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唤醒孩子的自律
这是一篇关于唤醒孩子的自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孩子们并不是真的要捣乱、谁“拥有”问题、“我信息”带给自己的变化等。
#美食#家庭教育#儿童思维发展,食育的维度有健康、感官、仪态、人际、美感,成人应该给予孩子综合的良善引导的生活教养。
在本书中,戈登博士贴合现代家庭教育痛点,从管教、奖惩、沟通、倾听等养育热门词汇入手,基于对大量论文及文献的探究,为父母提出了一个看待亲子关系的新视角,处理家庭问题的新方式。不落入家长孩子谁输谁赢的二元对立,不纠结于管教的尺度与边界,用新的教育思维方式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效率,适用所有情景,告别按图索骥。 本图是第三章的内容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唤醒孩子的自律》
第六章改变孩子行为的非控制型方式
孩子们并不是真的要捣乱
孩子'捣乱'的原因
孩子们的行为与大人的预期不一致(成人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判断)
孩子的行为结果让大人觉得这个行为不好,而并不是这个行为本身不好
孩子只是在做一些满足自己需要求的事
引发别人的关注的方式
学习和感知外界的的方式(孩子的各个敏感期的行为)
成人转换看待孩子行为的思维
不断持续的成长,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因为了解才可解决孩子的行为才可接纳孩子的行为——寻求方法提升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
谁“拥有”问题?
方法一:找到孩子的需求
案例:6个月的婴儿哭泣
1.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2.满足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小龄段)
方法二:做个交换
案例:罗拉1岁玩长筒袜
用可以接纳的行为来代替不可接纳的行为
方法三:调整环境
1案例:幼儿园老师解决孩子哭闹、无聊方法
丰富环境
2.案例:睡前活跃
简化环境
3.案例:孩子画手指画
限定环境
限定环境的原则:限制环境而不是限制孩子
方法四:面质性“我信息
你信息:
带给孩子的感受:被责备、被评判、被批评与强迫、内疚
带给成人的感受:焦虑、受伤、难过
产生的影响:
1.引起双方的争吵
2.让孩子感受内疚感、低价值感
3.让孩子产生报复的想法
4.相互的沟通缺乏彼此的尊重
容易产生抵抗与怨恨,破坏关系
面质性”我信息“
定义:是用一种没有责备、没有评价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他们的不可接纳行为带给大人的困惑
潜台词:你的行为让我碰到麻烦,我需要你的帮助
带给孩子的感受:真诚、成就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被需要.....
带给成人的感受:温暖、惊喜、被满足.....
有责任心的信息表达核心
负责任地、坦诚地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将改变行为的责任留给孩子
我信息的三个准则
能调动主观意愿发生改变
把对孩子们的负面评价最小化
目的是要对方改变其已经出现的不可接纳行为
方法五:预防性“我信息”
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一些事情,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希望得到孩子或者他人的支持与协助
事情未发生,提前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提前知会,允许对方参与到自己的计划中来
有心理预期
益处
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负现
让他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需求,感受给予支持的感激之情
言传身教
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紧张
增强自己的责任心
提升关系
在关系中彼此理解
方法六:通过“换挡”来减少“阻抗”
案例1:爸爸与女儿关于晚餐洗碗的互动
爸爸理解自己的行为原因
换档倾听、接纳孩子的现有行为
女儿给出洗碗的时间
后续的行为预测、评判无,把解决问题的能力交给孩子
案例2:学习迟到
老师通过我信息说出自己的困扰
换挡倾听
倾听过程中,学生主动想办法改善现有迟到行为
换档逻辑:
给出我自信时,孩子出现抵抗和防御很正常
让孩子产生负面感受,由于每个人的都有行为惯性
当出现抵抗时“通过”换挡来解决
转换为倾听、理解
我很在乎你的感受
等会儿再解决——先听听你的感受
不忽视彼此的的需求
分析负面愫的原因
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感受孩子的孩子,安抚孩子负面情绪
方法七: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
大人不喜欢孩子的行为
孩子不接受大人的说法
共同解决问题四步法
1.明确问题
你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
2.找到哪些解决方案
3.评估每个被提到的解决方案
方案的优势
方案的影响
4.找到双方都能接受方案并达成一致
在共同解决问题中找到一个方法,满足自己和孩子需求
方法八:生气时找到最初的感受
案例:高速开车、商店购物孩子走失....
感受的来源:
孩子的行为让大人感受到不舒服(各种担心)
然后有了情绪的反应
生理上的血压会升高——心跳会加速
行为上:透过扮演角色来影响他人
让他人知道干了什么,得到教训,以不要再做
效果不显著,无法从本质上改善孩子的行为
案例:老师精心准备、孩子无效应对
找到自己的初级感受、次级感受
理解并注自己的感受
管理自己好的次级感受
找到初级感受,从根源上认识理解管理自己的初级感受
“我信息”带给自己的变化
“我信息”的价值
有机会碰触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会如何真诚的沟通
让孩子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责任,不再靠外驱管制,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思考,并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小结:自律自尊从哪里来?从平时父母与孩子科学有效沟通的方式中逐渐培养起来,父母通过刻意练习学会并灵活掌握“我信息”的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里通过父母的示范,孩子慢慢习得我信息的沟通方法,并提升孩子解决的问题能力,不再靠外驱的管理,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