、本事大小,本事越大,进步幅度就越大。机关是需要人才的地方,不是埋没人才的地方。越在大机关干越是这样,不用担心没有发展,就怕个人没本事。有了出众才华,进步就有了保证。
再次,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树起威信,为个人进步打牢基础。埋头苦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重埋头苦干的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大凡搞投机取巧的人,不论在哪里,威信都不会太高。投机取巧的成功,仅是一种侥幸,骗得了一时,不能骗长远,骗得了个别人,不能骗众人。所以,要想有威信,只能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要靠组织培养,不靠人身依附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众人的帮助。每个机关干部的才能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各级组织辛勤培养教育,各级领导手把手传帮带,广大同仁帮助的结果。在个人成长的征途上,由于诸多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可能某位领导在你身上花费心血多一些,在你发展的关键处起作用更大一些,但也不能作为人身依附的理由。这是因为,作为领导,他是代表组织做工作的,有责任培养教育部属;作为部属,要把领导看作是组织的化身。要感谢,只能感谢组织,不能感谢哪个人;要依靠只能依靠组织,不能依靠哪个人。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个人能量再大,也大不过组织的力量。随着民主和科学化进程的加快,在用人问题上,制度越来越严格,方法越来越科学。集体的力量,群众的公论,在选人用人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试想,大多人不高兴、不满意、不赞成的干部,靠山再硬也难提升,即使提升了,也难站住脚。有的人讲,现实生活中也确有靠人身依附升官发财的,这的确是事实,但我们还要看到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也有一些靠人身依附得过便宜的人,最终却又吃了人身依附的大亏。
再次要充分认识到,靠人身依附最没出息,必须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靠过硬的真本事立世。纵观历史,那些靠人身依附的人,虽然可能一时得道,到头来很少有出息的,倒是许多人下场十分可悲。机关干部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人身依附给事业和个人成长进步带来的危害要充分估计到,始终保持磊落正派的道德情操,坚持自律自戒:戒私欲太盛,戒投机钻营,戒急功近利,戒争功诿过,戒盲目攀比,戒自命不凡。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挺直腰杆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登上成功快车
把单位当家建
什么是单位?单位是你和社会之间、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单位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单位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单位是你提升身价的增值器,单位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栈。
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单位。没有单位,你,什么也不是。我当时解读单位如家的中心意思是:要像看待家一样看待单位,要像爱护家一样爱护单位,要像建设家一样建设单位。
在单位要珍惜三点
一要珍惜手头的工作。
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珍惜工作,就是珍惜把握的机会,就是珍惜组织的信任,就是珍惜人生的舞台。
二要珍惜人际关系。
百年修得同船渡。能够到一个单位工作,那是缘分。所以,对单位的人际关系一定要珍惜,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尽量不争高低。要帮人,不要害人。一个人只有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
三要珍惜已有的。
在单位你已经拥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厌烦。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你已经拥有的,往往失去了,才会感受到价值;而一旦失去,就不会回来,这往往让人抱憾终生。
在单位要忌讳三点
一忌把工作推给别人。
工作是你的职责,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不是聪明,而是愚蠢,除非是你不能胜任它。推诿工作是一种逃避,是不负责任,更是无能,这会让别人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你。
二忌愚弄他人。
愚弄别人是一种真正的愚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长期在一起共事,让人感动的是诚恳,让人厌恶的是愚弄和虚伪。
三忌心浮气躁。
