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少第三章
儿童少年卫生法概念,简称儿少卫生学,是研究维护和促进儿童少年健康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于2022-11-07 11:25:49 北京市第三章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
儿童少年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 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体格发育水平反映个体的生长状况,并为评价营 养、运动、教养环境、预防保健可及性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体格的阶段性变化
1.第一生长突增期 身长:身长在整个孕期平均增长50cm。身长的第一 突增期从孕中期开始持续至1岁末;胎儿4~6个月期间的增长量即占胎儿期身长总增长量的50%;生后第1年又增长约25cm; 体重:体重在整个孕期平均增长3000g。第一突增 期从孕晚期开始至1岁末,仅在孕晚期的增长量即占胎儿期总增长量的70%,出生后4-6个月,体重已比出生时增长1倍,2岁是出生时的4倍;
2.相对稳定期 增长持续而稳定;从2岁到青春期发育前,儿童身高每年约增长5~7cm, 体重增长2~3kg。
3.第二生长突增期 又称青春期生长突增。身高从每年增长5~10cm开始,逐渐进入突增高峰,一年可增长10~14cm,男孩高于女孩;体重每年增加4~7kg,突增高峰时,一年即可增加8~10kg。
4.生长停滞期 自青春中后期开始,身高生长逐渐停止,体重也一般停止明显增长。
二、身体比例变化
(一)反映横向身体比例指标 身体各横截面指标的相互关系 (1)身高胸围指数↘ 只能衡量局部比例、实测值的重复性差,且肩盆宽指数的个体差异只在青春期才得以显现 (2)肩盆宽指数 ↗ (3)BMI→既能反映身体的胖瘦,又能确切反映不同群体、不同年代的身体充实度变化。
(二)反映纵向身体比例指标 反映个体下肢长度和线性高度间的比例关系。根据生长发育规律,身材的高矮取决于下肢的长短。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身高(cm) 下肢长指数I=(身高-坐高)/身高×100% 下肢长指数Ⅱ =(身高-坐高)/坐高×100%
三、体型变化
体型(somatotype)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谢尔登以胚胎起源学和气质类型为基础,创建了Sheldon体型分类。
①内胚层体型,身体圆胖、消化器官发达; ②中胚层体型,身体健壮、骨骼肌肉发达; ③外胚层体型,身体瘦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
儿童少年体能发育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 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
一、相关体能的概念
(一)健康相关体能 健康相关体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体能的基础部分,其目标是为身体健康和高质量,泛指人的体质,维持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效率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1)体成分 肌肉、骨骼、脂肪等在身体总质量中所占的构成比应达到合理水平才能保持健康。 (2)心肺功能 指心肺所代表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为身体活动提供足够氧气与养分的能力。 (3)柔韧性 指人体关节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和幅度 (4)肌力和肌耐力
(二)运动相关体能 建立在健康相关体能基础上,属于较高的体能需求层次,目标是为比赛取胜 获奖。狭义的运动相关技能定义主要针对运动员,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部分。
二、儿童少年体能发育
1.不均衡性 不同的体能指标不同年龄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
2.阶段性 ①男孩6~14岁、女孩6~12岁是快速增长阶段; ②男孩15~18岁、女孩12~15岁是慢速增长阶段; ③恢复性增长,仅女孩在16~18岁有该表现; ④稳定阶段,男性为19~25岁,女性为19~22岁。
3.不平衡性 表现在机体整体协调状况下,由身体不同部分发育的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肌力发育的不平衡性尤其明显。
4.性别特征
三、儿童少年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physicalactivity),WHO定义为:由骨骼肌收缩产生需要能量消耗的任何身体运动,包括进行工作、游戏、家务、旅游和从事娱乐活动。
