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唤醒孩子的自律
在本书中,戈登博士贴合现代家庭教育痛点,从管教、奖惩、沟通、倾听等养育热门词汇入手,基于对大量论文及文献的探究,为父母提出了一个看待亲子关系的新视角,处理家庭问题的新方式。不落入家长孩子谁输谁赢的二元对立,不纠结于管教的尺度与边界,用新的教育思维方式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效率,适用所有情景,告别按图索骥。 本图是第三章的内容总结。
#美食#家庭教育#儿童思维发展,食育的维度有健康、感官、仪态、人际、美感,成人应该给予孩子综合的良善引导的生活教养。
这是一篇关于唤醒孩子的自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孩子们并不是真的要捣乱、谁“拥有”问题、“我信息”带给自己的变化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为何要放弃使用奖励
奖励所需的技术
奖励得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1.行为之后未立即给予奖励
2.未真能满足孩子需求的奖励
3.控制者不理解行为调整过程中的复杂性及耗时性
害羞孩子学会开门迎客的正确实施方式
1.明确调整目标(PS:不怕害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孩子达成目标的步骤
1.希望孩子能自由的做什么
2.了解孩子现有的能力(现在能做什么)
3.根据现有能力和年龄确实行动步骤
4.明确奖励孩子的方式及目的
3.及时奖励及反馈
4.细节灵活改善和调整
复杂又耗时,前提要满足许多复杂条件
使用奖励会遇到的困难
1.奖励失效
奖励不及时,效力就会减弱
2.不可接纳行为被奖励
扮小丑获得同学们的笑声及掌声
被同学完全的关注即一种奖励
强化了老师不接纳的行为
不可接纳的行为,具有他人的不可控制性
3.孩子 自己就能获得奖励
.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满足需求
只有依靠自己无法获得的物品才能成为奖励
4.获得奖励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当事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失败——PS学校的评分系统
能触碰得到地奖励才会有效
5.可接纳行为没有被及时奖励
未被 及时奖励(可接纳行为给予奖励的时效性未被满足)
开始使用奖励后需要花费更长的的时间来强化并巩固可接纳行为
6.孩子为了奖励而做
做出良好行为时就该得到奖励
1.你喜欢我的画吗?
2.我今天表现好吗?
.你看到我今天 打扫房间了吗?
奖励不当负面影响
关注点不再是获取知识或提高技能,而是为了获取外在奖励
为了获得好成绩,拿到好成绩出现作弊、抄袭等极端现象
迎合、取悦、遵照他人,不再创新、不去尝试新鲜事物
关心外部奖励,不再从活动本身中获取乐趣
消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侵蚀掉孩子获得成就感的体验
侵蚀掉孩子能力的提升和自尊的自我激励
强化孩子自卑感的风验
为了奖励而做会让孩子上瘾并且会残害孩子的内在激励机制
7.没有奖励意味着受到惩罚
1.惯用表扬,没有得到时就会产生焦虑
2.没到得到足够多的表扬,做事不再努力,总会惦记着被表扬
3.得到奖励就会视为惩罚
奖励越多,作用越弱
进一步分析表扬
奖励、表扬的形式
满足生理需求的形式的物质奖励
精神奖励:即让人感受美好的事物
关注
表扬
成功、拥抱、亲吻........
表扬的的定义
通过语言信息对他人、行为、或者成就做出的正面评价
表扬的“幕后动机
改变孩子的行为
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取得好成绩
做一些讨喜行为
行为端正
外貌整洁....
强化孩子的行为(正确的、合适、好的行为)
满足大人的需求
本质:改变行为、对现有行为不接纳
表扬还是批评?
表扬幕后动机的含义
1.改变孩子的行为
2.暗含批评
3.对孩子现有行为的不接纳
三明治技巧案例分析P65
外在表扬与孩子的内在评价不一致
1.表扬会加重手足间的争斗
为了得到表扬而竞争
为了超过而撒谎
因为对比而产生自我低价值感
2.会阻碍孩子发展决策能力
表扬会让孩子做决定时侧重迎合家长
无法让孩子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做出选择
比表扬更好的肯方式
1.肯定性”我信息“
清楚的表达对方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
我信息的表达
产生强列的正面感受
感激
解脱
愉悦、开心、惊喜、开心与爱.....
提升人际关系
被尊重
被接纳
我信息的表达句式
孩子的行具体行为
这个行为带给你的感受
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P71具体的练习案例
2.用积极倾听来回应
积极倾听的益处
1.了解孩子更多的想法
2.让孩子知道自我评价视角
1.让孩子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2、过程中提升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真实、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让孩子感受很好
增强亲子关系的影响力
做法
1.先听孩子说
2.表述自己对所内听到的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