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知识梳理,包括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测定的意义、蛋白质测定方法、蛋白质中氮的测定方法、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等等。
编辑于2022-11-16 08:21:46 辽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概述
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由20多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H、O、N、S、P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Fe、Zn、I、Cu、Mn。而含N是蛋白质区别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标志。
氨基酸
protein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构成protein的氨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种。
蛋白质测定的意义
蛋白质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必需的重要氮源之一。发酵原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对发酵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啤酒生产要选用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大麦等原料,因啤酒酿造中,原料(大麦芽)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可造成啤酒浑浊、高级醇含量偏高。但对酱和酱油等发酵调味品来讲,则需要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料; 至于活性干酵母,含氮量则是评价其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是判定活性酵母菌的数量
蛋白质测定方法
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 、肽键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性和碱性基团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中氮的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介绍
凯氏(Kjeldah)定氮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有机N总量较为准确、方便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所有食品。
凯氏定氮法是将蛋白质消化,测定其总N量,再换算成为蛋白质含量。食品中的含N物质,除蛋白质中的氮以外,还包括氨基酸、酰胺、核酸等中的氮等少量的非蛋白质含N物质,所以该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应称为粗蛋白质。
一般来说,pro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1份N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所以在用凯氏定氮法定量pro时,将测得的总氮%乘上pro的换称参数K=6.25即为该物质的pro含量。
蛋白质含N量的倒数称为蛋白质换算系数。
食品种类不同,蛋白质的组成也不一样,其N量也不相同,蛋白质换算系数差别很大,如:玉米、荞麦为6.25, 花生:5.46;大米:5.95;大豆及其制品:5.71;面粉:5.70;乳制品:6.38;
凯氏定氮法有常量法、微量法及改良法,其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所使用的样品数量和仪器不同。而改良的常量法主要是催化剂的种类、硫酸和盐类添量不同,一般采用硫酸铜、二氧化钛或硒、汞等物质代替硫酸铜
原理
食品与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钾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化学)反机理
概述
样品消化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有机物脱水后被炭化为碳、氢、氮。浓硫酸又具有氧化性,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化为二氧化碳,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本身则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氨随之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蒸馏
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吸收与滴定
加热蒸馏所放出的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因硼酸呈微弱酸性(k=5.8×10-10),用酸滴定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但它有吸收氨的作用
适用范围
可以应用于各类食品蛋白质含量测定
仪器
500ml凯氏烧瓶
定氨蒸馏装置
试剂
硫酸铜
硫酸钾
浓硫酸
40g∕L硼酸溶液
混合指示剂
400g∕L氢氧化钠
0.1mol∕L盐酸 标准溶液
操作步骤
样品消化
准确称取均匀的固体样品0.5~3g,或半固体样品2~5g,或吸取溶液样品15~25ml。小心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勿粘附在瓶壁上)。加入0.5~1g硫酸铜、10g硫酸钾及25ml浓硫酸,小心摇匀后,于瓶口置一小漏斗,瓶颈45°角倾斜置电炉上,在通风橱内加热消化(若无通风橱可于瓶口倒插入一口径适宜的干燥管,用胶管与水力真空管相连接,利用水力抽除消化过程所产生的烟气)。先以小火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完全炭化、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消化至溶液呈蓝绿色。取下漏斗,继续加热0.5h,冷却至室温
蒸馏和吸收
按图装好蒸馏装置,冷凝管下端浸入接受瓶液面之下(瓶内预先装有50ml 40g∕L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剂5~6滴)。凯氏烧瓶内,加入100ml蒸馏水、玻璃珠数粒,从安全漏斗中慢慢加入70ml 400g/L氢氧化钠,溶液应呈蓝褐色。不要摇动,将定氮球连接好。用直火加热蒸馏30min,将蒸馏装置出口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min,用蒸馏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
滴定
将接受瓶内的硼酸液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做一试剂空白(除不加样品,从消化开始操作完全相同)。
结果计算
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V1—空白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V2—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m—样品质量,g;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
微量凯氏定氮法
原理
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与常量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套适于微量测定的定型仪器——微量凯氏定氮器
仪器
100ml凯氏烧瓶
微量凯氏定氮器
试剂
20g/L硼酸溶液。
400g/L氢氧化钠。
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g/L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按1:5混合。
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
其他试剂同常量法
测定方法
样品消化
样品消化步骤常量法。将消化完全的消化液冷却后,完全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
蒸馏
