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跑步圣经》读书笔记
这本书畅销十年,常年稳居运动类畅销榜第一名。更是被众多跑步爱好者奉为经典之作。它由跑步冠军教练精心打造,使欧洲百万读者受益。书中包含周密的训练计划、合理的饮食搭配指南、详细的步骤分解图,帮助读者速度、耐力、韧性和灵活性全方位提高,让读者在本书的指导下达成目标、超越自我。人天生就是跑步者,愿本书伴你奔跑一生!
编辑于2022-11-03 17:52:33 广东在这本书中,通过深入探讨与恋人、自我以及父母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大量案例,引导那些在情感关系中有困惑却无解的人,走进隐秘的内心世界,正视苦痛的根源,由此揭开假性亲密关系的神秘面纱,洞察自我关系疏离的成因,及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我认知,让自己身处的亲密关系网络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
刘墉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说话技巧,包括如何将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狠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等。他还分析了古今中外的幽默案例,教授如何埋下伏笔、营造气氛、引爆笑点,使语言更加婉转和生动,此外,书中还涉及呼吸调整、仪表姿态、养气之方等细节,帮助读者全面提升沟通能力!
这是一本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首版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本书对国内外戏剧理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是编剧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作者文风犀利,一气呵成,虽然全文旁征博引,但简明易懂,是一本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剧作论著,其方法也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这本书中,通过深入探讨与恋人、自我以及父母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大量案例,引导那些在情感关系中有困惑却无解的人,走进隐秘的内心世界,正视苦痛的根源,由此揭开假性亲密关系的神秘面纱,洞察自我关系疏离的成因,及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我认知,让自己身处的亲密关系网络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
刘墉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说话技巧,包括如何将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狠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等。他还分析了古今中外的幽默案例,教授如何埋下伏笔、营造气氛、引爆笑点,使语言更加婉转和生动,此外,书中还涉及呼吸调整、仪表姿态、养气之方等细节,帮助读者全面提升沟通能力!
这是一本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首版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本书对国内外戏剧理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是编剧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作者文风犀利,一气呵成,虽然全文旁征博引,但简明易懂,是一本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剧作论著,其方法也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跑步圣经》读书笔记
五、不同人群跑步建议
儿童
有氧运动有助于孩子们控制体重,提高摄氧量
详情可参考《运动改造大脑》读书笔记
儿童12岁时的70%的慢肌纤维被开发激活,对日后有氧耐力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儿童一般不耐热,汗腺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血液会流到皮肤区域代替汗液蒸发散热,过度运动会导致运动部位血液供应不足
