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前意识的作用是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东西,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而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情形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是人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个体主动创设条件去改变环境,从而创造出新的情境,使它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要求,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心理与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的含义
心理
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信息及加工处理的过程
情感过程
人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会 产生不同的态度或体验,如满意 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等,这 些态度或体验就称之为情绪和情 感
意志过程
是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 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困难 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
例: 在考试前减少打游戏的时间、睡 眠时间,这些均属于意志过程
人格心理
人格倾向性
人格中的动力结构,主要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 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活动
人格特征
人格的特征结构,主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人 格是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发展成熟 ,是健康个体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自我意识系统
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 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对人格 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 和矫正的作用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自 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自我感觉
自我概念
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自我体验
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反映了 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调控
指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方式。 强调个体对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进行监察、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心理的结构
意识
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以及 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即人直接感知的心理
可代表个体的独立性
潜意识
个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
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又 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它影响意识体验 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 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 ,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 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 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始本能、冲 动、童年心理印记、环境熏陶、观念、人格 等一系列因素。
前意识
前意识是指我们自身无法意识,但是身体做 出了相应的反应。
如最为经典的盲视实验,当我们走路时没有 注意到前方障碍物,而能够精准的避开它, 这就是前意识的作用。
前意识的作用是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 东西,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而在认知 心理学中是指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 ,但只有在必要情形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 产生意识。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外界环境→心理→身体&外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段时间特定心理状态
具有相对性
判断依据
常态分配
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表现就是健康的表现
心理成熟
心理与行为表现与其年龄阶段特征是否符合
社会规范
凡是合乎社会规范的心理与行 为表现就是健康的心理表现
生活适应
心理适应的好与坏是以个体与环 境是否能取得和谐的关系而定
我国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
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智力正常
情绪良好
起核心作用
人际和谐
心理健康的获得途径
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
智力正常(IQ>80)
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具有顽强的意志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里困扰
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的意义
健康、安全的作用
提高效率、开发情商的作用