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是在单位工作的大忌。单位不是走马观花,而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据地,是一个人一辈子存在的证明。要沉下心慢慢干。有机会了也不要得意忘形,没有机会或者错过了一个机会也不要患得患失。只有埋头,才能出头。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慢慢走过来的人。
在单位要不忘三点
第一,不忘贵人。
单位无论大小,一把手只有一个。那些能够在一把手面前推荐你,说你好话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不能忘恩负义。在单位要克勤克敬,兢兢业业,而不是耍赖撒泼,妄自尊大。单位从来不按年龄的大小排序,而是按职务排序,谁以自己的年龄大小来说事,谁就是真正的傻瓜。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你年龄大而从内心深处敬重你。那些对年龄的尊重只是一种表面的应酬。
第二,不忘补台。
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明争暗斗,两败俱伤;互相帮衬,相得益彰。在单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万万不可互相轻视,那是自相残杀。在单位,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总有人会记得你的好。在单位,千万不可以带一个不好的头,不要破坏单位的规则,那样就是拆一把手的台,也就是拆自己的台。一定要把属于私人的事限制在私人的空间。否则,关键时刻没有人认可你。在单位要尽量远离那些鼓动你不工作的人、鼓动你闹矛盾的人,那是在让你吸食毒品。
第三,不忘谦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单位,永远不要说大话,没有人害怕你的大话,大家只会瞧不起你。维护自己的单位,维护自己的工作,维护自己的职业。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玩耍,请你不要在单位里。你若是颗种子,单位就是你的沃土。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你离不开单位,你要努力证明,你在单位很重要。
干一行精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
平时多抢重担挑
一个人要长本事,平时就要多抢重担,少推卸责任,多干活,少闲着。实际上也是这样,不少机关干部见了类似写材料等重任躲得远远的,工作挑轻的,力气是省了,增长能力的机会也就放过了。
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压出来的。
本来是你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你把它推卸给了别人,让人代劳,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而有的人抢挑重担,便登上了锻炼、增强、显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开头的表现可能不会很出色,但随着实践锻炼的增加,他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衡量一个干部优劣的标准不外乎“德、能、勤、绩”四个字,而“抢挑重担”不仅能使自己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而且可以同时促进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你抢挑重担,主动多干工作,不计分内外,不计报酬有无,其“德”自会令人称道;
你抢挑重担,必然加班加点,别人休息你工作,其“勤”自不必说;
你抢挑重担,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施展才能、干出业绩的舞台,“绩”也由此产生。
所以做到了“抢挑重担”,可以一举多得,可以获得“德、能、勤、绩”的全面大丰收,这样的大账不可不算。
优化自己才能
孔子曾说过,“君子病无能也”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能力上的差异。
练就“五项全能”
一是能文能武。
也就是说能力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说相声的基本功是说、学、逗、唱,唱京剧的基本功是做、念、唱、打。机关工作起码需要有“五功”:一是“脑功”,要开动脑筋,善于学习、思考、谋划、总结,需要想能想得出来;二是“口功”,口头表达能力好,需要讲能讲得出来;三是“手功”,文字表达能力强,需要写能写得出来;四是“腿功”,善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能帮基层排忧解难;五要有“身功”,言行一致,勤政廉政优政,自身形象良好。
二是能高能低。
这是机关干部的角色特征要求。机关干部的角色是经常变化的,该高的时候就要高,该低的时候就要低。向首长提建议,就得以部属的身份去请示汇报;拟发文件,就得站在发文机关的高度去审视;写讲话稿,就得站在讲话首长的高度去思索;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就得站在派出机关的高度去指导;处理问题,就得把握住自身分管的业务和职权。
三是能前能后。
机关干部是领导的影子,而且这个影子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有时要在领导的后头,有时又要跑到领导的前头。干好这鞍前马后的工作,就要拿捏好这“前”和“后”的分寸。大致说来,要想在领导前,走在领导后,也就是“动脑子”的事要在前,“露面子”的事要在后。如出主意、提建议等,凡属于思维范畴的活动,跑到前面去,基本没有错;但不能有“请客坐上位、照相坐中间、走路走前面”的欲念。
四是能方能圆。