开发运动天赋和能力的最佳年龄是6~12岁
孩子们可以练习一些趣味性的跑步
特别是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但他们的训练应该以随意、玩乐为主,形式越丰富越好
只要他们开心,汗流浃背就可以了,这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耐力
建议父母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专攻长跑,长跑的最佳体能出现在成年之后
而且马拉松对孩子真的没有意义,而且国际马拉松医学指导协会建议马拉松参与者至少应该年满18周岁
跑马会使未成年人的骨骼发生变形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疲劳损伤
女性
对于女性来说,女性受雌激素的影响,她的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中含水量和脂肪含量都高于男性
她们更灵活、柔韧性更好,但因为脂肪多,业余女跑步运动员的脂肪占重一般为20%~25%,明显高于男性的12%~17%
所以女性会比男性少10%~15%的体力
女性跑步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美国女性马拉松参与者能达到40%
女性夜跑者安全建议
比如要结伴去跑;避开昏暗的地方
不要被人找到规律
携带防身装备,比如催泪器、辣椒喷雾、电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退化
肌肉总量只有30岁的70%
肺活量只有56%
脑重量也只有56%
最大摄氧量只有50%,舌头上的味蕾数只有35%
一般来说,通过锻炼能够老人们的身体可以年轻20岁,一个受过训练的70岁老人可以和50岁的人一样好
对老年人的建议
要更多热身,避免骨骼受伤
要注重运动时间,而不是速度和距离
运动负荷的增加更应该循序渐进,增幅要小,时间要长
对那些参赛的老年运动员来说,过量锻炼是有害的,健康远比成绩更重要
四、拥抱长跑比赛
马拉松
马拉松的传说
马拉松不是轻松的跑步,只是有耐力和毅力还不足以实现完成马拉松这一目标
马拉松是长距离的跑步,更是一次完整的旅程
完成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高要求的任务,更是异常巨大的挑战,是一次人生高峰的登顶
马拉松的繁荣
马拉松训练贯穿全年
马拉松训练的成败全靠训练的努力程度
肯尼亚人在黑森林中
全年的训练需要分成训练周、训练季和训练阶段,在各个阶段的训练中设定不同的重点
训练季节的高峰期是在春季和秋季
在上一个训练季过后先进行4周的过渡期恢复,然后在训练中安排一个为期几个月的基本耐力训练季
马拉松跑步者的冬季训练
冬季训练所打下的基础关系到未来一整年的比赛
冬季训练中的训练重点是基础耐力训练,而不是在增加训练频率和提高难度上
训练必须努力
轻松跑步的千米数和一些较长训练单元中整合的千米数是马拉松训练有效果的关键
付出耐心
为秋季马拉松进行准备工作
不要透支
马拉松倒计时
最后2周:训练已经足够了
现在,休息和打磨细节才是重点
最后1周:要在休息中储备力量
最后3天
最后1天
马拉松当天的早上
最后的多半个小时
大型赛跑
在跑步中保持紧张
跑步之后——恢复
训练计划成功:马拉松是给有耐心的人参加的
建议在比赛中要坚持匀速跑
想要获得好成绩需要天赋,短跑者和长跑者的肌肉纤维组成不同,顶尖长跑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含量更高
三、入门级的跑步者:慢跑
过程就是目标
为了健康和良好的身体状态跑步
入门跑者如果想拥有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每周努力跑步3-4小时,大约每2天跑一次,定额内做到了维持心脏健康所需要的一切
有机会地利用体能储备
常年训练的运动员可以调动自身体能储备的90%,常年室内的只有70%
锻炼体能
耐力、力量、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
跑步的正确入门
对跑步的起步来说,轻轻松松地慢慢跑是最佳的成功保障
初级阶段正确的跑步方法
注重积累、给身体时间,以适应新出现的负担
跑步锻炼的同时补充进行伸展训练和力量训练
从开始跑步起写训练日志
慢跑和步行并不对立
先走步,再跑步
30分钟入门测试
决定步行还是慢跑
跑步入门者的训练计划
计划1:从步行开始入门
计划2:从步行到慢跑
计划3:带有走路间歇的慢跑
计划4:为了良好的身体状态跑步
找到合适的计划、遵守并理解训练计划
从慢跑者到身体状态良好的跑步者
中上速度长跑
用法特莱克训练法提高速度
在山上进行负荷转换活动
对跑步训练和速度进行标准化管理
为了健康而锻炼的跑步者可以首先以调整心率和延长训练时间为目标
书籍信息
作者: 赫尔伯特·史迪凡尼
德国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和教练
16次获得德国马拉松赛和其他多项长跑比赛冠军
1986年欧洲马拉松赛冠军