体力活动量(WHO推荐) 5~17岁儿童少年的适宣体力活动量为:每天要有60分钟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每天超过60分钟的体力活动量会提供额外的健康效益;每周应该至少有三次增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 18岁以上成年人的体力活动推荐量为:应在整一周内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在整一周内进行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活动的等效组合;为了获得额外的健康效益,18岁以上的成人应将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增加至每周300分钟或同等水平活动;应该在每周有2天或2天以上的包括主要肌肉群参与的强化肌肉活动。
(一)体力活动作用 (1)促进心肺和代谢 (2)促进肌肉力量发育 (3)提高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二)体力活动不足 (1)全球体力活动不足的现状:儿童青少年目前已成为体力活动不足的高发人群; (2)体力活动不足的危害:是NCDs(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要危 险因素。还影响着全球的一般人群健康。
儿童少年体成分发育
身体成分简称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范畴。理论上,体脂是指人体中用乙继提取得到的纯脂肪。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皮脂厚度、双能X线吸收法(DEXA)、双光X线吸收法、CT法、共振成像(MRI)法等对局部脂肪组织的测量来推算全身的脂肪量。
一、体成分模型
(一)二成分模型 体成分由体脂重(FM)和去脂体重(FFM)构成。体脂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称体脂率(%BF),与去体脂重率(%FFM)相加为100%;去脂体重是在尸体解剖基础上建立的概念,指体重减去乙继提取脂肪后的重量。在活体则用瘦体重(LBM)一词更适宜。
(二)多成分模型
子主题
在二成分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成分、四成分模型。
二、体成分发育的年龄特征
(一)体脂发育的年龄变化 Laurson KR等(2011)利用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来推算体脂率(%BF) 发现男、女孩在青春期突增前%BF均上升 男孩 男孩的增长高峰在11岁,其后下降,青春后期再度持续上升,18岁平均值为17.0% 女孩 女孩则整个青春期%BF都上升,突增高峰也不下降18岁时平均为27.8%
(二)瘦体重发育的年龄变化 青春期前,瘦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孩的瘦体重增长不如男孩显著, 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扩大。 青春期,瘦体重的变化主要是含水量逐年减少,女孩总体水量仍高于 男孩;青春期瘦体重中骨骼成分比非骨骼成分有明显快速的增长。
(三)其他体成分的年龄和性别特征 细胞外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浓缩,儿童肌肉中水分比成人多,伴随年龄增长而相对减少。10~18岁时男、女孩总体水出现差异。 男、女孩体内钙含量的改变与生长突增关系密切;进入青春期后骨强度也出现明显性别差异。
三、体成分发育的性别特征
(一)体脂发育的性别特征 (1)在生命早期男女体脂量接近; (2)在儿童期,男、女孩体脂均出现下降; (3)在青春期,女孩变化以体脂增加为主,男孩体脂有下降; (4)体脂分布的性别差异在青春期前即有表现;男孩上半身的皮下和内脏脂肪蓄积,女孩皮下脂肪蓄积在臀部。
(二)瘦体重发育的性别特征 (1)男孩从生命早期开始就显出更高的瘦体重,故其体重大于同年龄女孩; (2)在儿童期,男孩仍较女孩有明显较多的瘦体重增长;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主要表现为瘦体重增加,女孩的瘦体重增量仅为男孩的一半; (4)随着近年来性早熟(女性更多)现象增加,瘦体重的性别差异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四、体成分发育的种族差异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导致体成分含量的种族差异。
脑发育
一、生命早期的脑发育
生命早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后2年),大脑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胎儿期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后头两年被称作“大脑发育加速期”,因为成人脑一半以上的重量都在该阶段获得。婴儿出生时脑的重量是成人的25%,2岁时达到75%。
神经元增殖,神经组织 全面发育,轴突、树突、突 触联结形成
大脑各部位发育速度不同 出生时发育相对最完善的区域是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控制着觉醒、新生儿反射和其他生命所必需的功能,如消化,呼吸,排泄。 大脑最先发育成熟的部位是初级运动区、初级感觉区。6个月后,脑皮质初级运动区的发展已达到可引导婴儿大部分活动的水平,先天反射消失。
