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脂类的测定
这是一篇关于脂类的测定的思维导图,包括:概述、提取剂的选择及样品预处理、脂类的提取方法、食用油脂几项理化特性。
编辑于2022-11-06 11:23:18 辽宁脂类的测定
概述
食品中的脂类物质和脂肪含量
脂类物质
脂肪(真脂)
类脂质(脂肪酸、磷脂、糖脂、固醇、甾醇等)
简单脂类 复合脂类 衍生脂
大多数动、植物食品都含有天然脂肪或类脂化合物,但含量各不相同
植物性或动物性有之中脂肪含量最高,而水果蔬菜中脂肪含量很低
脂肪的性质
物理性质
脂类一般无色、无臭、无味,呈中性。相对密度小于1,固体脂类相对密度约为0.8,液体为0.915-0.940.脂肪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根据这点,我们一般采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萃取脂类
化学性质
水解和皂化:一切脂肪都能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
氢化与卤化:利用氢化将液体油氢化成半固体脂肪。eg.人造奶油
氧化与酸败:天然优质暴露在空气中与氧会自发进行氧化作用,产生酸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酸败,统称哈败
哈败原因: 1.不饱和脂肪—过氧化物—醛+酸 2.微生物分解脂肪成醇和脂肪酸 3.油在高温加热时劣边
脂类的作用
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复函热能营养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每克脂肪在体内可提供37.62kJ(9kcal)热能,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高一倍以上
脂肪和蛋白质结合生成的脂蛋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完成体内生化反应
具有饱腹感
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赋予食品一定的风味,特别焙烤食品
存在形式
游离态:动物性脂肪及植物性油脂
结合态: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及某些加工食品(焙烤食品及麦乳精等)中的脂肪与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成分行程结合态。
对大多数食品老说,游离态脂肪是主要的,结合态脂肪含量较少
测定的意义
评价食品的品质
衡量食品的营养价值
实行工艺监督,生辰过程的质量管理
研究食品的贮藏方式是否恰当等
提取剂的选择及样品预处理
提取剂的选择原则
乙醚
优点
沸点低于34.6℃
溶解脂肪能力强,大于石油醚
缺点
能饱和2%的水
含水的乙醚抽提能力降低
含水的乙醚使非脂成分溶解而被抽提出来,使结果偏高
易燃
注意事项
样品中不能含有水分,必须干燥
室内空气流畅,使用乙醚时室内需空气流畅。因为乙醚在空气中,最大阿允许浓度为400ppm,超过这个极限易爆炸
除过氧化物。乙醚一般贮藏在棕色瓶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阳光照射就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也容易爆炸,如果乙醚主场时间过长,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有无过氧化物,如果有应除掉
检查过氧化物的方法
乙醚中加入少量的二价铁离子和少量硫氰酸钾待到红色出现,说明有过氧化物存在,反之为无色
取6ml乙醚,嘉2ml 10%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放置一分钟,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
过氧化物去除的方法
加少量硫酸亚铁去除
石油醚(沸程30~60℃)
石油醚溶解脂肪能力比乙醚弱些,但吸收水分比乙醚少,且没有乙醚易燃,使用时允许样品含有微量水分,没有胶溶现象,不会夹带胶溶淀粉、蛋白质等物质。采用石油醚提取剂,测定值比较接近真实值
乙醚、石油醚适用于
已烘干磨碎的样品
不易潮解结块的样品
只能提取样品中游离态的脂肪
对于结合态脂,必须用酸或碱及宜春破坏脂类和非脂成分的结合后才能提取,常利用这两种溶剂的有点事混合使用
氯仿-甲醇
氯仿-甲醇是另一种有效的溶剂,它对于脂蛋白,磷脂的提取效率较高,特别适用于水产品、家禽、蛋制品等视频脂肪的提取
样品预处理
处理防区取决于样品本身的性质
粉碎
使样品中脂类的无形、化学及酶的降解减小到最低程度
加海砂(易结块样品)
加入样品量4·6倍,使样品疏松,扩大与有有机溶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萃取
介入污水硫酸钠(含水量较高样品)
因为乙醚可被2%水饱和,是乙醚不能渗入到组织内部,抽提脂肪的能力降低,所以有些样品含水量高时可加入无水硫酸钠,用量以样品呈散粒装为止
干燥
提高脂肪的日趋效率。因为样品潮湿时,乙醚不能渗入到组织内部。应选择适宜的温度
温度高:(1)脂肪氧化 (2)脂肪与糖、蛋白质结合变成结合态脂肪,乙醚无法提取
温度低:脂肪易降解
酸处理
将结合脂肪水解,脂肪以游离态析出
对有些样品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测定脂肪时应先用水洗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再进行干燥、提取
脂类的提取方法
索氏提取法
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粗脂肪——残留物中除游离脂肪外,还含有色素、树脂、蜡状物、挥发油等。
适用对象
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特点
对于大多数样品结果较可靠,所需周期长、溶剂量大。
操作方法
滤纸筒的制备:将滤纸剪成长方形8×15cm,卷成直径6cm圆筒,封底。最好放入些脱脂棉,避免样品外漏。
称样:称取一定量经烘干磨细的样品于滤纸筒内,封好上口。(最好用测定水的样品)。
