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的腌制烟熏保藏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的腌制烟熏保藏知识梳理,包括它的基本原理、腌制剂及其作用、常用腌制方法、腌制品的食用品质等内容。
编辑于2022-11-16 18:01:31 北京市食品的腌制烟熏保藏
基本原理
腌制概念
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品
深入组织内部,提高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选择性抑制微生物活动,促进有益菌生长
防止腐败,改善品质
分类
肉类腌制
蔬菜腌制
腌渍
发酵型和非发酵型
水果
糖渍
蜜饯、果脯、凉果、果酱、果泥、果冻
溶液的扩散和渗透
腌制液:腌制剂溶于水形成腌制液
扩散与渗透
扩散
分子在不规则热力运动下,固体、液体、气体浓度均匀化
浓度差,溶质分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渗透
渗透压、半透膜
溶质分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
溶液的渗透压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腌制剂使食品内水分渗出,自身扩散到食品组织内部
降低食品组织水分活度
提高结合水含量、渗透压
辅料杀菌、抑菌
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腌制剂的防腐作用
食盐
微生物细胞脱水
1%食盐达微生物细胞最高渗透压
具体表现
1~3%:大多数生长受到抑制
6~8%: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肉毒杆菌受到抑制
20%:酵母菌
20~25%:霉菌
降低水分活度
氯化钠解离,形成水合离子→自由水变结合水
毒害作用
Na+
微生物敏感
与原生质银离子结合
低pH加强其毒害作用
柠檬酸
醋酸
乳酸
减盐
Cl-
与原生质结合
盐溶液缺氧
减少氧的溶解度
需氧菌难以生长
微生物蛋白酶
与蛋白酶中肽键结合,减少酶与蛋白质的作用
降低微生物利用蛋白质的可能,使微生物不容易分解蛋白质
糖
脱水作用
降低水分活度
氧溶解量下降
微生物发酵产物
乳酸
酒精——防腐
醋酸
二氧化碳——一定程度阻隔氧气
降低环境pH,若持续积累发酵微生物也将受到抑制
腌制剂及其作用
咸味料
食盐
调味、防腐
甜味料
白糖、红糖、饴糖、蜂蜜
增嫩
酸味料
米醋、熏醋、糖醋、白醋
浓度
0.2%抑菌
0.4%抑制细菌和部分霉菌
0.5%霉菌及酵母
肉类发色剂和发色助剂
硝酸盐/亚硝酸盐
作用
抑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其他类型腐败菌
呈色
抗氧化
延缓腌肉酸败
亚硝酸盐还原性
风味作用
极大影响
检测分离
亚硝酸+蛋白质分解产物:二甲胺→二甲基亚硝胺
可从各种腌肉制品中分离
安全性
急性毒性较强
组织缺氧
0.5~1h
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发紫
呼吸衰竭而死
抗坏血酸盐、异抗坏血酸盐
高铁肌红蛋白→亚铁肌红蛋白,加速腌制
与亚硝酸反应,生成NO
呈色助剂
抗氧化剂,稳定颜色和风味
减少二甲基亚硝胺形成
烟酰胺
品质改良剂
磷酸盐
稳定物理性质、组织状态——改善保水性&黏着性
蛋白质溶剂化——水分保持能力
离子强度作用,非溶解状态蛋白质→溶解态
肌球蛋白、肌动球蛋白被提取
保水性、黏着性增强
复合磷酸盐
聚磷酸钠
焦磷酸钠
偏磷酸钠
正磷酸钠
一定比例复配
作用
提高肌肉离子强度
改变pH
螯合金属离子
解离肌动球蛋白
抑制肌球蛋白变性
食盐
防腐剂
抗氧化剂
常用腌制方法
有关因素控制
食盐纯度:若不纯,速度降
食盐用量、盐水浓度
原料的化学组成
温度
空气
扩散、渗透速度是关键
盐腌
干腌
食盐、混合盐,撒布/涂擦在食品表面