髓鞘化 (1)髓鞘化是大脑功能发育的重要过程; (2)髓鞘化可以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使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的信息沟通更高效; (3)髓鞘化也遵循一定时间顺序。
二、童年期的脑发育
1. 2~6岁脑重量增加较快、脑功能更加复杂化和专门化、髓鞘化持续进行。
2. 7~8岁时脑神经突触分支变得更密集,神经环路形成增加并复杂化,其额叶增加迅速,前额叶皮质的抑制功能提高,这些都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条件。
3. 与此同时,其他脑中枢皮质的调控能力增加,使运动的准确性和 协调性更强。
研究表明,青春期前的脑额叶皮质对皮质下中枢的神经环路联结还不紧密。例如, 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cortex,PFC)与腹侧纹状体皮质(ventral striatal cortex)的神 经环路的联系还不强,但因边缘系统等皮质下中枢的激活状态低,尽管额叶皮质对皮 质下中枢自上而下的控制不足,但诸如冒险行为、物质滥用等行为很少出现。
童年期大脑的可塑性很强。早期经验的严重剥夺、不良教养和生活经历, 对儿童脑发育都可造成永久损害;一旦及早采取措施,改善童年期营养、保 健、教养环境,早期诊断发育性损伤,给予功能性训练,可较好地修复已损 害的功能,显著减少不良预后。
三、青春期的脑发育
1.青春期脑结构与功能发育 (1)青春期大脑灰质容积下降,白质容积增大。各种特定的脑皮质如额 叶、顶叶和题叶部位等灰质含量下降。脑结构的这一成熟过程,与 其对应的脑功能成熟相一致; (2)青春期大脑成熟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女童早于男童;海马、杏仁核 体积的增加也有不同性别模式,海马扩大只发生在女童,杏仁核体 积增大只发生在男童
2.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1)青春期前,儿童的额叶、前扣带皮质的认知控制功能还不如成人完善, 而皮质下中枢(纹状体、杏仁核等)功能活跃。因此易导致青少年发生冒 险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 (2)青春期(尤其早期)大脑多巴胺系统发生了实质性的成熟转变。该系统 与社会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 (3)大脑皮质成熟的时间顺序与心理行为发育相一致,即个体较早进入青春 期,但社会认知及应对能力的准备还不充分,形成身心发育的失匹配状况.
第三章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
儿童少年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 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体格发育水平反映个体的生长状况,并为评价营 养、运动、教养环境、预防保健可及性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体格的阶段性变化
1.第一生长突增期 身长:身长在整个孕期平均增长50cm。身长的第一 突增期从孕中期开始持续至1岁末;胎儿4~6个月期间的增长量即占胎儿期身长总增长量的50%;生后第1年又增长约25cm; 体重:体重在整个孕期平均增长3000g。第一突增 期从孕晚期开始至1岁末,仅在孕晚期的增长量即占胎儿期总增长量的70%,出生后4-6个月,体重已比出生时增长1倍,2岁是出生时的4倍;
2.相对稳定期 增长持续而稳定;从2岁到青春期发育前,儿童身高每年约增长5~7cm, 体重增长2~3kg。
3.第二生长突增期 又称青春期生长突增。身高从每年增长5~10cm开始,逐渐进入突增高峰,一年可增长10~14cm,男孩高于女孩;体重每年增加4~7kg,突增高峰时,一年即可增加8~10kg。
4.生长停滞期 自青春中后期开始,身高生长逐渐停止,体重也一般停止明显增长。
二、身体比例变化
(一)反映横向身体比例指标 身体各横截面指标的相互关系 (1)身高胸围指数↘ 只能衡量局部比例、实测值的重复性差,且肩盆宽指数的个体差异只在青春期才得以显现 (2)肩盆宽指数 ↗ (3)BMI→既能反映身体的胖瘦,又能确切反映不同群体、不同年代的身体充实度变化。
(二)反映纵向身体比例指标 反映个体下肢长度和线性高度间的比例关系。根据生长发育规律,身材的高矮取决于下肢的长短。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身高(cm) 下肢长指数I=(身高-坐高)/身高×100% 下肢长指数Ⅱ =(身高-坐高)/坐高×100%
三、体型变化
体型(somatotype)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谢尔登以胚胎起源学和气质类型为基础,创建了Sheldon体型分类。
①内胚层体型,身体圆胖、消化器官发达; ②中胚层体型,身体健壮、骨骼肌肉发达; ③外胚层体型,身体瘦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
