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心理学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幼儿口语的培养、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等。
编辑于2022-11-04 11:18:00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一) 、 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岁前)(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 3岁前)(二) 、 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三) 、 个性初步形成(3-6岁)二、 学前...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思维导图,包括情绪在学前)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一) 、 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岁前)(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 3岁前)(二) 、 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三) 、 个性初步形成(3-6岁)二、 学前...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思维导图,包括情绪在学前)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等内容。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言语的概念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言语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的
语言是在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的言语活动所使用,它就会从社会中消失。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前言语阶段(0-1岁)
言语发生的准备
说出词的准备
发出语言
说出最初的词
理解词的准备
语音辨别
对语词的理解
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初生-3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言语发生阶段(1-3岁)
言语发生的标志
言语发生的标志是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
掌握10个词左右
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
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3岁)
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二、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语音的形成
出现嗓音(0-2个月)
出现啊咕声(3-4个月)
据研究,聋儿在3-4个月前,甚至6个月前,都会发出上述的声音反射。可见,这时期的发声,并不是后天习得的。
出现喃喃语声(4-8个月)
这阶段,听觉已经积极参加到发音过程
开始发出声音(9-12个月)
1岁前,孩子只是出现发出语音和学话的萌芽,能够真正说出的词很少
语音模仿的阶段
婴儿最初掌握语音是通过模仿学会的
语音模仿可分为4个阶段
偶发性的单个模仿
开始系统的模仿
能够模仿新的发音动作
1岁后,婴儿已开始系统地模仿新语音,不再是“试试看”了
一般地说,1岁前语音发展缓慢,1-1岁半发展较快,1岁9个月语音发展基本成熟,但发音不流利,不够准确。
语音发展的顺序
儿童并不是先学会差别较大的发音,然后向差别较小的音发展,而是由中等程度差别的音向两端发展
3-4岁内的儿童,无论学习世界哪种民族的语言的发音,都相当容易学会
据研究,儿童语音的发展是元音和辅音同时出现,并不是先元音后辅音。出生后的第一声既有元音也有辅音
婴幼儿语音发展的5个阶段
反射性发声期(0-4个月)
牙牙语期(5-9个月)
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个月)
学说话期(1-1.5岁)
积极的语音发展阶段(1.5-6岁)
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
幼儿期(3-6岁)是能够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的年龄
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
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全部语音
发音错误的集中点
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数发生在辅音
发音的难点
生理原因
语言环境
语音意识的发生
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
从4岁左右开始,能够把语音作为自觉意识到的对象,也就是说,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
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
言语听觉调节
言语运动觉的调节
言语视觉调节
三、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汇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
消极词汇: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的
积极词汇: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
据研究,儿童最初能说出10个词时,已经理解50个了。
词类的扩大
儿童对实词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汇量的多少也是如此)
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5岁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5-6岁是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期。
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代词—动词—名词)
词义的深化
3-5岁幼儿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儿童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时出现的一时现象
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
形容词的掌握
指示代词的掌握
人称代词的掌握
代名词“我”的掌握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形成
量词的掌握
四、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
句型的发展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不完整句
单词句
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相联系,而是和某种情景相联系。
单词句含义不够明确,语音也往往不够清晰,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
电报句(双词句)
一岁半至2岁半左右
完整句
6岁左右,儿童98%使用完整句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复合句发展需要两个主要条件
掌握足够的词汇,特别是掌握有关的连接词
逻辑思维的发展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
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占优势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句型
除陈述句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疑问句产生最早。
语句结构的变化
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表达内容的分化
词性的分化
结构层次的分化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整个来说,幼儿的句子主要在10个词以内,而4-6个词的句子占最大比例
语法意识的出现
幼儿对语法的意识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
八、幼儿口语的培养
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讲究教法
鼓励言语创造性
培养“前读写”兴趣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此时期在为读写做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
七、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
先会认字,后会写字;先会阅读,后会写作
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
儿童学识字的过程
泛化阶段
识字阶段
再现阶段
幼儿认字主要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
儿童认字的泛化阶段
字是视觉形象
幼儿最初把字当作图谱
儿童识字阶段
字大、清楚。字体比较大,字从背景上清楚地突出,幼儿容易辨认。因此给幼儿看的书,字要大而清楚。
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
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形象记忆是幼儿记忆的特点
字形结构简单
多次重复
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
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
看书——最初的阅读活动
幼儿期的阅读,基本上是以看图为主的
阅读的准备
掌握有关词汇(阅读不等于认字)
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
掌握基本阅读技能
翻书的动作
按页翻书
阅读顺序
培养阅读兴趣
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前书写活动
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
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
对笔顺的掌握
正确的执笔姿势
幼儿期是书面言语发生的年龄。这时期处于前阅读阶段和前书写阶段。这时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口头语言。在发展口头言语的同时,为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做好准备。
六、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
3岁前,交际功能主要是请求、回答和提高
3-6岁,交际功能是:请求、问答、陈述、商量、指示、命令
儿童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
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4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
出声的自言自语
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
从形式上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发出声音
从功能上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内部言语又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幼儿的出声的自言自语,是一种说出声音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起着指导自己行动的作用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
游戏言语(3-5岁)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5-7岁)
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
4、5岁儿童的“问题言语”最为丰富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
创设良好的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机会
将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成人做好幼儿语言的榜样
五、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
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互相交往中才能进行
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
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景言语
3-4岁幼儿的言语仍带有情境性
连贯言语的发展使幼儿能独立地、完整的、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儿童能进行独白。
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3-4岁幼儿的讲述常常主题思想不够明确,层次不清。
5-6岁儿童在看图讲述中往往讲述过于具体和琐碎,妨碍了突出主要的情节
单纯积累词汇是不够的,幼儿讲述逻辑性的发展需要专门培养
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语气的掌握
口吃的心理因素
口吃出现的年龄一2-4岁为多
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口吃的心理原因
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
发音连续动作的不恰当的停顿和割裂
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