“方”就是坚持原则,“圆”就是讲究策略。首先是坚持原则,重大原则问题不让步,这是底线。要坚持按法规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职责办事,按党委决策和领导的指示办事。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工作简单化,注意方法和策略,以办成事为目的。
五是能苦能乐。
机关无论大小都是办事机关。办事是个苦差事。这个“办”字中间是个力,意思要肯下力气。力字两边还有两个点,一个点代表的是辛劳的汗水,一个点代表的是辛酸的泪水。所以,在机关工作要任劳任怨,不怕加班加点,需要早上班就早到,需要晚下班就晚退,需要连轴转就不睡觉。虽苦虽累乐此不疲,酸甜苦辣无怨无悔,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培养“四不怕”精神
一不怕吃苦。
文字工作是一个苦差事、累差事。机关干部,人称“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上火)。这些话虽有调侃之嫌,却也有几分形象逼真。实事求是地讲,再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有好写的文章。从事艰苦的脑力劳动,就不能怕吃苦。大凡机关的“笔杆子”都有这样的体会,从接受任务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时因为一个问题,因为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痛苦地琢磨好半天,还可能没有结果;有时感到脑力不足,身心疲惫,心理和生理承受到了极限;有时时间紧,往往夜以继日,连续加班,打通宵甚至连续几个通宵都不鲜见。所以,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熬不了夜,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
二不怕返工。
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文章不妨千遍磨。初写者往往怕被他人否定,怕被领导否定,怕推倒重来。然而实际工作中,写一遍就成功的情况比较少见,反复修改,甚至多次返工的事经常发生。所以,经常搞文字工作的人,对“返工”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让变路子就痛痛快快地变路子,让改句子就痛痛快快地改句子,让换例子就痛痛快快地换例子,改多少遍也不能发牢骚、发脾气。据说,在出版界,要想使出版物差错率不超标,必须审读、校对7遍以上。起草机关公文特别是领导讲话也有这样的程序,提纲要层层把关3到5次,成稿后也要层层把关3到5次,每次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样才有可能在领导那里通过。即使文采比较好的大“笔杆子”,也有这样的漫长经历。认识到这个特点规律,就不怕否定自我、不怕反复修改了。
三不怕批评。
机关干部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精心搞出来的文件、材料,不被领导认可,受到领导批评甚至严厉批评的事时有发生,特别是遇到懂文字材料的领导,挨批评更是家常便饭。我所在的单位有一位领导,自己文字水平非常高,对部属的文字要求以刻薄而著称。他看到机关干部送来的草拟文件不满意,经常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有时候,他看完送来的稿子不满意,就自己动手修改。我们的机关干部都有深刻体会,这个领导的话有时虽然讲得尖刻,没有顾及你的面子,但实际上他工作非常认真,文字思想水平很高,跟他能学到不少东西。严师出高徒。不批评不进步,不磨砺不成才。如果能经受得住批评的考验,就不愁没有文采。
四不怕无名。
机关工作是无名的事业,无名的事业需要无名英雄。正如习近平同志在1990年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指出的,“出成绩时大家可能是无名英雄,寂寂无闻;在遇到问题时,可能成为矛盾的焦点,尝尽酸甜苦辣”(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具体到我们机关干部身上有三点:一要“任劳”。就是不成突击性任务,不熬夜不行;把平凡的工作干得不平凡,没有超常的举动更不行。二要“任怨”。要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误会,耐得住寂寞。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三要“认命”。机关干部的职业特点,命中注定就是要甘当无名英雄,有了成绩是集体的,是领导的,是群众的,有了问题只能从自身找原因,找教训,不能强调客观理由。
守住三条底线
“底线”是指一种境界,是指不能含糊,不能推卸,必须坚持,必须做到的事情。
机关干部必须坚守的三条底线是:道德、纪律、法律。
习总书记2015年6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第一,不越道德这条“底线”。
一是不能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
二是不能以“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
三是不能以“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
第二,不踩纪律这条“红线”。
一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
二是重大问题及时向组织报告。
三是不搞团伙利益集团。
第三,不触法律这条“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