儿童少年体能发育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 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
一、相关体能的概念
(一)健康相关体能 健康相关体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体能的基础部分,其目标是为身体健康和高质量,泛指人的体质,维持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效率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1)体成分 肌肉、骨骼、脂肪等在身体总质量中所占的构成比应达到合理水平才能保持健康。 (2)心肺功能 指心肺所代表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为身体活动提供足够氧气与养分的能力。 (3)柔韧性 指人体关节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和幅度 (4)肌力和肌耐力
(二)运动相关体能 建立在健康相关体能基础上,属于较高的体能需求层次,目标是为比赛取胜 获奖。狭义的运动相关技能定义主要针对运动员,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部分。
二、儿童少年体能发育
1.不均衡性 不同的体能指标不同年龄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
2.阶段性 ①男孩6~14岁、女孩6~12岁是快速增长阶段; ②男孩15~18岁、女孩12~15岁是慢速增长阶段; ③恢复性增长,仅女孩在16~18岁有该表现; ④稳定阶段,男性为19~25岁,女性为19~22岁。
3.不平衡性 表现在机体整体协调状况下,由身体不同部分发育的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肌力发育的不平衡性尤其明显。
4.性别特征
三、儿童少年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physicalactivity),WHO定义为:由骨骼肌收缩产生需要能量消耗的任何身体运动,包括进行工作、游戏、家务、旅游和从事娱乐活动。
体力活动量(WHO推荐) 5~17岁儿童少年的适宣体力活动量为:每天要有60分钟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每天超过60分钟的体力活动量会提供额外的健康效益;每周应该至少有三次增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 18岁以上成年人的体力活动推荐量为:应在整一周内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在整一周内进行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活动的等效组合;为了获得额外的健康效益,18岁以上的成人应将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增加至每周300分钟或同等水平活动;应该在每周有2天或2天以上的包括主要肌肉群参与的强化肌肉活动。
(一)体力活动作用 (1)促进心肺和代谢 (2)促进肌肉力量发育 (3)提高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二)体力活动不足 (1)全球体力活动不足的现状:儿童青少年目前已成为体力活动不足的高发人群; (2)体力活动不足的危害:是NCDs(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要危 险因素。还影响着全球的一般人群健康。
儿童少年体成分发育
身体成分简称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范畴。理论上,体脂是指人体中用乙继提取得到的纯脂肪。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皮脂厚度、双能X线吸收法(DEXA)、双光X线吸收法、CT法、共振成像(MRI)法等对局部脂肪组织的测量来推算全身的脂肪量。
一、体成分模型
(一)二成分模型 体成分由体脂重(FM)和去脂体重(FFM)构成。体脂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称体脂率(%BF),与去体脂重率(%FFM)相加为100%;去脂体重是在尸体解剖基础上建立的概念,指体重减去乙继提取脂肪后的重量。在活体则用瘦体重(LBM)一词更适宜。
(二)多成分模型
子主题
在二成分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成分、四成分模型。
二、体成分发育的年龄特征
(一)体脂发育的年龄变化 Laurson KR等(2011)利用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来推算体脂率(%BF) 发现男、女孩在青春期突增前%BF均上升 男孩 男孩的增长高峰在11岁,其后下降,青春后期再度持续上升,18岁平均值为17.0% 女孩 女孩则整个青春期%BF都上升,突增高峰也不下降18岁时平均为27.8%