重压加速,并使其均匀分布
高渗透压→食品脱水
食盐溶化,渗入组织内部
火腿
特点
缺点
时间长,火腿1m+,4~5d/kg
盐多,咸味重、干
优点
工艺、设备简单
水分少易保存
营养成分损失少
湿腌
原料浸没于一定浓度食盐溶液中
扩散+渗透
盐溶液均匀分散于组织内部
分割肉、肋部肉、鱼类、蔬菜、果品
特点
缺点
盐多,营养损失多
含水量大,不易保存
优点
盐分布均匀
避免原料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变质
注射腌制
动脉注射
泵将腌制液经过动脉系统压送至分割肉或腿肉内
单一针头插入股动脉切口,压入各部位
重量增加可达8%~20%
肌肉注射
多针头注射,形状整齐不带骨
带骨也可
特点
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混合腌制
干腌+湿腌,鱼类
干腌后盐水腌制
常用
注射腌制+干腌/湿腌
盐液注射
按层擦盐/湿腌
盐水浓度低于注射所用浓度,以便肉类吸收水分
糖渍
果脯蜜饯类
工艺
原料预处理→糖制→烘晒→上糖衣→整形→包装
操作方法
蜜制
30%糖液浸渍8~12h,逐次提高10%直至60~65%
不加热或只对糖液加热
糖青梅、糖杨梅、蜜枇杷、蜜樱桃
煮制
原料放在糖液里煮
用于肉质致密耐煮的果蔬原料
方法
一次煮制法
分次加糖
快速省时,加热时间长,易破坏食品色香味和营养
多次煮制法
多次糖煮浸渍,逐步提高糖液浓度
费工费时,不能连续化生产,用↓改进
快速煮制法
糖液中交替加热煮制&放冷浸渍
减压煮制法
一定真空度下煮制
真空煮,常压浸
扩散煮制法
真空连续化糖制
凉果类
盐腌果坯,脱盐加辅料(甘草、糖精、精盐、有机酸、香料),拌砂糖、糖液蜜制,干制
酸、甜、咸、香,话梅、陈皮梅、橄榄
果酱类
果酱:果肉加糖煮制而成的粘稠状制品
果泥:打碎果肉获取果浆,加糖煮制而成的半固态制品
果冻:果汁加糖浓缩而成的凝胶状制品
工艺:加糖煮制
脱水
浓缩
混合
杀菌
灭酶
酸渍
人工酸渍法
食醋、冰醋酸+辅料→腌制液,浸渍
微生物发酵酸渍法
乳酸发酵产乳酸对食品进行腌制
腌制品的食用品质
腌制品风味形成
原料成分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风味
原料及腌制剂
直接来自风味物质
风味物质前提在风味酶、热多用下水解、裂解而产生
芦笋:二甲基-β-硫代丙酸→二甲基硫+丙烯酸
调味料:蒜——二烯丙基二硫化物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呈味
脂肪分解:甘油、脂肪酸
发酵作用
盐溶性蛋白渗入盐水,微生物分解
腌菜:风味产物与产物之间作用
吸附作用
非发酵型风味单纯,发酵型复杂
酱及酱油:醇、酸、酚、酯、羰基化合物
腌制品颜色形成
褐变形成
多酚类物质+氧化酶,羰氨反应
深色制品:需要褐变
腌白菜、鲜绿/红菜及部分糖渍品:褐变降低品质
控制
抑制酚酶、隔氧
降低反应物浓度、pH
避光、降温
吸附形成
含色素的腌制剂,色素物质向组织细胞内扩散
提高浓度,加大扩散速度可提高食品对色素的吸收
发色剂形成
硝酸盐发色作用
硝酸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乳酸→亚硝酸
亚硝酸→NO
NO+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亚硝基血红蛋白/亚硝基肌红蛋白
影响因素
亚硝酸盐使用量:0.05~0.15g/kg
肉的pH:5.6~6.0
温度:温度高时间短
VC:高于亚硝酸盐含量——助色、护色
蔗糖、葡萄糖:还原型,影响
烟酸、烟酰胺:稳定红色,但无防腐作用不能替代
丁香:消色作用
色泽保持
避光
低脂肪
低温
抗氧化剂
真空或充氮包装
食品的烟熏
烟熏目的与熏材的选择
目的
增加香味
愈创木酚:邻甲氧基苯酚
4-甲基愈创木酚
熏烟成分与肉作用产生新的呈味物质
促发色:烟熏色
美拉德反应:羰基化合物+蛋白质
加速NO-血色原形成:肉温提高,促进还原菌生长
受热脂肪外渗:润色、带光泽
防止氧化:烟熏成分渗入制品内部
酚类及其衍生物:邻苯二酚、邻苯三酚
防止腐败:脱水干燥,杀菌消毒