副标题: 最全面的跑步训练计划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1
一、跑步的益处
古希腊的一段格言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谷物大脑》一书中说道
科学饮食、充足睡眠和坚持运动是健康的三大法宝
详情可参考《谷物大脑》读书笔记
耐力性运动较爆发性运动对人类健康更有意义
爆发性运动
短跑、铅球、举重、跳高等
耐力型运动(有氧运动)
跑步、游泳、骑车、划船等
跑步对身体的好处
肺部
让你肺部毛细血管增多,加大氧气利用水平,有效提高氧气摄入量
顶级的运动员摄氧量能达到80毫升/千克体重
普通人仅为一半,长期慢跑者可以达到60毫升/千克
心血管
能增加心脏容积,降低安静脉搏和运动脉搏
增强血管弹性
降低血栓和动脉硬化的风险,降低血脂水平
改善血液流通
增强氧气和营养输送能力
骨骼
人们自35岁起,骨骼就在退化,会产生骨质疏松和关节炎
对于女性来说,她的激素分泌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她们会受到比男性更大的威胁,跑步则能增强骨骼密度和坚固性,使得骨骼更年轻
而且也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缓减关节的退化速度
肌肉组织
人们必须使用和锻炼肌肉,否则它就会退化
训练停止约10天后,肌肉的适应能力就会恢复原状
中长跑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占肌纤维的比例70%,快肌纤维30%
耐力训练者有更好的供血、供氧和养分供应能力
耐力跑步者至少要持续训练两年,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毛细血管化
增加线粒体数量,扩大能量储备
身体素质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来提高,如果训练突然中断,身体素质又会回到从前
举例:冬天停止了训练,第二年春天就可能从零开始
免疫系统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
消化系统
减少便秘和肠道出血症状
激素
能够有效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素三类压力激素的分泌,释放让人快乐愉悦的内啡肽和血清素
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三者的区别
多巴胺
由脑内分泌,是一类神经传递物质,即脑内信息的传递者
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内啡肽
由脑下垂分泌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
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
长时间运动把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后,只剩下氧气,脑内啡便会分泌
血清素
血清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即神经之间用血清素来交谈
能帮人放松心情、安抚、缓解焦虑和压力,尤其影响胃肠道
其他
跑步可以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改善血液循环
跑步会让你的工作更高效,你在跑步时也可以进行脑力劳动,盘点你的各项事务
跑步对任何年龄都适合,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慢跑和散步提高活力,达到以上提升健康的效果
二、跑步前的准备
跑步前一定要做个身体检查,特别是35岁以上的人群,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
避免因跑步运动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风险
跑步装备
跑鞋
跑步时不要穿旧运动鞋,体操鞋或者超市卖的那种廉价的运动鞋
这些鞋不适合跑步,只会把你的骨骼毁掉
选择跑鞋,流行元素、颜色和品牌并不重要,重要的跑鞋的减震、引导、矫正功能
必须能够承受跑者的重量,减轻跑步过程中的碰撞,矫正足部变形
专业跑步者所用的跑鞋减震垫在脚跟,用前脚掌跑步者的跑鞋前脚掌也应该有减震
在材料上要选择较多透气性的材料,跑鞋要有反光材料,提高在黑暗处跑步的安全性
体重较大的跑步者需要更稳定的跑鞋,过于轻便的跑鞋会牺牲稳定性和减震元素来减轻重量,这会加重负担
足部畸形者比如足内翻可以找到专门具有矫正效果的跑鞋
什么才是买鞋的最佳时机呢
应该在下午去买鞋,这时候脚最大,更能试穿出效果
选鞋时要注意前脚掌应该能给脚趾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穿上后大脚趾应该有一指宽的距离,鞋帮要有一定的支撑力