于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2/3容积处,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毫升,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在接受瓶内加入10ml 40g/L硼酸及2滴混合指示剂,将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吸取10.00ml样品消化稀释液,,由进样漏斗进入反应室,以少量水冲洗进样漏斗,并流入反应室。再从进样口加入400g/L氢氧化钠10ml使溶液呈强碱性,用少量蒸馏 水洗漏斗数次,盖塞 ,进行水蒸气蒸馏。冷凝管下端预先插入盛10mL4%(或2%)硼酸吸收液,蒸馏至吸收液中所加的混合指示剂变为绿色开始记时,继续蒸馏10min后,将冷凝管尖端提离液面再蒸馏1min,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尖端后停止蒸馏
滴定
取下接受瓶,以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结果计算
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V0—滴定空白蒸馏液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V1—滴定样品蒸馏液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V2—蒸馏时吸取样品稀释液体积,mL;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 m—样品质量,g
硫酸铜的作用
催化剂
指示消化终点到达
碱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硫酸钾的作用
加入硫酸钾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它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一般纯硫酸的沸点在340摄氏度左右,而添加硫酸钾后,可使温度提高到4000℃以上,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消化过程中硫酸不断地被分解 ,水分不断逸出而使硫酸钾浓度增大 ,故沸点升高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而造成损失 除硫酸钾外也可加入硫酸钠,氯化钾等盐类来提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注意事项
所有试剂应用无氨蒸馏水配置
消化过程应注意转动凯氏烧瓶,利用冷凝酸液将附着在瓶壁上的碳粒冲下,以促进消化完全
若样品含脂肪或糖较多时,应注意发生大量泡沫,少陵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消泡剂,防止其溢出瓶外,并注意控制热源强度
若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可将凯氏烧瓶冷却,加入300g/L,2~3ml过氧化氢后再加热
若取样量较大,如干试样超过5g,可按每克试样5ml比例来增加硫酸用量
消化时间一般约为4小时左右即可,消化时间过长会引起氨的损失。一班消化至透明后,继续消化30分钟即可,但当含有特别难以氨化的氮化合物的样品,如含赖氨酸和组氨酸时,消化时间需延长,因为这两种氨基酸中的氮在短时间内不易消化完全,往往导致总氮量片偏低。但含铁量多时,程较深绿色
蒸馏过程因主义接头处无松漏现象,蒸馏完毕,先将蒸馏出口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分钟,将附着在尖端的洗手液完全洗入吸收瓶内,再将吸收瓶移开,最后关闭电源,决不能先关闭电源,否则吸收液将发生倒吸
硼酸吸收液的温度应不超过40℃,否则氨吸收减弱,造成损失,可至于冷水浴中
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双缩脲法
传统的凯氏定氮法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准确,不要大仪器,但浪费时间,有环境污染。新开发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比色法等
原理
脲(尿素)NH2—CO—NH2加热至150~160℃时,两分子缩和成双缩脲。 双缩脲能和硫酸铜的碱性溶液生成紫色络和物,这种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 —CO—NH— 与双缩脲结构相似。在同样条件下也有呈色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其吸光度,确定含量。(560nm)
测蛋白质时叫双缩脲法,并不另加双缩脲。样品不用消化
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
本法林敏度较低,但操作简单快速,故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常用此法。本法亦适用于豆类、油料、米谷等作物种子及肉类等样品的测定
主要仪器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试剂
碱性硫酸铜溶液
四氯化碳
操作方法
采用凯氏法测出的蛋白质样品为的标准曲线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蛋白质可以被酶、酸或碱水解,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物质,亮氨酸、 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等8种氨基酸在人体中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品供给,故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常会因其在体内缺乏而导致患病或通过补充而增强了新陈代谢作用。因此,食品及其原料中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方法
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原理
氨基酸具有酸性的-COOH和碱性的-NH2。它们相互作用而使氨基酸成为中性的内盐。当加入甲醛溶液时,-NH2基与甲醛结合,从而使其碱性消失。这样就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来滴定-COOH,并用间接的方法测定氨基酸的总量。
方法特点及应用
此法简单易行、快速方便,与亚硝酸氮气容量法分析结果相近。在发酵工业中常用此法测定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了解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的量及利用情况,并以此作为控制发酵生产的指标之一。脯氨酸与甲醛作用时产生不稳定的化合物,使结果偏低;溶液中若存在其他物质可与甲醛反应,往往使结果高
试剂
①40%中性甲醛溶液: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将40%甲醛中和至淡蓝色。
②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③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④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操作方法
移取含氨基酸约20~30mg的样品溶液2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各加50ml 蒸馏水,其中1份加入3滴中性红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变为 琥珀色为终点;另1份加入3滴百里酚酞指示剂及中性甲醛20ml,摇匀,静置 1分钟,用0.1m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为终点。分别纪录两次所消耗的碱液ml数
结果计算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用中性红作指示剂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sssss积,mL; V2——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测定用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质量,g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点位滴定法
原理
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同时插入被测液中构成电池,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依据酸度计指示的pH值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仪器
酸度计(附磁力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