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观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编辑于2022-11-14 21:28: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观
社会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
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人在自然面前是能动的、积极的
人口因素
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促进还是延缓都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与自然地理环境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形态的更替
物质生产方式
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物质内容)和生产关系(社会形式)的统一体
最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以下为意识形态的几个要素
政治法律思想
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最直接、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在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道德
调整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永恒不变的道德是不存在的,具有继承性,无强制性
艺术
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宗教
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人脑中的虚幻的反映,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根源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历史压迫形成的产物
从历史和现实看,宗教将会长期存在,并于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相互交织,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独立性
是指社会意识在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表现为: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决定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活动决定的
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制约)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依赖性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实际也是社会基本结构 要素之间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
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
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的关系总和为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以及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交往
含义: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 体、阶级、民族、国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
类型: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影响:第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第三,促进文化的 发展与传播。
世界历史
基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特征:普遍交往
意义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推动转变
交往和竞争也不断扩大,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互关联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统一性和多样性; 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前进性与曲折性
历史观
社会发展动力
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 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重要动力: 社会革命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的结果
含义:广义指的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 狭义指的是社会形态的变更
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 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社会革命能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重要动力: 改革
适用于现存的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某些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进步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改革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法宝”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成就看改革的社会作用
把改革一以贯之坚持下去
强大杠杆: 科技革命
含义:融合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
作用: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 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
含义: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 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作用表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
两种历史观
群众史观(唯物史观)
英雄史观(唯心史观)
群众
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个人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 要代表人物
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其重要作用的人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 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群众,阶级、 政党、领袖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