有机酸:中和肉中碱性物质,肉向酸性发展,抑制腐败菌
醛类:甲醇本身的防腐性;与含游离氨基的物质结合,减弱碱性
酚类:抗氧化作用,防腐作用
熏材的选择与预处理
硬木、阔叶木、玉米芯、稻壳
避免使用软木、针叶松
木材成分及其加热产物
纤维素:醋酸、酚、丙酮、水
半纤维素:呋喃、糠醛、酸
木质素:酚类、丙酮、甲醇、有机酸
预处理
晒干、烘干,制成木屑,便于发烟
木屑、木粉单独或按一定比例混合,用胶粘结,直接加热发烟或明火点燃
熏烟的成分和作用
熏烟来自硬木的不完全燃烧
醇类
最常见的是甲醇aka木醇
对色香味几乎不起作用,挥发物质的载体,杀菌能力最弱
熏烟中最不重要的成分
气体物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氮
熏烟的产生及对制品的影响
熏烟:硬木不完全燃烧
烟气:空气&未完全燃烧的产物(燃气、蒸气、液体、固体)形成的气溶胶
熏制实质:产品吸收木材分解产物
烟熏关键——木材的分解产物
烟熏过程
木材高温分解
高温分解产物→环状、多环状化合物→聚合、缩合→热分解
产物:35%木炭+12~17%水溶性化合物(对熏烟有用) +10%煤焦油多环芳烃等有害物
燃烧、氧化同时进行,氧气量、温度不同,熏烟成分不同
400℃为界限
大于400℃,最适宜形成酚,也利于形成苯并芘&其他烃
最好控制在400℃以下
烟熏对制品的影响
熏烟成分向肉中渗透
渗透程度的指标:羰基化合物(甲醛)、酚类
因素
温度、时间
熏烟密度
空气流速、相对湿度
食品表面水分、肌肉组织状态
营养成分变化
水分
温度
湿度
空气流速
内部水分向表面转移速度
蛋白质
产品硬度增加:蛋白质热凝固
游离-SH增加
油脂
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酸价增加
过氧化物含量降低
氧化受到抑制
物性变化
硬度
水分蒸发量、蛋白质变性
温度、湿度、空气流速
颜色变化
独特茶褐色
原因
美拉德
脂肪熔化
表面形成皮膜
烟熏色环
风味和贮存期变化
风味:酚类、羰基类化合物作用结果
贮藏期增加
水分蒸发
热杀菌
烟气成分杀菌
表面形成皮膜
安全性
多环烃类的致癌作用
常用的烟熏方法
直接烟熏法
冷熏
长时间腌制,15~30℃熏制4~7d
水分含量40%,贮藏期较长,风味不如温熏法
干制香肠:色拉米香肠
温熏
适当腌制,30~50℃,5~6h,不超过1~2d
西式火腿、培根
木屑放在烟熏室底部,点燃后缓慢燃烧,室温逐渐上升
重量损失少,风味好;耐藏性差
热熏
50~85℃,通常在60~70℃左右
巴氏杀菌
中心温度68℃
熏制温度较高,短时间内形成较好烟熏色泽
应用范围广
灌肠
熏烤(焙熏)
90~120℃甚至更高
熏制过程完成熟制,无需重新加工即可食用
迅速使用,无耐藏性
烤鸭、烤肉
液熏
液态烟熏剂,硬木干馏制成,特殊净化,含有熏烟成分
特点
不需用熏烟发生器,减少设备投资
较好的重现性
烟熏剂成分稳定
固相去净,无致癌风险
风味、颜色均匀,操作清洁
控制污染
降低传统熏烟厌恶中的微粒相、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异味, 有助于达到工业空气污染法规要求
使用方法
将烟熏液加入香肠肉馅和火腿腌制盐水
烟熏风味
抗氧化特性
抑菌作用
烟熏色
表面
浸泡、喷淋
很有效
在进入炉前进行
浸泡后干燥
雾化
预处理
形成腌肉色
表面温度40~45℃
表面适度干燥
加热挥发
包附在制品上
干净卫生,易清理
电熏
烟熏室配制电线,电线上悬挂原料,通1~2wV高压直流电/交流电→电晕放电,熏烟带电荷
熏烟可深入肉内,提高风味,延长贮藏期
特点
优点
贮藏期增加,不易生霉
时间段
内部甲醛含量高,直流电烟更易渗透
缺点
物体尖端沉积物较多,烟熏不均匀
成本高
间接烟熏法
外室生烟法
燃烧好的具有一定温度、湿度的熏烟送至烟熏室
克服直接法烟气密度、温度不均
减少有害物质生成
燃烧法
摩擦发烟法
湿热分解法
蒸汽式烟雾发生器
流动加热法
熏烟中有害物质的控制
控制生烟温度
湿烟法
隔离保护法
外室生烟法
液熏法
烟熏设备
简易烟熏室
全自动烟熏室
隧道式烟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