索氏抽提器的准备:索氏抽提器由三部分组成:回流冷凝管、提取管、接受瓶组成。接受瓶在使用前需烘干至恒重。其它要干燥。
抽提:将装好样的纸筒放入抽提管,倒入乙醚(乙醚从抽提管加入),加入量为接受瓶体积的2/3。接上冷凝装置,在恒温水浴中提取,水浴温度约55℃左右。理论抽提6-8小时,实际3-4小时。根据样品性质来定。
回收溶剂:取下接收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瓶内乙醚仅剩1~2mL时,在水浴上赶尽残留的溶剂,于100~105℃干燥2小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并重复操作至恒重。
计算 脂肪%=(W1—W2)×100 / W W1——瓶子和脂肪的质量(g) W2——瓶的质量(g) W——样品的质量(g)
注意事项
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造成非脂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也但不要包得太严影响溶剂渗透。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滤纸一起烘干,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可导致水溶性物质溶解,如水溶性盐类、糖类等,使得测定结果偏高。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 取6mL 乙醚,加2mL10%的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放置1分钟,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
提取时水浴温度不可过高,以每分钟从冷凝管滴下80滴左右,每小时回流6-12次为宜,提取过程应注意防火。
在抽提时,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也可避免乙醚挥发在空气中,如无此装置可塞一团干燥的脱脂棉球。
抽提是否完全,可凭经验,也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油迹表明已抽提完全。
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切忌用直接火加热,应该用电热套,电水浴等。烘前应驱除全部残余的乙醚,因乙醚稍有残留,放入烘箱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重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重量作为恒重。
因为乙醚是麻醉剂,要注意室内通风。
酸性乙醚提取法
原理
食品样品经盐酸水解后,用乙醚提取脂肪,然后在沸水浴中回收和除去溶剂,称重而获得游离和结合的脂肪含量。
使用对象
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类的测定,对固体、半固体、粘稠状液体或液体食品,特别是加工后的混合食品,容易吸湿、结块,不易烘干的食品,用本法效果较好。 本法不适于测定含磷脂高的食品、如:鱼、贝、蛋品等。因为在盐酸加热时,磷脂几乎完全分解为脂肪酸和碱,当只测定前者时,使测定值偏低。本法也不适于测定含糖高的食品,因糖类遇强酸易炭化而影响测定。
碱性乙醚提取法
原理
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使用对象
适用于各种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分脱脂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淇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测定方法
取一定量样品于抽脂瓶中,分别加入氨水,乙醇,乙醚,石油醚,充分摇匀,待上层液澄清时。读取醚层体积,放出一定体积醚层于一已知重的烧瓶中,蒸馏回收乙醚和石油醚,烘干至恒重,称重。
氯仿-甲醇改良法
原理
用极性甲醇和非极性氯仿作溶剂,可与样品中水分形成三元抽取体系,将样品组织中结合的脂质变成游离脂肪,同时也能将诸如磷脂类极性脂质提取出(即将全部脂肪提取出),然后挥发掉溶剂,称重定量。
适用对象
本法对样品组织内所包含的脂质及磷脂等抽提十分彻底,特别适用于鱼肉和家禽等食品脂肪的提取。酸分解法可使部分磷脂分解,而本法却不会分解。
巴布科克法和盖勃发
原理
用浓硫酸溶解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等非脂成分,将牛奶中的酪蛋白钙盐转变成可溶性的重硫酸酪蛋白,使脂肪球膜被破坏,脂肪游离出来,再利用加热离心,使脂肪 完全迅速分离,直接读取脂肪层的数值,便可知被测乳的含脂率。
适用范围
这两种方法都是测定乳脂肪的标准方法,适用于鲜乳及乳制品脂肪的测定。对含糖多的乳品(如甜炼乳、加糖乳粉等),采用此方法时糖易焦化,使结果误差较大,故不适宜。 此法操作简便,迅速。对大多数样品来说测定精度可满足要求,但不如重量法准确。
食用油脂几项理化特性
酸价
中和 1 g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mg)。 酸价是反映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
碘价的测定
100 g 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碘的质量 (g)。 碘价在一定范围内反映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过氧化值
滴定 1 g 油脂所需用( 0.002 mol/L ) 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过氧化值的大小是反映油脂是否新鲜及酸败的程度。
皂化价
中和 1 g 油脂中的全部脂肪酸(游离+ 结合的)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mg)。 皂化价可对油脂的种类和纯度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