(二)瘦体重发育的年龄变化 青春期前,瘦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孩的瘦体重增长不如男孩显著, 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扩大。 青春期,瘦体重的变化主要是含水量逐年减少,女孩总体水量仍高于 男孩;青春期瘦体重中骨骼成分比非骨骼成分有明显快速的增长。
(三)其他体成分的年龄和性别特征 细胞外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浓缩,儿童肌肉中水分比成人多,伴随年龄增长而相对减少。10~18岁时男、女孩总体水出现差异。 男、女孩体内钙含量的改变与生长突增关系密切;进入青春期后骨强度也出现明显性别差异。
三、体成分发育的性别特征
(一)体脂发育的性别特征 (1)在生命早期男女体脂量接近; (2)在儿童期,男、女孩体脂均出现下降; (3)在青春期,女孩变化以体脂增加为主,男孩体脂有下降; (4)体脂分布的性别差异在青春期前即有表现;男孩上半身的皮下和内脏脂肪蓄积,女孩皮下脂肪蓄积在臀部。
(二)瘦体重发育的性别特征 (1)男孩从生命早期开始就显出更高的瘦体重,故其体重大于同年龄女孩; (2)在儿童期,男孩仍较女孩有明显较多的瘦体重增长;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主要表现为瘦体重增加,女孩的瘦体重增量仅为男孩的一半; (4)随着近年来性早熟(女性更多)现象增加,瘦体重的性别差异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四、体成分发育的种族差异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导致体成分含量的种族差异。
脑发育
一、生命早期的脑发育
生命早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后2年),大脑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胎儿期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后头两年被称作“大脑发育加速期”,因为成人脑一半以上的重量都在该阶段获得。婴儿出生时脑的重量是成人的25%,2岁时达到75%。
神经元增殖,神经组织 全面发育,轴突、树突、突 触联结形成
大脑各部位发育速度不同 出生时发育相对最完善的区域是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控制着觉醒、新生儿反射和其他生命所必需的功能,如消化,呼吸,排泄。 大脑最先发育成熟的部位是初级运动区、初级感觉区。6个月后,脑皮质初级运动区的发展已达到可引导婴儿大部分活动的水平,先天反射消失。
髓鞘化 (1)髓鞘化是大脑功能发育的重要过程; (2)髓鞘化可以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使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的信息沟通更高效; (3)髓鞘化也遵循一定时间顺序。
二、童年期的脑发育
1. 2~6岁脑重量增加较快、脑功能更加复杂化和专门化、髓鞘化持续进行。
2. 7~8岁时脑神经突触分支变得更密集,神经环路形成增加并复杂化,其额叶增加迅速,前额叶皮质的抑制功能提高,这些都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条件。
3. 与此同时,其他脑中枢皮质的调控能力增加,使运动的准确性和 协调性更强。
研究表明,青春期前的脑额叶皮质对皮质下中枢的神经环路联结还不紧密。例如, 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cortex,PFC)与腹侧纹状体皮质(ventral striatal cortex)的神 经环路的联系还不强,但因边缘系统等皮质下中枢的激活状态低,尽管额叶皮质对皮 质下中枢自上而下的控制不足,但诸如冒险行为、物质滥用等行为很少出现。
童年期大脑的可塑性很强。早期经验的严重剥夺、不良教养和生活经历, 对儿童脑发育都可造成永久损害;一旦及早采取措施,改善童年期营养、保 健、教养环境,早期诊断发育性损伤,给予功能性训练,可较好地修复已损 害的功能,显著减少不良预后。
三、青春期的脑发育
1.青春期脑结构与功能发育 (1)青春期大脑灰质容积下降,白质容积增大。各种特定的脑皮质如额 叶、顶叶和题叶部位等灰质含量下降。脑结构的这一成熟过程,与 其对应的脑功能成熟相一致; (2)青春期大脑成熟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女童早于男童;海马、杏仁核 体积的增加也有不同性别模式,海马扩大只发生在女童,杏仁核体 积增大只发生在男童
2.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1)青春期前,儿童的额叶、前扣带皮质的认知控制功能还不如成人完善, 而皮质下中枢(纹状体、杏仁核等)功能活跃。因此易导致青少年发生冒 险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 (2)青春期(尤其早期)大脑多巴胺系统发生了实质性的成熟转变。该系统 与社会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 (3)大脑皮质成熟的时间顺序与心理行为发育相一致,即个体较早进入青春 期,但社会认知及应对能力的准备还不充分,形成身心发育的失匹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