跑鞋是消耗品,一双好的跑鞋能够支撑你跑500-1000公里,可以买几双不同的鞋换着穿,能够更好地保护骨骼
功能性运动服
跑步界有句名言
没有坏天气,只有不够好的衣服
你应该选择比较贴身的衣服,贴身的衣服会减少裤腿之间、手臂与衣服之间的摩擦
合适材质的衣服能够保护运动员,促进排汗
很多人跑步时随便穿个棉质的T恤,但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了,不仅体感不舒服,而且阻碍皮肤换气和排汗,导致着凉感冒
跑步者应该穿功能性运动服、速干衣服
双层织物的衣服可能会更好,内层传导水分,外层吸收水分,这有助于保暖
即使在雨天,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在天气寒冷时,跑步者需要加穿外套或背心
其他设备
目前有许多跑步的智能设备,如GPS心率测试仪,运动手环,手机APP等
这些智能设备可以满足记录跑步的地方、距离、速度、心率等要求
一定程度上智能设备为大家在朋友圈嗮跑提供了便利,从而推动了跑步运动
有一款特别有意思的设备
在德国甚至有慢跑婴儿车,这样他们的父母就可以边推着婴儿边跑步
头部的装备
魔术头巾,导汗带,特别是你在额头绑上一导汗带,你就不会在跑步时让汗水流到你的眼睛里
确定适合自己跑步的训练控制方法
根据呼吸感觉控制训练
跑步时呼吸平缓,路面平坦时,每4步呼吸1次
如果跑步速度快,需要更多氧气,你可能需要每3步呼吸1次
如果每2步呼吸1次,已经是红色的无氧运动了,此时你应该停下来慢走,直到呼吸正常
根据心率控制训练
跑步的负荷通过心跳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
在没有心律仪之前,人们都是通过安静时手摸脉搏测量的
早上醒来躺着测,未经系统锻炼者一般在60-80之间
受过良好训练者的安静脉搏在40-50之间
如果跑步之后,你的安静脉搏在下降,那么说明你的锻炼卓有成效
负荷脉搏
负荷脉搏也即训练时的正常脉搏,公式为180-年龄,正负误差10
也就是说40岁的人,正常跑步时心率应该在130~150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应降低训练强度
最大负荷脉搏
就是运动最激烈时的最大脉搏数
最大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测量方式是慢跑10分钟后,加速跑5分钟,跑到上气不接下气,然后再冲刺,感觉到了速度的极限停下来,此时你的心率就接近最大值
一般来说,最大负荷脉搏=220-年龄,也就是说40岁的人,最大负荷脉搏应在180
该数值因人而异
知道你的最大负荷脉搏数,你就可以以此为基数来控制
水平较高的跑步者,无氧的阈值在最大脉搏的90%
初级跑步者大概在85%
根据系统训练
有效的训练刺激、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负荷、变换训练负荷、负荷与休息的最佳搭配、复习与耐久性、分期与循环
每个训练单元包括热身部分、训练部分和再生部分
根据体能测试控制训练
将无氧阈值称为乳酸阈值,也叫“最大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摄氧量和耗氧量达到平衡
1小时跑:尝试在1小时内跑尽可能远的距离,我10公里/小时,就是接近乳酸阈值的速度,6分/公里
热身运动
在跑步前要尽量多做热身运动、拉伸和力量练习,不仅有助于减少受伤风险,而且有助于锻炼全身肌肉
关于力量和灵活性的测试
举例:双手探地,双手能不能在背后紧扣;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关于跑步的正确姿势
身体和肩膀都要直立,不能前倾
手臂在身体两侧向前,微微朝内,但绝不能越过身体的中线,大臂和小臂要几乎成直角
标准姿势能帮助你在跑步时有更好的推力。动作不标准的原因在于肌肉紧张和不均衡
手的姿势也很重要,很多人握着拳头往前冲,导致肌肉紧绷,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大拇指朝上,手指轻轻弯曲,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只蝴蝶的那种轻盈感
跑步步伐:跑步步伐不宜太大,长跑时步伐太大容易使人受伤
关于脚掌着地的问题
短跑和中距离跑用前脚掌是很常见的,但这种跑步方式很容易使得小腿肌肉压力过大,但严重超重的人或跟腱受伤的人应该使用前脚掌跑
长跑界顶级的运动员都是用脚跟跑,它比较省力,缺点是落地时骨骼的负荷过重,在地面不平坦时容易受伤
一般长跑建议用脚心,这样骨骼负荷分配更均匀
可以根据场地、距离等选择更适宜的方式或者交替使用
技巧练习
技巧训练可以减少长跑训练的单一性,可以训练肌肉
举例:脚后跟踢打臀部;倒退跑;侧向跑;摘花(左右手着地)等
运用这些形式一方面可以减少长跑训练的枯燥性,最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不同的肌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